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考复习(有成功经验者优先)

我想要的不是复制来的答案。而是确切的复习案。
······················
仔细算来,距离中考仅仅残余“60”多天了。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
1)数学:小一点的悟性还是有的,第一张卷满分86尚能得到80分。
然而问题出在第二张卷上,四道题34分,绝对得不到27分。这样很危险!
对于题海战术也没有兴趣。而且考试时间不够。
2)语文:基础还算好,做阅读的时候会拉分,回常常抓不住题点。至于作文近两次都是班级最高或是次高的分数。老师说写的是散文,明明是按照记叙文写的。
3)英语:身为班级英语课代表,每次朝着第一名进发,120分的题至少要115分吧。仍然希望有提高。
4)物理:70满分,最高才打过63分。抓不住要旨,学校的教材复习差不多结束了。
5)政治历史:一定要找到书上原文才敢答题。班级有好几个同学可以直接答题呢。
6)化学:从一开始就比较薄弱。50分满分,最高也是上一次得到44分。做题也很慢。
剩下的是体育,800米要3分20秒才满分,我都快4分20秒了。
跳远1米65左右。坐位体前驱17CM左右吧。
********************************************************
以上是本人现在的基本情况。
我希望得到一个详细有适合我的复习计划。另外,每天只能90分钟来做额外的计划。
悬赏分莫说200分,甚至可以全部给你---我的恩人。
要快哦~~~
有个计划就更好了
现在还有50多天了

语文多连笔,进行片段练习充实一下。
数学认真上课,进行独立思考能力的练习。
英语认真记课堂笔记,尤其现在。再准备一个错题集。
物理化学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虽然自己也没弄明白]
政治历史熟悉教材[因为是A卷]历史要形成思考路线。
要有足够睡眠,用不着熬夜,早起倒不错。
体育锻炼认真的对待,可以磨练自己的一直。
几个励志的训言:
1. This moment will nap, you will have a dream; but this moment study, you will interpret a dream.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I leave uncultivated today, was precisely yesterday perishes tomorrow which person of the body implored.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Thought is already is late, exactly is the earliest time.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Not matter of the today will drag tomorrow.
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Time the study pain is temporary, has not learned the pain is life-long.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6. Studies this matter,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7. Perhaps happiness does not arrange the position, but succeeds must arrange the position.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The study certainly is not the life complete. But, since continually life part of - studies also are unable to conquer, what but also can make?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9. Please enjoy the pain which is unable to avoid.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10. Only has compared to the others early, diligently, can feel the successful taste.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Nobody can casually succeed; it comes from the thorough self-control and the will.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The time is passing.
时间在流逝。
13. Now drips the saliva, will become tomorrow the tear.
现在淌的哈喇子,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14. The dog equally study, the gentleman equally plays.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15. Today does not walk, will have to run tomorrow.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The investment future person will be, will be loyal to the reality person.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17. The education level represents the income.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One day, 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
一天过完,不会再来。
19. Even if the present, the match does not stop changes the page.
即使现在,对手也不停地翻动书页。
20. Has not been difficult, then does not have attains
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参考资料:大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0
成功人士。。这个我应该能算个吧,中考考进了省重点的实验班。以下是我当年中考前给一个提问者的建议,你参考一下:
在剩下的几十天中,如果平时学习不错,并且理科也不错的话,那么这三十天把理科放一下,考前的几十天就是背文科,因为三十天想把理科提几分都很难,因为变化太多,但如果文科背好了,升个几十分很容易.
语文方面,应背会所有的古诗文,因为无论哪个省,古诗文都是必考,也是课内的,好好复习一遍可以拿高分,另外,把所有古诗的名句及中心思想也熟悉一遍,因为还有诗歌鉴赏题,可以有备无患.
数学就是巩固基本概念,不用死做难题,那样反而不好,不要把中考想得很难,越怕越容易发挥失常.
英语单词就靠平时积累,把以前做的错题,难题再拉出来看一遍,英语的基本语法点初中也不是很多,题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应该可以.
理化主要是复习化学上的化合价,酸碱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等,可做一些各省市的去年的中招题,只做选择即可.
政史没有什么方法,只有死记硬背,打牢基础,掌握所有知识点,反正都是死东西.
最重要的还是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就会取得好成绩.
补充点:
关于政治与历史,这个不能只翻书的,因为时间太紧啊,都翻书根本来不及的,必须要背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个老师应该会给画一些,尤其是政治书上的黑体字,基本要全部会背的,而且这些东西到了高中也有用(如果打算学文的话更有用了)
至于化学,这个初中的东西应该算是比较少的,计算也超级简单,主要记些物质的性质,有限的几个方程式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由于化学只学了一年,所以能出的题是很有限的,所以多做些题,熟练一下,就不会觉得慢了,只要速度提上去,化学一定也不成问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第2个回答  2008-04-24
成功人士。。这个我应该能算个吧,中考考进了省重点的实验班。以下是我当年中考前给一个提问者的建议,你参考一下:
在剩下的几十天中,如果平时学习不错,并且理科也不错的话,那么这三十天把理科放一下,考前的几十天就是背文科,因为三十天想把理科提几分都很难,因为变化太多,但如果文科背好了,升个几十分很容易.
语文方面,应背会所有的古诗文,因为无论哪个省,古诗文都是必考,也是课内的,好好复习一遍可以拿高分,另外,把所有古诗的名句及中心思想也熟悉一遍,因为还有诗歌鉴赏题,可以有备无患.
数学就是巩固基本概念,不用死做难题,那样反而不好,不要把中考想得很难,越怕越容易发挥失常.
英语单词就靠平时积累,把以前做的错题,难题再拉出来看一遍,英语的基本语法点初中也不是很多,题的变化也不会太大,应该可以.
理化主要是复习化学上的化合价,酸碱溶解性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等,可做一些各省市的去年的中招题,只做选择即可.
政史没有什么方法,只有死记硬背,打牢基础,掌握所有知识点,反正都是死东西.
最重要的还是在考试中保持良好心态,发挥正常水平,就会取得好成绩.
补充点:
关于政治与历史,这个不能只翻书的,因为时间太紧啊,都翻书根本来不及的,必须要背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个老师应该会给画一些,尤其是政治书上的黑体字,基本要全部会背的,而且这些东西到了高中也有用(如果打算学文的话更有用了)
至于化学,这个初中的东西应该算是比较少的,计算也超级简单,主要记些物质的性质,有限的几个方程式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由于化学只学了一年,所以能出的题是很有限的,所以多做些题,熟练一下,就不会觉得慢了,只要速度提上去,化学一定也不成问题。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数学:不想题海战术那么就锻炼思维能力,做题时多总结一下就行了.
语文:多看文章,可以看《读者》《创新作文》一类
英语:我和你差不多,认真一点就行了
物理:还是做做题,多看看公式一类的东西
政治历史:多看看新闻,对答政治题很有帮助哦!看时间长了就会用上面的语言了。历史要学会联想相关知识点,熟练以后政治基本上不用看书,历史可能会看一些意义之类的。
化学:课本上没有多少东西,要靠自己拓展

参考资料:上面

第3个回答  2008-04-20
数学:不想题海战术那么就锻炼思维能力,做题时多总结一下就行了.
语文:多看文章,可以看《读者》《创新作文》一类
英语:我和你差不多,认真一点就行了
物理:还是做做题,多看看公式一类的东西
政治历史:多看看新闻,对答政治题很有帮助哦!看时间长了就会用上面的语言了。历史要学会联想相关知识点,熟练以后政治基本上不用看书,历史可能会看一些意义之类的。
化学:课本上没有多少东西,要靠自己拓展
第4个回答  2008-04-20
法宝一:"我觉得课堂认真最重要!"
法宝二:英语:各个击破
语文:功夫在课外
数物化:准备一个错题集
提示1:中考复习就是抓基础。相对于高考的定位只有的一个“选拔”功能,中考的定位是“水平考试+选拔考试”,因此,这就决定了其试题构成中:50%是基础题,30%是能力题,20%是选拔题。中考600分满分,其中各科成绩是:语、数、英各150分满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尽量保证、甚至要求有能力保证基础题不丢分。
提示2:“题海战术”不如“举一反三”。中考30%是能力题,创新、综合、分析能力是主要考察的对象,这其中能力题并非是“题海战术”可以解决的,因此要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上做文章。

提示3:正确看待平时成绩。我们发现,考生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一个人由于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出现漏洞,会造成与之相关的题目总出错,因此在平时考试中一定要找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部分知识点上。只有彻底解决了,才能避免重复犯错
第5个回答  2008-05-08
一、复习方式
分三轮复习。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轮复习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经济决策专题、开放性问题、方案设计型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题的理解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中考数学复习黄金方案

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初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
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为此,我谈
一些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 、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两方面。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知识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
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
中的例题式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复习时应以课
本为主。

例如辽宁省2004年中考第17题:AB是圆O的弦,P是圆O的弦AB上的
一点,AB 10cm,AP 4cm,OP 5cm,则圆O的半径为()
cm。

本题是初三几何课本的原题。这样的题还很多,它告诉我们学好
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尤其课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有些中考题
就在此基础上延伸、拓展。一味地搞题海战术,整天埋头做大量练习
题,其效果并不佳,所以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
到举一反三。

2、夯实基础,学会思考。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
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
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
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
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3、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既是初中所涉及
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
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
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
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等。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
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等操作性较强的方法。

二、综合运用知识,提高自身各种能力

初中数学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体
现数学与生产、生活相关学科相联系的能力等等。

1、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能把
各个章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触类旁通。目前阶
段应根据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复习,查漏补缺做好知识归纳、解题
方法的归纳。

纵观中考中对能力的考查,大致可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考查运算
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纯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是
强调阅读能力、创新探索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平时做题时应做到:
1)深刻理解知识本质,平时加强自己审题能力的锻炼,才能做到变更
命题的表达形式后不慌不忙,得心应手。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变
通思维方式。注重自己思维的广阔性,对于同一题目,寻找不同的方
法,做到一题多解,这样才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拓思路,优化解
题方法。3)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大小后能找到图形之间的联
系,知道哪些量没变、哪些量已改变。例如:折叠问题中折叠前后图
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
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
“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
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
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
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首先,作为考生必须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考生要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给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第二,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中考毕竟不是高考,它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基本数学水平,其次才是作为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其试卷的难度分布大多控制在4:5:1或5:4:1(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所以,考生大可不必因为不会解部分数学题而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在这学期的复习阶段奋发努力,中考也不会走大样。

第三,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一般来说,中考复习可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按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可以把二十一章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①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②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二元二次方程(组)}③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④三角形⑤四边形⑥相似形⑦解直角三角形⑧圆。中考试题中属于学生平时学习常见的“双基”类型题约占60%还多,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系统复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要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在此我建议各位考生首先一定要配合你的老师进行复习,切忌走马观花,好高骛远,不要另行一套;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另外,对于你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标记的好习惯,以便在第二阶段进行再回头复习。注意:套题训练不易过早,参考资料应以单元为主,本阶段复习宜细不宜粗。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数学,近年来各地中考涌现出了大量的形式活跃、趣味有益、启迪智慧的好题目,各位考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热点题型认真复习,专项突破。热点题型一般有:阅读理解型、开放探究型、实际应用型、几何代数综合型、研究性学习型等。注意:你应该有一本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资料,要知道外地考题中出现的精彩题型,往往就是本地命题的借鉴。

第三轮,锁定目标,备战中考,进行模拟训练。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复习,学习的基础知识已基本过关,大约到五月中、下旬就应该是第三轮的模拟训练,其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和调整考试心理,便于以最佳状态进入考场,建议考生在做好学校正常的模拟训练之余,最好使用各地中考试卷,设定标准时间,进行自我模拟测验。注意:自己评分应按评分标准进行,且不可只看答案,不看给分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大致经过三轮,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2)复习速度过快,对学生心中无数,做了夹生饭,返工来不及,不返工漏洞百出。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教练,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建议:
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1.上物理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否则课后花两倍的力也没那么好的效果啊.
2.多做习题,不懂的一定要立刻问啊.如果问不了的就专门用一个本子写下页数啊.接触的题型多了,考试只是一碟小菜啊.
3.没时间复习的时候就把错题看一编,不懂的一定要弄懂啊.
4.如果本班的老师解释题目不是很好的话就趁老师不在时问隔壁班更好的老师啊.
5.考试时一定要保持好平静的心态,掌握好时间啊

初三化学复习指导
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又是考试的依据。
随着中考制度的不断改革,为了更好地体现化学教学的目的,突出对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改革的根本出发点。
一.近年中考化学趋势分析
分析近年的市或区的中考命题,试题表现出四多三少:即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进行命题增多;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命题增多;与实验考查有关的命题增多;跨学科的知识联系来解决综合性化学问题的命题增多。但对于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命题大大 减少;偏题、怪题和繁琐的溶解度计算题也大大减少;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有所减少。
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突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围绕《基本要求》所规定的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使复习内容在覆盖重点概念和原理、重要物质、重要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和计算技能的同时,又要将《基本要求》要求培养的科学态度、观点、情感、方法、能力等目标渗透其中,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注重化学的教育性和时代性:应多关心和阅读课外的报刊和读物,多看新闻联播、多听新闻广播,了解当前科技的新成果、新发展、社会的热点和对策,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领域。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和获取策略性的知识。
(3) 在学习、复习的方法上要注意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并不断扩大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把自己的学习重点放在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以便在解题时迅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检索和迁移。

二.重点、难点、热点的例析
1.考查的重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其辨析
(3)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辨析
(4)化合价的推断、原子的结构
(5)元素符号周围小数字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意义
(6)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
(7)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概念和识别
(8)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9)O2、H2、C、CO、CO2、H2O的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稳定性等)及其比较与鉴别
(10)常见三种气体(H2、O2、CO2)的制取、收集、检验和提纯
(11)物质的制取、除杂、干燥、转化检验、尾气的处理等综合实验
(12)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除杂、转化、鉴别
(13)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和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有关计算

2.考查的难点
(1) 从考点的内容上看:
① 多种物质间可能发生反应的判断;
② 物质(离子)的鉴别、提纯和除杂;
③ 用规律或原理解释或说明问题;
④ 综合实验;
⑤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解度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这类难点难在各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比较、类推、解释或计算,难在缺乏清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上。
(2)从题型上看:有注重能力的讨论题、推断题、实验设计题、开放性问答题、探究性的综合题、综合计算题,以及一些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求解。

3.考查的热点
(1)环境与化学
例1.上海被列为全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并被联合国预测为21世纪洁净饮用水严重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造成水质型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上游水源污染较严重 B、淡水资源短缺
C、降雨量不均衡 D、取水点远离城市
例2.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的
B.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
C.甲醛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数比是1:2:1
D.甲醛属于氧化物
例3 .去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绝“二手烟”。“二手烟”中含有一种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2 B.CO2 C.CO D.O2
例4.下列各项措施或操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是( )
A.过量砍伐森林树木
B.某化工厂大量使用含硫的煤作燃料
C.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
D.将CO还原CuO的尾气,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中。
评析:以上例题体现了化学知识与我们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紧密相连的。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2)能源与化学
例1.到2005年,“西气东输”工程将为上海送来30亿m2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城市煤气中通常含有CO气体,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煤气与天然气相比,从安全角度看,煤气的主要缺点是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煤气、天然气和氢气中,首选的燃料是 。
例2 .在煤矿的矿井里必须采取通风、严禁烟火等安全措施,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 )
A.CO B.CH4 C.N2 D.CO2
例3 .(1)据报道,福建省日前对查获的一批假冒伪劣商品进行了“绿色销毁”。所谓“绿色销毁”是指改变以往对假冒伪劣商品泼上汽油焚烧的做法,而代之以辗压、化浆、回收再利用的销毁办法。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2)最近,新华社一条报道中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而我国东海“可燃冰”的蕴藏量也很可观……,“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2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H4•H2O晶体中水是溶剂
B.CH4•H2O的组成元素有三种
C.CH4•H2O中CH4和H2O的质量比为1:1
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② 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你认为能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还有(至少填写两种) 、 。
评析: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临的问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从而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相结合。

(3)生命与化学
例1.我国已大面积的推广食用合格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少量碘酸钾(KIO3)。在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1 B.+3 C.+5 D.+7
例2.在某食品礼盒中,常夹有一包用作干燥剂的生石灰,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 )
A.CaCO3 B.Ca(OH)2 C.CaO D.CaSO4
例3.人体内含过多的尿酸(C5H4N4O3)会引起痛风和肾结石,治疗可以服用嘌呤醇(C5H3N4OH)。两者组成元素种类 (填“相同”或“不相同”),每个分子中所含 原子个数不同。
例4.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下图,
H H H H

H H H H
其中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表示为H—O—H)。乙醚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例5.TNT是一种烈性炸药,它爆炸时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
TNT+21O2→28CO2+10H2O+6N2,则组成TNT的元素分别是 ,其原子个数比为 。
例6.可溶性的钡盐会使人中毒。如果误服氯化钡,可用泻盐硫酸镁解毒,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评析:将化学的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我们人类的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设立信息。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使知识变“ 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 感受“生活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的记忆,人为编制的繁琐技巧的解法 ,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形成应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能力。 这样能使学生从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学力。

(4) 材料与化学
例1.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内部的结构
例2.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是二氧化碳
C.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评析:将化学知识与先进的科技材料相结合,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有助于学生感受化学的真实与价值,真正体现“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5)综合与化学
① 探究性的综合题
例1.土壤的酸碱度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块土壤的酸碱度。(写出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解: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1、采取土样
2、取2克土样放在烧杯里,加10~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后静置;
3、待溶液澄清后,用玻璃棒沾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立刻将试纸与比色卡对比,得出土样的酸碱度。
说明:最好的方案应该是设计合理、步骤简单,操作简便,试剂常见的方法。测土壤的酸碱度,首先应采样、溶解、静置、用PH试纸测定。
例2.现有六种溶液;盐酸、硝酸铜、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镁、硝酸银,把它们两两混合分放在三个烧杯中,所得三杯混合液均澄清透明(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存在)
1.判断这三杯混合液的溶质分别是(写溶质的化学式):



你作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2. 用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区分出这三个烧杯中各盛放哪两种溶液,简述操作过程。
解:1、Cu(NO3)2和AgNO3 HCl和MgSO4 KCl和Na2CO3
同一烧杯内的两种物质互相不能反应
2、首先观察溶液的颜色,显蓝色的是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然后取一支试管,将余下的任一烧杯内的溶液倒入2ml,再向试管中滴入几滴蓝色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KCl和Na2CO3的混合溶液,若只出现白色沉淀,则所倒入的溶液是HCl和MgSO4的混合溶液。
说明:此题主要要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物质的溶解性。分组时应先挑出AgNO3,将它与不反应的Cu(NO3)2分在一组,因为AgNO3与其余四种物质混合均产生沉淀。
例3.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与H2(含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某学生通过下列实验,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其作用是 ;
3.C装置内盛放的物质是 ;
4.D装置内的现象是 ;
5.如E装置与F装置位置颠倒,其后果是 。
解:1、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 检验水煤气中的CO2是否除尽
3、浓H2SO4 4、黑色粉末变红色 5、不能证明水煤气中H2的存在
说明:这是一道综合实验能力题。它包括:仪器的组成、物质的检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评析:在这类实验题中,即考查了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连接问题,又有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组织表达,以及对化学知识的分析、概括、推理与探究性融为一体。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 学科之间综合
例1.某学生做了如下实验: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悬浮于液面。将几枚铁钉投入烧杯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和开始相比,小球的位置( )
A.上浮 B.不变 C.下沉 D.沉至杯底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铁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及物理学有关浮力的知识。加入铁钉前,小球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即G=m•g=ρ液•g•V排,加入铁钉后,溶液中发生了反应:即每当有56份质量的铁进入溶液中,就有两份质量的氢气从溶液中逸出。溶液的质量增重54份质量,则ρ液=m液/V排中,溶液的体积不变,但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的密度也随着变大,而小球所受的重力(m•g)并未改变,所以只能是V排变小,故小球向上浮起。
答案为A
评析:将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进行命题,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面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有重要意义。

③ 情景信息综合题
例1.美国和日本的三位科学家以导电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其相关技术中用碘来掺杂聚合物,使其导电能力增强107倍,具有金属般的导电能力。碘(I2)属于(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例2.据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在百慕大等深海海底发现一种新能源,这种物质的外观很象冰,又称作可燃冰。科学研究表明,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4•XH2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下形成的一种固体物质。
1.目前,排入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SO2、NO2、CO等,它们主要来自矿物燃烧和工业废气。今有:①可燃冰 ②氢能 ③风能 ④太阳能 ⑤煤 ⑥天然气 ⑦石油等能源,在通常情况下使用上述能源,一般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