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竹简、龟甲兽骨、钟鼎、丝绸布帛、碑石、纸等。

1、竹简

竹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也指写了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

2、龟甲兽骨

龟甲兽骨书,龟甲兽骨文又称甲骨文、契文或龟甲文。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中国最原始的书。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面,用以记载占卜吉凶事件。

3、纸

最早的纸在2200年前,西汉初期已有了纸,但还是很粗糙,不被广泛应用。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4、缣帛

中国古代以丝织品为记录知识载体的。一般称为帛书,也有人称为缯书;因其色白,故又称之为素书。缣帛文献约起源于春秋时代,盛行于两汉, 与简牍以及其后的书写载体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缣帛柔软轻便,幅面宽广,宜于画图,这些都是简牍所不具备的优点。

扩展资料:

纸的发展历程:

1、春秋时期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2、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3、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

4、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

5、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父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6、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

7、元明清时期,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纸

百度百科-竹简

百度百科-缣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9

中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是简策、帛书、纸。

1、最早的中国书是简策,它也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正式图书形式。我国古代的奠基著作当时都是写在简策上的。

将竹木进行加工以后制成的竹、木片称为简。但是作为书写材料,单片的简是不能容纳许多文字的。因此,一篇较长的文字或一部著作必须连续写在许多片简上。为了防止散乱,以便有次序地阅读,必须将这许多简有顺序地编连起来,这种编连起来的简就成为策(通“册”)。

制简的材料有竹、木两种(产竹的地方用竹,不产竹的地方用木)。用竹制的称为竹简,用木制的称为木简。不过木的体积比竹大,它还可以制成版,每一块版上较之竹简,可以容纳更多的字,不必编连,可单独使用。版,又称为方。写上文字的版,则称牍。所以古代的许多文字记录称为“版牍”或“方策”。

2、昂贵帛书是简策的补充

帛书是指以缣帛为书写文字的载体的一种文献。缣帛是丝织品的通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和织造丝织品的国家。传说在公元前3000年,嫘祖已发明养蚕织丝了。但最初这种丝绸织物是做衣料和装饰品用的,至于什么时候用来写字作书便不可考了。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代已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了。到战国时代则比较普及,如《墨子》一书中多次提到“书于竹帛”。一般认为帛书晚于简书出现。

缣帛质地轻薄,幅面宽阔,容易书写和携带,并且可以根据文字的长短任意剪裁,舒卷方便,易于保藏和阅读。所以帛书克服了简策所存在的种种缺点,是书写材料的一大进步。但缣帛毕竟是一种贵重的丝织品,并非一般人所能制备和拥有,所以有“贫不及素”之说。因此帛书的出现,并不能完全代替简书,长期以来竹帛并行,而且作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仍然以简策居于主要地位。

由于帛的贵重,作为书写材料自然比不上竹木使用的普遍,加上缣帛更易损坏,不易保存,所以古代帛书实物能流传下来的极少,考古发现远没有简书那么多。

3、纸的发明改变了图书面貌

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之一。纸的发明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图书事业史上的一件大事。

根据出土的西汉时期的纸状物或原始形态的纸,说明西汉已经有纸;同时,《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东汉已采用麻头、敝布等废旧廉价的东西做原料来生产纸。据此,可说明我国汉代已发明了纸和造纸方法。

扩展资料

1、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光靠藏书家个人抄写积累图书是远远不够的。从东汉开始,出现了一种专门以抄书为业的佣书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籍大增,各种文化都有所发展,迫切需要书籍流通,佣书业也随之兴盛起来。佣书人对流通书籍、传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2、印刷术让书真正成为书

印刷术,这个人类赖以传播知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我国最早发明的。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所有书籍全凭手抄,相当费时费力,一次只能抄一部,生产量是很有限的。

关于雕版印刷的发明时间,存在很多争论。而唐代从公元618年开国至907年灭亡,历经290年之久。这一时期有关雕版印刷的文献记载甚多,其中也发现了一些实物。

雕版印刷术产生以后,在唐代首先为民间采用,其中尤以佛教信徒捷足先登,故早期的雕版印刷品多为佛经及民间日常用书,如历书、阴阳占卜之类杂书及字书、韵书等,说明社会的需要对刻书内容具有很大的影响。

3、明清以后,我国的活字印刷还采用了以锡、铜、铅做原料的金属活字。铜活字在我国金属活字中使用最多。我国的铜活字印书是从15世纪末,即明代弘治年间才开始盛行的。

清代规模最大的铜活字印书是雍正四年(1726年)内府印制的《古今图书集成》。这是一部我国现存的最大类书。全书1万卷,目录40卷,共印64部,每部5020册。其卷帙之富,排印之精,史无前例。可惜这批铜活字在印成《古今图书集成》之后,“铜字被窃缺少,司事惧得咎,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清毁铜字供铸”,这批铜字就这样轻易地被销毁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书的流变:最早的中国书是简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中国古代的书写材料有三类,一类是竹简木简,一类是缣帛,一类是纸。以简用绳连为册的书籍,成为编;以缣帛曲卷成书,则成为卷。
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了简册。周、秦、汉各代都是简、帛并用。但帛的价值高,远不如简册使用得普遍。因此,在植物纤维流行以前,简册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简是狭长竹、木片,一般只写一行字,欢度一般在0.5厘米---1厘米左右,长度往往视用途而异。可以写几行字的宽木板成为“方”或“牍”。书信往往写在一尺长的木渎上,所以有“尺牍”之名。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
简编笨重,缣帛价贵,都不是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又了纸的发明。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2-30
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的使用,与文字的发明、使用、发展有很大关系。中国的汉字(象形文字)大体经历了结绳记事、河图、洛书、伏羲文王画八卦、甲骨文、金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行书、草书、楷书等发展阶段。结绳,也可认为是古老的书写材料和书写方式了。

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发明以前,曾经使用过:
龟甲兽骨:甲骨文;
钟鼎、陶器:篆书、金文;
碑石、简牍(木简、竹简):篆书、隶书、魏碑、楷书、行书、草书等;
丝绸布帛: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造纸术发明以后,除了特殊需要以外,一般都是以纸张为书写材料。但也不只是使用纸。至今,印章、碑文、路牌、广告、招牌等许多方面都不用纸。多是古代继承下来的。。

中国古代主要书写工具
刀笔。往甲骨上刻字需要用刀,早期写在竹木上面的字也是用刀刻的,只是因为竹木不易保存而今人无法看到原件了。碑石和摩崖刻字等所使用的凿子都可以归入刀笔工具之列。
毛笔,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很长的书写工具。
印刷术发明之后,印刷也是一种书写方式。
传统的工具,仍然需要被使用。
第4个回答  2012-12-30
最早是结绳记事,然后是用石片兽骨,再就是木简、竹简,青铜器,再是丝帛,参杂少量纸。东汉以后是蔡伦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