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逢入京使》这首诗用10个以内的分镜头来表现,附上导演阐述。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译文
  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⑵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⑶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⑷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作品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创作背景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不免有些感伤,同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安慰家人,报个平安。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镜头分别可以分为
起程前, 起程, 路上景物
路上在车内望 ,人物流泪演绎,
路遇京使,遇到京使后的对话演绎,
之后是京使述说与承诺,然后是京使的离去演绎,京使离去后一干人的演绎。

导演的话,是这样来的,
起程前如何与家人告别,如何的不舍等,如再看看房屋,花草树木这些熟悉的景色,再看看妻儿的脸庞。
然后是,下决心离开,不再回头,这一个部分主要是心里演绎,可以用自述的方式来描写人的各种心情。
路上景物 这个部分是最好加长加内容的地方,如果愿意可以多演几种沿途的景色,如路过江南的水色,路过荒芜之地,最后到塞外荒漠,以这样的方式来反映出路的长,和塞外与家乡的鲜明对比。

第2句开头是,人物在车内望外面荒漠的心里演绎。
之后是人物的流泪等动作,及流泪后的心理描写等演绎。

第3句是,远远的望到一个骑马的人(可以改成另一对人马,你见怎么方便就怎么来了,意思对就行,以下此处也用骑马人代替,你可以自己全部替换)向这边驶来,然后各人物的描写演绎。
之后骑马之人慢慢接近,并过来打招呼,主角定睛一看才看到原来是老相识,双方都很激动,并开始相互述说自己情况,得知老友要回京叙职又要匆忙离开,难免会有些伤感。与此同时他又让他的老友带个口信回家报平安,虽然没有纸笔。

最后是老友的承诺,及其双方的对话描写。
然后又望着匆匆离去的老友,做出的一些感慨。
在直至老友身影消失后,主角一行人的心里动作对话的描写。

辛苦的帮你写详细了,希望能帮助到你,并能被你采纳,o(∩_∩)o ~非常感谢。追问

亲,您辛苦了。我需要用镜头来表现,就是要写清镜头号,比如镜头一、镜头二......还有每个镜头用什么样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还是特写,希望您再完善一下~~~

追答

上面是按顺序的 啊
诗句第1句:

镜头1:起程前 (先中景,后近景,主要演人物)
镜头2: 起程(启程先中景演人,在远景演车离去)
镜头3: 路上景物(全景与中景配合)

诗句2:

镜头4:路上在车内望(近景演人先,再望向窗外慢慢转至远景)
镜头5:人物流泪演绎,(近景演人,并可以穿插回忆演法)

诗句3:

镜头6:路遇京使(远景慢慢转为近景)
镜头7:遇到京使后的对话演绎,(近景演人)

诗句4:

镜头8:之后是京使述说与承诺,(近景演人,)
镜头9:然后是京使的离去演绎,(之后离开由中景转远)
镜头10:京使离去后一干人的演绎。(近景)

具体的上面已经写的很清楚了,要怎么构思请看上面做参考就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5
镜头1 :西北荒漠上,风沙漫漫,废墟边的官道上,一行兵士服装的人和一个骑马官服中年人冒着风沙前行。
镜头2:官服登上废墟旁小山丘。向东南遥望,只见荒漠枯树,镜头推近特写思愁之脸,幻化镜头3.
镜头3:繁华富丽长安城以及夫妻依依惜别场景,景色切换京城繁华、关内绿树、塞外幻化回镜头2,特写两行泪水。
镜头4:官道西北方向一道烟尘引起大家注意,驰来一群骑兵。
镜头5:为首的与主人公相识,停下来,认出了并打招呼询问,主人公寻找不到纸笔,便交代他回去报平安,两人拱手相别。
镜头6:夕阳西下,两批人马背向而驰,往西北的躅躅而行,往东南的飞奔而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