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一文铜币中间那个字(比如直、汴、鄂、寳……)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字

如题所述

据记载,“中心字一文光绪”都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年)所制造,多为黄铜,红铜很少,按照“总、闽、甯、川、鄂、直、汴”等钱局简称标识,上书“光绪”,下书“一文”,中心圈里记钱局简称,左右纪年“戊申”,后有宣统元年(1909已酉年)制造“中心字一文”者仅有“总”字一种,也不过是次年的机制品。所谓“戊申”和“己酉”,不过是光绪末年与宣统元年,此时的清王朝早已摇摇欲坠,而其货币贬值充斥市场,十文铜元成了基本面值钱币,这时候再制造“一文”已无实际意义了,而此时竟然在上述七处打造“中心字一文光绪”品类,究竟是机制光绪钱币的“回光反照”,还是铜元钱币的继续和深入呢?或许兼而有之,即此时已不再以铸方孔币为主,而使用机制新技术后必须大大有别于方孔钱币了。似乎这也就是除了这七处制造而其它各个钱局并不应和的直接原因吧?可见其所涉及钱局少,制造量也不多,型质又如此统一,实在不可多得,无论从哪个角度谈,都具有收藏的价值,因为这些“中心字一文光绪”的确非常精致,文字与图案都很有些独具匠心的不同,那是方孔钱币无法比拟的,即使比起铜元尚略有差异,却以小巧玲珑和精美别致领先一步,倘若一步跨入则如痴如醉,爱不释手,哪怕是平时多见的“总、甯、鄂”也同样给人以美感,因为七个钱局的“中心字一文光绪”似乎是完全一样的版式和精美啊。

另一个特色是在“总、闽、甯、川、鄂、直、汴”等钱局的光绪一文币中,仅仅有“总”字两枚,即“光绪戊申”和“宣统己酉”的中心字为阳文,其它各个钱局的中心字均为阴文,笔者并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按照各个钱局制币的习惯,或许是当时户部颁发的钱样就是如此,可是为什么还有一些钱局并没有制“中心字一文光绪”,只有七个钱局如是却阴阳文又各异呢?尚不得而知,只是觉得有些意思,却说不清个所以然啊。

从“中心字一文光绪”统一的版式、文字、规格来看,显然是当时户部的统一指令,但是不知为何一些钱局并未制造,仅上述七钱局有此一文钱币,而且各个钱局的制造数量也各不相同,稀少的基本上在市场上看不见,即使偶尔见到不是索要天价,就是后制赝品,肯定不能为爱好者所接受。只是这几枚“中心字一文光绪”之所以为笔者所看好,原因有三:其一自然是符合笔者喜爱的条件,小巧玲珑、制作精美、文字清晰、差异明显的钱局系列;其二是在光绪通宝机制币的延续过程中,是从光绪八年机制币出现到光绪三十四年,整整过了二十六年后的钱币形式的变革,竟然出现了如此新颖的一文制钱的历史资料;其三倘若能够收集完全,也是对于已经开始流通的各种铜元的补充,对于研究清光绪年间货币的完整格局也是一种诠释。“中心字一文”版式机制钱币共计七局八式,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古钱币收藏品,“闽”、“川”更是少见。一般的“中心字一文光绪”,即使是一般的“中心字”,近来在市场里、网站上的价格也不是价格太高,就是品相太差,很难买进自己满意的藏品。市场上除了多有后制的伪品外,尚发现“改刻品”,即以略带磨损的其它中心字,如“甯”、“总”、“鄂”等相对较多的钱币,加工改刻而成。收藏“时,不仅需要注意版别,注意品相,更要注意防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2-25
您的问题,光绪一文铜币中间那个字(比如直、汴、鄂、寳……),一共只有18种!分别是“总、闽、甯、川、鄂、直、汴”等几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9-23
根据记载,光绪一文铜币中间的字有总、闽、甯、川、鄂、直、汴等钱局简称标识,有些甚至还标有“光绪”字样。这些字样代表了不同的制造钱局,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年)所制造的,多为黄铜,红铜很少。按照“总、闽、甯、川、鄂、直、汴”等钱局简称标识,上书“光绪”,下书“一文”,中心圈里记钱局简称,左右纪年“戊申”。后有宣统元年(1909已酉年)制造“中心字一文”者仅有“总”字一种,也不过是次年的机制品。
建议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第3个回答  2012-12-25
貌似很多,为各个身份造币厂的区别吧,像鄂就是湖北的,直应该是北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