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列举出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我国四次社会运动的名称和主张。

如题所述

学术界将现代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思想现代化,相应的,在中国出现了四个标志性事件,以李鸿章为旗帜的洋务运动,以康有为为代表人物的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毫无疑问,现代化最明显的优势表现在器物上,所以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把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为“技不如人”。
为了不在战败,不再签订辱国条约,他们打着“师夷技长以制夷”“自强求富”的旗号,发起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向外国学习的洋务运动,由于这些大臣们掌握了不少权利,并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在洋务初期,取得了不少成绩,创立了一系列现代化工厂,这些工厂主要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1864年李鸿章在苏州设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设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开办天津机器制造局,1887年丁葆祯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短短几年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领导人的主持下中国的近代军事工业体系基本建成,火枪、大炮、弹药、蒸汽战舰都已能够在国内建造,其决心之大、动作之快令中外为之震惊,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一次大飞跃,从此中国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其中洋务运动的最高峰,应该算李鸿章所苦心经营的北洋水师。这支表面上强大的的海军当时被称为“亚洲第一水师 ”,其总吨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的“洋务强国梦”随着北洋水师一起趁入了黄海之中。其实这场战争中国注定是要败的。1890年慈禧太后居然动用了海军军费的三分之二建造了华丽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来庆贺自己的六十大寿,使北洋水师无力进行正常的维护和补给;1894年,平壤战役主帅叶志超居然弃城逃跑狂奔500里,最后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黄海海战中,中国的水军居然有人在战舰上晾衣服;再加上中国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李鸿章失败了,但这并不能阻止其他人的尝试,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全国震惊,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与洋人的差距,不单单在于枪炮,于是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诞生了。他们认为,轮船,洋枪洋炮这些,不过是“洋务之枝叶,非其根本”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对“西方法令制度之美备,曾为梦见”。经过一番论战,维新派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西方学习制度的尝试开始了。
在历时103天之中的变法之中,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诏书,主要内容有 一、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铁路矿务总局,提倡实业,鼓励私人投资,令各省设立商务局(或农工商分局);奖励科学著作发明,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2款,规定对士民著新书、创新法、制新器者,赏给官职或给予专利;取消满人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门删改则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等闲散衙门,外省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此三省督抚同城)巡抚、东河总督等重叠机构;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三、军事方面:裁汰旧军,令八旗及各省军队一律改练洋操;筹办兵工厂,筹造兵轮,添练海军;力行保甲,实行团练。四、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试策论;设立学堂,提倡西学,首先开办京师大学堂,令各省、府、厅、州、县,将现有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允许开设报馆,举办学会;派人出国游历、游学等等。
然而,颁布不等于实施。在这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巡抚总督对皇帝的诏书敷衍了事,阳奉阴违,甚至从没有把小皇帝的话当真,他们知道朝中只有太后说了算!另一方面,光绪之所以变法,还打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想借助扶植一批支持自己的维新派,夺取慈禧所掌握的权力,这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的直接原因。再一方面,康有为在变法以前,是力要设立类似于西方国会的制度局,并召开国会,然而到了真正变法的时候,有关民主政治方面的只剩下一个“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一般来说,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恰是人民有自己的国会。

1898年八月初四,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皇帝,杀死参与变法的6名维新派人士,康有为逃到国外。中国人一次胆大的尝试尤以失败告终。然而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在统治阶级早已腐化不堪的情况下,手握重权的他们是不会同意变法的,幼稚的维新派,不可能掌握军队,所以就不可能斗过他们。实践表明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路线实行不通的。
尽管如此,但从这时开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得以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富强,就必须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哪怕采用另一种方式来改变现有的制度,暴力。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活动了,他们要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的政府”,孙中山不断的在海外宣传革命,筹集资金,组织革命团体,谋划武装起义。1905年,一个正真的为国为民的革命团体诞生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条纲领勾画了一个制度现代化国家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着个蓝图奋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从10月10日到11月27日的1个多月里,先后有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浙江、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14个省和上海、重庆两市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效力相当于宪法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宗明义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它仿照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规定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院行使统治权,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是一个资本主义总统制共和政府。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然而不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旧官僚夺取了政权,中国因此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些军阀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民主,只知道怎样扩充地盘,扩充军队,只知道互相攻击,时局混乱不堪......
孙中山的构想并没有取得成功,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孙中山没有强而有力的后盾(不一定是军队),同盟会的会员虽然遍布全国各地但最终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武装,他们也没有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最广泛的群众还处在愚昧状态之下,甚至有的同盟会会员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鞑子皇帝,孙文坐了天下,咱们都要做官。”另一方面,革命派高估了就封建官僚的思想觉悟,例如,他们以为,用枪指着黎元洪的脑袋,黎元洪就会变成革命派;袁世凯在一定程度上是个“爱国人士”,他做了总统,中国仍然会有民主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光有简单的现代化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将残留在中国人体内的守旧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去除掉,只有全民的觉悟提高了;只有西方的现代化思想在中国传播开来,中国才能有真正的现代化制度。
陈独秀发现了这个问题,他说:“欲建西洋式国家,组织西洋式社会,以求适合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所信仰。对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与孔教 。”陈独秀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办了《新青年》。他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进化论为思想武器,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开战,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9
你说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四次运动吧。
1.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
2.戊戌变法,变法维新。
3.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4.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