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改变人们对闲暇与工作的价值判断?

如题所述

每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同样,对于闲暇教育的兴起,也有其历史必然性。那么,究竟是什么促成人们对闲暇及其教育的思考呢?其一,我国自1995年起实行新工时制,中小学生的闲暇时间陡增,每年约有164天的节假日,闲暇时间约占全年时间的45%,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百分比还会增长。其二,源于对教育的反思。历史地反思、追问教育,20世纪的教育无疑是在躁动不安、迷惘彷徨中度过的,而持续至今的改革运动并没有使它走出政治主义化、经济主义化和社会工具化的困境。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的存在和发展、人的内涵与素质,才是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品质的根本性依据。悖离其根本,教育只会沦为“无人的教育”或“教育中无人”。恰是这种对教育的反思与批判意识,促使人们关注富含人文主义思想的闲暇教育,寄希望于闲暇教育弥补整个20世纪的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感生活和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缺失”。然而,应如何在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呢?本文试图从探讨中小
学闲暇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当前中小学开展闲暇教育的难处着手,力图获得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内涵
实施中小学闲暇教育,就要对其内涵有一定认识。所谓闲暇,是指一个人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它的本质是自由的。在这段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人们不必围绕机械钟的时间度日,能够更多地依随心理的时间生活,接受主观的引导,依照自己的本性和需要去选择符合自己当时内心感受和需要的、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就中小学生而言,闲暇时间指中小学生除了学校教学计划、课程表规定的学习时间以及维持个人生命必需的时间之外的可自主管理、自由支配的时间,主要分布在课余、双休日及寒暑假当中。
而与“闲暇”紧密联系的闲暇教育则告诉人们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自我。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这一特定群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解放他们的时间,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沿着正当的方向支配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获得个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正是中小学闲暇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地说,中小学闲暇教育是指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1]。其基本任务是:(1)培养中小学生形成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正确的闲暇道德观和良好的闲暇习惯;(2)培养中小学生在闲暇中自我支配、自我决断、独立起作用的能力;(3)帮助中小学生掌握一定的闲暇技能、技巧;(4)发掘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内在潜力,丰富和美化闲暇生活,提高闲暇生活质量。
从上述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基本任务可以看出,闲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价值绝不在于为了闲暇而开展闲暇教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它的价值在于它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力图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无独有偶,在这一点上,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一脉相承。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关注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关注着学生的生命质量。
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其首要任务,把有效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工作的重点。事实,当前“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只是“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的别称而已。中学的双休日补课司空见惯,升学率仍然是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王牌”。显然,这些都给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造成一定的困难。然而,“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人发展的最宝贵财富”(马克思语),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注重闲暇教育。柯雅婷在其论文中就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论述极为精辟: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而“改变了某个民族的闲暇品性就可改变这个民族的整个个性和这个民族的效率……闲暇教育在任何一种文化中都不是一个附带的任务”(拉格内森语)。因而,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前提和背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为闲暇教育提供了可能与方向。素质教育问题的提出,就是闲暇教育重视之始;素质教育推进之日,就是为没有闲暇教育的主体赢回闲暇之时。因此,中小学只有实施闲暇教育,才能真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闲暇教育,是新世纪教育的呼唤[2]。
新工时制度的推行意味着闲暇时间的增多,而闲暇时间的增多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必然要求中小学校在关注学校教育工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关注学生在学校围墙外的闲暇时间。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闲暇。因而“造就占有闲暇时间的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和“造就占有工作时间的主体,培养精通专业的人才”的教育等同重要。基础教育不仅要为“谋生”服务,更要为“乐生”提供服务,使人“学会消闲”。
由此可见,闲暇教育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就是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理论的一个初步探讨,这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教育实践视域,而具体到如何实践,还需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中小学实施闲暇教育将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把理论转换为可操作的教育行为。
二、我国中小学闲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闲暇教育的研究在我国有近20年的历史,但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投身于这一研究工作的研究者也只是少数,加之又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开展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 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很不系统、很不完善
在我国,闲暇教育的研究起步晚,比国外晚半个世纪。而国内对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一般局限于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的视野,对中小学的闲暇活动和闲暇时间的教育研究则涉及不多。且多数重在宣传中小学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和功能,而对诸如中小学闲暇教育的价值趋向、实施方略和闲暇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则研究很少。现有的研究也缺乏系统性,局限于某个或某几个领域如教师在中小学闲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闲暇教育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等等,较为零散。在关于闲暇与闲暇教育的概念研究上,也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尤其是中小学闲暇教育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很少,而闲暇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科学有效地利用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学会相关的闲暇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的闲暇观念,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现实问题。
由此,理论上的薄弱直接影响到操作层面的实践环节,造成教师在对中小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时苦于无理论依据而难以操作和实施。
(二) 社会、教师、家长的教育理念陈旧、落后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本质、教育过程、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认识、理解、模式、理论、观点和精神状态[3]。简而言之,教育理念就是对教育的一种认识、一种理解,即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闲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思想,它不同于传统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观强调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智慧、才能,闲暇只是学生学习疲劳过后的一种精神调剂时间,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与之不同的是,闲暇教育除了关注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来挖掘潜能,更注重学生的情感生活,注重其高层次的、内在的、自主的精神品质的健康发展。在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时代的这种变化急需人们转变教育理念,主动地将闲暇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中。
(三) 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实施困难
闲暇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其研究和实践的时间短暂,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因而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实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机制,具体实施困难,表现如下:1、闲暇教育目前还是一种无教育政策保障的非规范性教育。这意味着闲暇教育处于教育的自发状态,属于自发型的闲暇教育,因而导致闲暇教育的实施完全依赖于个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闲暇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的系统工程。只有家庭和社会配合学校共同承担起中小学闲暇教育的重任,才能发挥协同共育的效应。然而,整个社会对中小学闲暇教育的意识还很薄弱,难以确保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不受家庭或社会中某些低级趣味的休闲娱乐方式的不良影响。3、闲暇教育不同于学科教学,难于操作。它是一个引导、启发的过程,无固定的教学模式,强调“潜移默化”。生硬地灌输闲暇教育的理论知识,只会引起中小学生的反感与厌烦,甚至滑向不健康的闲暇活动,如同进行创造教育,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未收到实效一般。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闲暇教育
面对中小学校开展闲暇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将如何解决,使中小学闲暇教育深入人心、顺利实施。下面就此提出些粗浅的看法。
(一) 加快闲暇教育的理论建构
当前,关于“闲暇”、“闲暇教育”的概念有多种,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如此以来,再细化到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含义、意义、任务、目标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造成中小学闲暇教育理论界的“混沌”状态。如何澄清这种“混沌”状态,建立系统的闲暇教育学是解决其问题所在。教育部门应尽快将闲暇教育纳入教育议事日程,鼓励和支持研究者从事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通过制定相关教育政策,确保中小学闲暇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应自觉地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闲暇教育,工作之余,多开展研讨会,交流理论认识及其工作经验,力图在理论认识上形成共识,共享教育心得。
(二) 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是制约中小学闲暇教育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提出: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人道主义的使命,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又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4]。
这一阐释,无疑地与闲暇教育中渗透的人本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展现了当前最新的教育理念。开放的中国,必然有开放的教育,教育国际化的步伐促使人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闲暇教育已是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中国应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纳这一教育理念,而不是固步尘封。只有革新,才有发展。改变过去的闲暇观,积极开展中小学闲暇教育才是正确的。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更新当前教育界教育理念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样,闲暇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借助继续教育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欣然接受和吸纳。不仅如此,闲暇教育更应为全社会所吸纳。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向人们介绍闲暇教育,阐释它的重要性,形成人人关心闲暇、关心闲暇教育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不失为一种更新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
(三) 制定具体、可行的中小学闲暇教育实施方略
每一项教育理论的实施,尽管其无固定的教学模式,但都有其自身的一套实施方略。同样,中小学闲暇教育也如此。那么,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实施方略究竟是怎样的?本文在借鉴他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一些看法,提出中小学闲暇教育实施方略如下:
1、从学科教学的角度着眼,寻求进行闲暇教育的契机,不失时机地向中小学生传授闲暇技能、技巧。目前,我国中小学所开设的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艺术课程在向学生传授艺术技能、技巧时,其目的不在于培养各方面的特长生,实质上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闲暇技能与技巧。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应把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正确的闲暇道德观和良好的闲暇习惯“春风化雨”般地渗透给学生。同时也要从文化课中挖掘进行闲暇教育的契机。比如,语文课所涉及的唐诗教学,其中介绍了各名家的人生趣味和休闲价值观(游览名川、纵饮高歌、观月赏花等等休闲生活方式中体现了诗人的闲暇态度),教师应抓住这一进行闲暇教育的时机,分析各种闲暇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澄清每个人的需要、兴趣和价值观。如此以来,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帮助了学生建立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
2、拓展闲暇教育组织,发挥教育资源综合优势,借助社会力量促使闲暇教育逐步走上开放式社会化的道路,。以下两个地区的中小学闲暇教育值得借鉴和学习。
(1)湖北荆州沙市区实行“委派优秀教师到街道居委会任职,推行中小学闲暇教育”的做法。沙市区区委、区政府选派优秀中小学教师到居委会任专职副主任,对学生进行课余跟踪教育。在街道和居委会的支持下,这些老师制定并筹建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健康、丰富的课余学习和娱乐活动。同时,通过社区居民、学校等途径,在学生家长中开展文化、法制等项教育。
(2)上海静安区举办“学生双休日俱乐部”的做法。他们的具体做法:首先建设活动阵地。学校是中小学生双休日活动的主阵地,该区明确规定全区中小学校场地及其它文化设施必须在双休日(包括寒暑假)向社区开放。区教育局统一印制了《静安区学生假日活动卡》,每个中小学生都可以到学校或街道文教科领取,并持卡到全区任何一所学校场地去活动。另外“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行“全天候”服务,成为青少年双休日的活动场所。为充分发掘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该区依靠街道,拓展活动阵地,将社区单位的展览室、活动室、乒乓房、街道的文化中心、图书馆、健身苑、居委会的活动室、绿化地等,都开辟成学生双休日的活动场所。
湖北、上海的两个地区的中小学闲暇教育活动开展得较为成功,打破了学校教育的拘囿,整合社会与学校的闲暇教育资源,使中小学闲暇教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共同实践的一项教育活动,让中小学闲暇教育深入人心。
3、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广大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过去家庭教育变成学校教育的附庸和重复的错误倾向,正确认识到闲暇教育在孩子身心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因此,闲暇教育绝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而应纳入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中。举办家长学校,强化家长的闲暇教育观念,使其有意识地掌握必要的闲暇技能、技巧,了解闲暇生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指导家长进行家庭闲暇教育。实施家庭闲暇教育,首先家长应自觉考虑到自身的休闲娱乐方式可能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影响,努力为孩子的闲暇活动树立榜样,拓展闲暇教育的范围和内容,允许孩子在闲暇时间内摆脱学校教育程式化的约束,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合理、正当的闲暇活动。其次,家长应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爱好,经济实惠而有成效地购置必要的闲暇活动的材料,如图书、报刊、棋具、体育用品、乐器等。另外,还可安排适当的外出活动,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丰富和美化其闲暇生活,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可见,闲暇教育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家庭应形成整体合力,协同教育。总之,要顺利实施中小学闲暇教育,并促使其成为有政策保障的规范性教育,还需认真研究和探索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措施。
结束语:本文自选题到正式定稿,历经五个多月。在这期间,我翻阅大量资料和参考文献,几经易稿,终于成篇。本文作为毕业论文,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汇报,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在写作中,学院领导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我非常感谢我们的领导。在成篇之际,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李建生老师。论文的选题、框架,乃至每个字每个标点他都悉心地指导与修改校正,治学态度非常严谨,论文在他三次修改后才定稿。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他们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和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