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新年是什么时候,叫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和蒙古也过藏历新年,但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差异。2010年的藏历新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春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月25日,春节是1月26日,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2015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扩展资料:

藏历正月初一清晨,家庭主妇们便背上水桶去河边或水井背回新年的第一桶水。传说此时的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吉祥水,预示一年里能免去许多灾难。天亮了,全家人穿上节日盛装,洗漱完毕,晚辈开始向长辈恭贺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后吃早餐,互敬青棵酒。

在牧区,大年初一早上吃羊头。家庭主妇早上五点开始按照家庭成员人数煮羊头,煮好羊头用食案捧到年龄最长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长幼次序分给每人,全家人围着火炉剥羊头肉吃,互祝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藏历正月初二起,人们开始相互走访、拜年、请客。新年里,人们互道的第一句话是“罗桑尔让”(新年好)、“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等。亲友登门拜年时,男主人手捧“切玛”吉祥斗出门迎接客人,互祝“扎西德勒”,女主人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向客人敬酒。

藏历正月初三敬奉“屋脊神”,这天人们都登上各家的屋顶,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把换下来的经幡背到山顶上,在山顶挂经幡,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青稞面,飘动的经幡和袅袅上升的“桑烟”寄托着人们的祈愿向空中传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历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藏族群众怎么过藏历新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1

藏历腊月二十九。

藏历年是藏族群众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和其他民族的春节一样隆重。藏历新年的年夜饭吃“古突”,即面疙瘩,但藏族群众一般在藏历腊月二十九晚上过,因“古突”的“古”藏语意为“9”寓意29日,“突”藏语意为面食。

面疙瘩里包有石头、羊毛、辣椒、木炭、硬币等,吃到石头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软,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饶人,硬币预示财运。吃到这些的人引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把年味推向了高潮。

扩展资料:

藏族的新年的习俗:

西藏民间传统习俗,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要举行驱“鬼”仪式。(日喀则地区是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林芝地区是藏历九月三十日驱鬼。)包括各派宗教寺院都要在同一天举行。按古老传统民间普遍都是吃完晚饭后举行这一仪式,人们把它称为”固朵”意为二十九驱鬼。

它源于原始图腾崇拜的民间宗教。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已进入高科技的年代,这种传统习俗虽已在许多方面淡化或简化,但它的主要内容还仍存在于民间。

各宗教派别举行的这种仪式,他们虽都是从形式上借鉴民间的“固朵”但其内容大都与各自教派的宗教思想结合为一体。他们使用各种金刚表演舞并举行驱魔送崇食子的仪式,藏语称为“固朵尔”,意为甘九朵马,该活动都在当日的白天举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藏族群众怎么过藏历新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18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佳节,和世界上众多民族一样,庆贺新年的光临,是藏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事情之一。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关系的。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1027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这种历算法,与中原文化交流有密切关系。本来,西藏高原上的历算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前,西藏便有自己的历算法,当时是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的,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的藏历十一月一日。这就是苯教历法。在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这部古老的历算法,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到了唐朝,文成公主进藏,带来了许多经书典籍,其中也有关于天文历算的书籍,它对藏历的完善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时,计算新年第一天的方法已从月的亮度进步到以星辰为主要依据的计算方法。从宋仁宗天圣五年开始,藏历与皇历(即阴历)逐步统一,到了八思巴萨迦王朝统治全藏时,藏历完全成熟了,过年的仪式也固定下来,一直沿袭到现在。从元朝开始,藏历确定一年为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并且学用汉族农历的天干、地支计算纪年。
不过,藏历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魔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用十二地支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狗、亥猪,配以五行:木、火、土、金、水来纪年。这与农历的纪年法相似。
藏历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个“饶琼”,第一“饶琼”便是从公元1027年开始。
 
 藏历新年节庆习俗:

  打扫庭除 室内装饰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许多人家在大门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绘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金鱼)和“雍仲”(即卐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有的人家还在房梁上点很多白粉点,表示人丁兴旺、粮食满仓。
  制作“卡塞”
  “卡塞”是一种酥油制作的饼干,分为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涂以各种颜色,裹以砂糖,既是装饰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塞”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 分外引人注目。
  吃古突
  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面糊羹的意思。一般每家都会做九个包有不同东西的“古突”,这些东西都有一定象征意义:石子表示意志坚强,辣椒象征直爽泼辣,木炭说明此人心黑,羊毛则表明性情温柔,豌豆表示财迷,桃干表示健康,瓷片表示纯洁,盐巴表示懒惰等等。
  驱鬼
  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晚上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驱鬼,一家人把没有吃完的饭菜和“古突”都要放在一起,作为“鬼食”。还要拿糌粑在身体上抹一抹,意为将自己的病痛、坏运气等都抹去,这些糌粑也要和上述的“鬼食”放到一起。驱鬼仪式也有讲究,家里两个男丁,一人手举秸秆扎成的火把,一人手捧“鬼食”在前行走,家里其他人按辈分跟在后面,同时大声喊着“滚出去!滚出去!”,将家里的屋子挨个转一圈后,前面的两个男丁继续往门外走,待出了门,家里的人燃放鞭炮,然后一个人手持火把走在前面,另一人抱着瓦罐紧跟其后,最后面跟着一人放鞭炮,大家嘴里喊着“驱鬼哟,驱鬼哟……”;到了十字路口,把瓦罐放下,将火把扔在瓦罐上,这样,就完成了驱鬼仪式,来年就会平平安安。
  抢水
  传说吉祥水最为圣洁、清甜,谁家最先打上这桶吉祥水,在新的一年里就能免去许多灾难 。将水背回家之后,首先要将水倒在碗里作为供品摆在佛龛前,同时还要点酥油灯、点香,祈祷来年平安,无病无灾。
  煨桑仪式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每逢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人们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个去煨桑的人为荣。
  切玛波
  切玛波“切玛”,作为藏历新年时家家户户必须准备的吉祥物,承载的不仅仅是新年的喜气,更多的是人们对幸福安康 、五谷丰登的祈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
  插经幡
  经幡树藏语称“塔觉”,是将五彩经幡缝在树枝上。对藏族家庭来说,把这样的“经幡树”插在屋顶上,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运亨通。因此,这也成为过藏历新年前,藏族同胞必备的特色“年货”。而经幡树换新的日子是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
  开犁礼
  开犁礼,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耕牛的额头上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彩旗和彩色羽毛,牛轭上披挂着缀满贝壳和松石的彩缎,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农民在地里煨起桑烟,插上祈福幡,赶着牛,围绕白石耕出五条畦子。每一畦撒一种作物,例如豌豆、青稞、小麦、油菜籽、蚕豆等。
第3个回答  2012-12-27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共同的传统节日,寺僧和俗人一样也欢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不过藏历年的推算法与农历春节有些差异。 2010年的藏历年是2月14日,和农历新年(春节)、情人节是一天;2009年藏历新年是2009年2月25号,春节是2009年1月26号,所以时间上较春节晚1个月。2008年藏历新年和春节是同一天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88823.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