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德国与法国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吗

如题所述

洛迦诺公约又称为罗加诺公约,是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协议在该年10月5日至10月16日签署,并在12月1日于伦敦获得确认。一战中的欧洲协约国与中欧及东欧新兴国家尝试确认战后领土界线,并争取与战败的德国恢复正常关系。
目录

背景
主要内容
影响
结局
编辑本段
背景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签订《洛迦诺公约》
编辑本段
主要内容

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
编辑本段
影响

纵然东欧局势仍然紧张,洛迦诺公约被认为为1924年至1930年期间西欧各国关系之改善提供基础。公约之成功,可见于德国在1926年获得成为国际联盟第六个常任会员国;以及盟军在1930年6月完全撤出德国西部的莱茵兰。作为维持世界和平、鼓励国际合作的首个正式机构,国联之能接纳德国者,诚然创造维持欧洲和平的契机。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相对稳定时期,并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公约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出席洛迦诺会议的法国和德国外长 。洛迦诺公约签订后,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不久参加了国际联盟,并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的席位。
公约签订的结果,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但法国后来寻求英国支持无果,转而求助于美国。美国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与法国等15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德国是主要受益者,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
然而,罗加诺协定明显地排除苏联于局外,仅仅令苏联因“西方之议和”而更感被孤立。1922年,苏联借拉帕洛条约与德国修好,然则西欧现下之举,无疑为拉拢德国而已。
编辑本段
结局

1930年,德国极端民族主义再度抬头,“洛迦诺精神”宣告幻灭。在1934年,对于“东方洛迦诺”之提议,德国反对确认东方边界;波兰则要求西方承认它在1920年从苏联得到的土地利益,故此未能达成任何协议。1936年3月7日,纳粹德国否定罗加诺协定,进驻原本为非军事区的莱茵兰。
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7日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28日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3
签署过英法两国与德国签订的《慕尼黑协议》就是一种变相的互不侵犯条约
9月29日,张伯伦在半个月内第三次飞往德国,同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一起,在慕尼黑举行英、法、德、意四国首脑会议。会议从29日12时45分开始,至次日凌晨1时半,四国正式签署了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并且于次日英国与德国签署了一项共同声明宣布两国永远不进行战争并且随后德国与法国也签署了相应的协议
第2个回答  2013-01-13
哈哈!热心网友搞错了。《慕尼黑协议》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与希特勒签订的。不是法国,法国有马奇诺防线,无需担心德国的进攻,静坐战争,西线无战事,所以没有和德国签订什么条约,【互不侵犯条约】是苏德签订的。
第3个回答  2013-01-14
1925年在伦敦签署了《莱茵保安公约》。主要内容是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此公约是洛迦诺会议达成的若干协议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1-13
德法之间(其实还有英国、比利时等几个小国)签署过洛迦诺公约
其中规定过德法边界(即莱茵河)两岸的非军事化。
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