中国古代军队制度

中国古代的军制中,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府兵制,军户制,八旗制等等。请大家帮我解答一下,谢谢!

军制出现在世界上已有五六千年。中国自夏朝初期产生军制,至今也已四千余年。四千多年来,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长期连绵不断的战争所影响,使得军制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中国在夏、商和西周时期,已经确立并发展了体现奴隶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各朝的王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军事统帅。贵族大臣平时管理民事,战时即为军队领导,统兵打仗。王不仅拥有强大的王室和王族军队,而且还可以征调方国与诸侯的军队。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为师。士卒由奴隶主和平民充当,平民战时应征当兵,平时在家务农,奴隶随军服杂役。军队逐步发展为以车兵为主,武器装备以青铜兵器为主,兼用木、石及骨制兵器,主要有刀、矛、戈、弓、矢、盾、护甲和兵车等。对参战人员制定了简单而严厉的赏罚制度,如《尚书·甘誓》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到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逐步解体,封建制度开始兴起,周王室渐趋衰微,诸侯、卿大夫的军权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开始军制变革:废除了奴隶不能充当甲士的制度,开始实行郡县征兵制;出现了文武分职,开始实行武官任免制度;南方吴、楚、越等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舟师,有的诸侯国还建立了步兵,车兵虽然仍是主要兵种,但地位开始下降,步兵地位逐步上升;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为军。

  战国时期,是军制变革异常活跃的时期。当时封建制度开始确立,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和铁制兵器的广泛采用,诸侯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纷纷变革军制,出现了一系列反映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军事制度。诸如剥夺私属武装,建立统一军队;集中军权,由国君直接掌握军队征调大权,实行凭玺印、虎符任将发兵;军队设置专职武官,实行文武分职;建立按军功晋爵升赏的制度;在主要推行征兵制的同时,还出现了征募农民当兵的募兵制;建立骑兵,扩大步兵,使步兵发展为主要兵种,秦、楚等国还建立了水军。

  自公元前 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到清末 1840年的鸦片战争,&127;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封建王朝都建立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军事制度。在军事领导上,建立了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的体制,各朝皇帝都是最高军事统帅,辅以宰相为核心的最高军事决策集团,并设置中央军事行政机关和军事指挥机关。在武装力量体制上,通常是采用中央军、地方军、边防军与民众武装相结合,以中央军为主体的体制。在兵种构成上,车兵逐步消失,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并有一定数量的水军,到宋、金时期建立了炮兵部队—一一炮手军,元朝时编有炮兵万户府,明朝组建的火器部队称神机营。在武器装备上,宋朝以前,军队一直使用刀、矛、剑、戟和弓箭等冷兵器作战,从宋朝开始使用火枪、火炮、火箭、火球等火器,逐渐进入了冷兵器与热兵器并用的时代。在兵役制度上,各朝因势采用征兵制、募兵制、世兵制或多种兵役制度相结合,但不论哪种兵役形式,农民始终是军队兵员的主要成分。历代封建王朝很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军事制度,将许多军制内容,诸如军队的编制、军队的调发、番上宿卫、校阅当值、屯田戍边、军人职守、武官选任、加衔晋级、兵丁拣点、逃兵惩治、军需补给、兵要机密、兵役军赋、驿站通道、厩库管理和武器的制造与配发等,都通过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军队成为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工具。清朝未年、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军事制度也随之具有封建、买办性质。在这一时期,武器装备完成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国家的军事领导机构、军队的体制编制、军队的教育训练制度和军队的管理制度等逐步向近、现代过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2
建议去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古代的兵制》一书,任继愈先生主编
第2个回答  2013-01-19
  1、征兵制
  征兵制,为在于一定条件下的国民,就必须有其从事军职的义务。该制度与募兵制为相对用词。
  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族群,从军常为被迫性或半被迫性的选择,而在一定条件下,国民有其从事军职的必要与义务者,其制度为征兵制。
  近现代征兵制的合法性与理论规模起始于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 理念。该理念认为除了进行传统战争的必要性外,国家应该是民族的国家(nation's或national state),如此一来,只有征兵制才能达成公民军队(citizen army)、或国民军队(national army)的拥护。
  中国历史上,征兵制实施与否常为国家是否强盛的指标。秦朝、西汉的征兵制与唐朝改良后的府兵制都被视为该朝代强盛的主因。另外,东汉或宋朝或清末等朝代的募兵制,也被视为该阶段国力不振的原因。
  不过此看法,随人口增加与军事科技进步后,已不合时宜。今主要国家,除少数如瑞士、韩国、以色列、土耳其、新加坡 等国家实施征兵制外,多已实施募兵制。美国虽原则上仍保留征兵的权利(在战前由国会通过征兵法案),但自1970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就不再实施过。另,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征兵制。

  2、募兵制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自唐五代以后,募兵制取代征兵制,为封建时代兵制的一大变革。宋朝不论禁兵、厢兵,还是南宋的屯驻大军等,一般都采用招募的办法。灾年招募流民和饥民当兵,是宋朝一项传统国策。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招募军伍子弟,也成为宋朝重要兵源。此外,壮健的罪犯也刺配当兵,特别是充当厢兵。在兵源枯竭的情况下,统治者也往往强行抓夫,给民间造成很大的骚扰和痛苦。

  3、世兵制
  中国古代强 制部分乡民世代当兵的制 度 。又称军户制 、士家制。世兵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曾将国都分为士农15乡和工商6乡 , 其中士农之乡民平时务农习武,战时充当士兵出征,世代相传,可视为世兵制的萌芽。三国时期,魏国曾实行士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魏晋以后,世兵制几起几落,直至清朝还沿袭“世兵制”,当时的八旗兵以旗人(军户)世代充任,凡族人男丁“人尽为兵”,“三丁抽一”,留家者为余丁;绿营兵一人当兵,全家编入军籍,父在子为余丁,父死由子替补,世代以当兵为业。军籍由兵部统管,不入民册。1840年鸦片战争后 ,八旗兵 、绿营兵制衰败 ,招募士兵不再世袭。至此,世兵制在中国兵役制度中消失。

  4、府兵制
  府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

  5、军户制
  元代兵役制,官府签发出军人户,立为军籍,世代为兵,称为军户。以军户之丁出兵役,称军户制。军户分为蒙古军户(由蒙古人编成)、探马赤军户(由色目人编成)、汉军户(北方农业区汉人编成)、新附军户(归降的南宋军人及其家属编成)。军户制创建于公元1210年,当时规定,凡蒙古、色目部落“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签为兵。”(《元史》八)蒙古占领中原后,编汉人军户,富户户出一兵称独军户,贫户三二户出一人兵,出兵户称为正军户,未出兵而协济出兵户之家称为贴军户。军户出军后,除了政府发给卒兵口粮、衣装外,其它费用均由军户自理。北方军户有四顷地免税权,并免纳科差,之初还免杂泛差役与和买、和雇。元成宗后,除远戍边镇的军户外,其它军户仍承当杂泛差役与和买和雇,军户虽有部分免税权,但由于兵役繁重,而且仍不免杂役、科差,多数军户负担沉重、生活困苦。

  6、八旗制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旗,满语为gusa(汉音固山)。满洲人运用此军事组织制度建立了清朝。在平时,人们从事耕作、狩猎等活动;在战时则应征为兵,起源于女真族的狩猎组织──牛彔。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到19世纪末随着清朝的解体,八旗军事组织制度不复存在。但一部分八旗的后代仍自称为旗人。
  八旗的军事组织制度是由满洲族的首领努尔哈赤所制定。努尔哈赤起初将自己的军队分编为四旗,四旗均以不同颜色的旗帜作为识别,成为“正黄旗”等。随军队壮大,又将四旗加上边框,成为“镶黄旗”等,形成八旗。满人靠着这军事组织制度,于1636年建立清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