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事业编制是根据什么划分的?有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吗?

如题所述

事业编制划分:事业单位可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四种。

国家事业编制,目前唯一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国家事业单位考试并被事业单位录取而获得,获得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均为国家干部身份,没有工人身份的事业编。

干部身份与工人身份区别:

    政治待遇不同,干部获得的国家社会以及国际信息要比群众多,干部级别越高所获得的社会信息也就越多,其中大量的社会信息并不属于国家机密,而是属于官方有意控制的内容;

    在就业范围上的待遇不同,干部可以在国家机关工作,工人群众如果不转变成干部身份则很难在机关工作,但是工人群众转变成干部身份的机会非常少;

    在非工资的福利待遇上,干部比工人群众要高,例如住房以及住房补贴、用车补贴、带薪度假、子女医药费报销等等方面,干部都比工人群众享受的待遇高;

    在医疗服务标准上,包括住院条件、用药等级、医药费的报销比例等等方面,干部都比群众高;

    在养老标准上,干部比群众高出许多,而且干部级别越高,这种差距也就越大。例如,达到一定级别的干部可以享受离休待遇,而且有政府专设的老干部局为其服务;

    退休金上,干部可以领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而工人群众则只能领到80%以下的退休金。以北京为例,一般工人的退休金每月大约在700元左右,一般干部(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每月大约在1700元以上,两者至少相差1000元以上。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北京市政府2001年《关于北京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2001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的。

拓展资料:

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等。

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所谓的身份,是指人在社会上或法律上的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身份划分标准不一样,但无论怎么划分,身份都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不平等,以及所享有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不同。

参考资料:事业编制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事业单位编制中一般包括三类人员:一是管理人员,也称职员,如单位负责人,行管人员,从事单位管理工作;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就是拿职称工资的人员,如正高、副高、中级、助理、技术员等;三是工人,从事单位后勤或其他辅助性工作,分技术工和一般工,如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和普通工。三类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三类不同的工资(职员工资、职称工资和工人工资)标准。前两类人员一般都是干部性质,后一类是工人性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国家事业编制,目前唯一的获取方式是通过国家事业单位考试并被事业单位录取而获得,获得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均为国家干部身份,没有工人身份的事业编。
事业编制是事业单位编制的总称,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