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张居正的历史评价.正史和野史都可以

看<明朝>里面把张居正讲的很好,"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而当年明月字里行间透露出正史对张居正评价一般之意,我想了解一下正史和野史中对张居正的历史评价.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间名臣,其主导的改革把明朝一度而推向了一个盛世。对于这样一个人。虽然其死后被万历皇帝狠狠的落井下石了一回,但是无庸质疑,历史还是给了他应有的地位和极高的评价。  在以前,由于惯定的思维引导着我,觉得此人既然为名臣.就必定是个清廉刚正两袖清风的人,但后来了解了他的生平以后,我发现了张其实是个通达圆滑的人。很熟悉官场的潜规则,而且他的私生活极其糜烂奢侈,但这些还都是小问题,在万历朝的前十年,他和控制内廷的大太监冯保合作,里应外合,长时间的把持着朝政.等于说小皇帝在懵懂无知的时代只是他们向群臣发号施令的工具,不管怎么样,这和我心中的名臣形象实在是相差太远。  在想到这一点后,很奇怪,我忽然拿张居正和嘉靖朝的大奸臣严嵩作起了比较,也许有人会问我,一个是奸臣,遗臭万年,一个是名臣,流芳百世,这两者之间怎么能相提并论。但是,我不得不说,这两人之间的相似点实在太多,一样的权倾朝野,把持朝政,一样的生活奢靡,党羽众多,一样的圆滑于世,熟悉官场上的那一套,而又一样的树敌众多,在失势后(一个生前,一个生后)都是树倒猢逊散的悲惨结局(如果说严嵩把持朝政还是因为皇帝的纵容的话,那么张居正则完全的把小皇帝纂在了手中。)   其实深入的研究,会发现张居正走的是一条很危险的路线,走错一步的话,就会落的与严嵩同样的遗臭万年的下场,而历史将给予他的评判甚至会比严更刻薄,亏了其了不起的才干,把走下坡路的大明江山挽救了一把,大家都知道。政治这东西有时候是最复杂最能让人事与愿违的,想象一下,假若其才能平庸,亦或是即使其才能很强但改革的效果还是不大,我们都知道,改革改革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局面,千百年前的王莽就是一个例子。(不可否认王莽在史书上的名声很臭,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历史评价的深入细微和更公正化,王莽在一定程度上大有被拨正的趋向)。而一旦这样的局面造成,那么自然的,中国语言文字的贬褒特殊性在这里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联合太监冯保,那还是我一种很客气的说法了,其实说勾结是很不为过的,大家都知道太监干政在历史上臭气薰天,大臣若稍微和其搭上一点边就很容易被扣勾结阉人的帽子,更何况打击异己,生活奢靡。  说了这许多,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就是张居正其人不是流芳百世,就是遗臭万年。这其中的差别,全看其改革的成败,而就其精神人格和私生活上,实际和奢靡,其实都脱离了士大夫阶层评判一个人以清廉和刚正而是否该名垂千史的标准,这个榜样就是和张差不多是同时代的海瑞海青天了,而海瑞虽然名气大,但是由于一直游离在权利中心,其政治上对时代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从这一点上在扯的远一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但却又再正常不过的结论,即海瑞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清正之官在大部分时候只是一种摆设,这样的人出于政治的考虑应该弘扬其美名,但是却都被排斥参与实际的政治权利中心角逐。因为他们是不融于官场的绝大部分的,而一般在政治中才能卓越的人往往是带“灰色”的。(不是黑色的贪官,但是却也不是一汪清水,总是浑浊于其中。)清官由于其刚和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讲究人情的社会铁面无私,这样的人给予一点小权往往都能办的很好,但是若权利过大,其“刚性”就会给“柔软的人情社会”造成很大的硬伤。有时确实比较死板而被一些条条框框框死,而灰色的干吏,能够懂得怎么样去调节各方的种种,以让其各司其职,充分发挥,而通常能在不违反大原则的情况下稍稍的通一下人情,这样的人朋友也多,敌人也多。朋友多是因为其能巧妙的通人情而不死板,一些小的原则规定可以忽略不记,而敌人多则是当某些人的利益需求需要其违反大原则时,灰干吏就显出了他的铁面无私了,应该说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他的支持者,他虽圆滑但是却强硬的推行了他的改革。虽说触犯了很多人的根本利益却在所不惜,这是他的可贵之处,但是也埋下了他死后家族悲剧的阴影。  说了关于张居正的这许多.我想我们都可以从他的生平与他身后的哀荣,来以一种唏嘘而复杂的心情来看待这样一个人,他的专权,他的鞠躬尽瘁,他的奢侈无度,他的改革社会的气魄,正与反交织在同样一个人身上,而这正带来的历史影响却又远远的大于其反面。想到这,我的脑海中不禁遐想出这样一幅有些滑稽却又恰如其分的隐射张其人的图片,他站在悬崖的顶端,脚低下就是万丈的深渊,他就这样在这绝地漂亮的跳了一支舞,那样绚烂而又多姿的舞在了历史飘渺无边的云层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3
张居正这个人的情况很复杂。在他的一生中他实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重大措施,他敢于创新,改革,有魄力,把明朝从一个腐败的很厉害的时代推到一个盛世;但是他和冯保合作排挤他人,表里不一,生活奢侈,是一个德行不好的人。但是从他的生活环境来看能做到他那种也不简单了,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生最重要的俩样东西——良心和理想。所以不能用好人、坏人来形容他,张居正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人,张居正以后再无张居正
第2个回答  2013-09-23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并不乏有起自平民而荣登宝座的皇帝,刘邦、朱元璋都以开国的一代君主享名青史,但却少有出身寒微而力挽狂澜的宰相,张居正就是罕见的一位。他从秀才、举人、进士,官至内阁大学士,从平民中崛起,在明朝万历王朝初年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人们赞扬他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
“救时”,是很高的称誉,这不仅表明他在王朝颓败之际是一位临危制变的大政治家,更以威振一世的非常举措彪炳史册。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这种改进既不冒犯现存的社会关系,也不干预财政体制,只是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对衰朽的官僚机器进行点滴修缮。改革没有击中要害,更没有触动政治、经济的主要流弊,因而无能支撑破败的帝国大厦,所以,他们都很快地败下阵来,狼狈离职。
由张居正个人主导的这场改革的成功,也预示身后隐伏的危机,这就是人在政在,人亡政息。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同年十二月反对派开始发难,张居正满门查抄,家属饿死十多人,凡被认为与张结党的官员,统统被削职。至于他一腔心血建树的新政,更是付诸流水。

废除新政,首先从放松驰驿的限制开始,恢复权贵乘驿的特权,继而取消考成法,一切皆与新政反其道而行之,“由是,上下恬熙,法纪渐至不振。”
第3个回答  2013-09-23
当年明月可没说他一般,当年明月对他的评价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权臣,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