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固有荧光诊断法喻为“希望之光”

如题所述

1987年8月27日《中国青年报》在第一版在显赫位置刊登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报导。消息来自正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生物荧光学术讨论会的新闻发布会。标题是:“固有荧光法诊断癌症———使我国人体发光学研究步入世界前列”。这项成果是由吉林省人民医院和中科院长春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应用血清固有荧光法诊断癌症,经国际电子计算机联合网络检索为世界首创,它使人们看到了确诊早期癌症的“希望之光”,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为什么把血清固有荧光诊断法比喻为“希望之光”呢?癌细胞是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不仅在形态上与正常细胞有显著差异,两者的新陈代谢产物也很悬殊———癌细胞会产生一些特殊代谢产物或免疫复合物。它们在癌组织中、血液中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会出现,因此检测到这些物质就表明长了癌症。医学家称这些对癌有标识作用的物质为“癌标识物”。在癌症的早期,癌标识物的含量极少,目前的检测手段都难以发现它的存在。然而,中晚期癌症已无法根治,只有早期发现才能彻底手术切除它、根治它。所以,癌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成了各国科学家瞩目的课题。我们进行的固有荧光诊断法研究证实,癌症早期就会产生一种特异的含有卟啉的大分子蛋白质。它在一定波长的光的激发下可以发出极微弱的红光,高灵敏度的荧光光谱仪可以检测到这种荧光,并描画了特异的光谱图。经上千例的研究证实,正常人和良性疾病病人的血清就没有这种特异光谱图。癌症病人的血清里含有极微量(10^-10~-12克)的这种癌标识物时,就可以测定出这种特异荧光,从而提示病人得了癌症。就是这束微弱的红色荧光,使癌症有了早期发现的希望,难怪电视专题片把它誉为“希望之光”。这种检测方法是在原子水平上的检测,是目前世界上最灵敏的检测方法,比分子水平的放射免疫法甚至单克隆技术都“高级”,其临床病理符合率达90%以上。用这种方法确诊的早期癌,连B超、X线断层扫描(CT)、放射性同位素断层扫描(ECT)和磁共振(MRI)都发现不了,是任何方法都无可比拟的。这种方法还有许多优越性:方法简便,对人无损伤,还可以应用于大规模人群普查。此法只需抽取病人2-3毫升静脉血就可以检测。它为人类征服癌症带来了福音。如果再进行多学科、多手段的深入研究,弄清这种癌标识物的本质,就有可能对癌症的病因和发病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这项检查还存在着费用昂贵不便推广、灵敏度和信噪比也有待提高等缺点,亟待改进。这项成果在世界上发表以后,得到各国学者的强烈反响,有的国家还派来研究生考察学习,为我国争得了荣誉,对人类健康将做出较大的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