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萨是谁?各主什么?

如题所述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1、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2、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3、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4、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扩展资料: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佛一起教化众生,传播佛法,普渡众生。而菩萨最终修行成佛的。菩萨都是立下宏愿,为了解救众生的苦难,以自我奉献的精神而留住人间,并且以种种不同的化身来到民众中间,随时随地解救危难,所以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植于民心,使人倍感亲切可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菩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8

1、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就是时时刻刻细心地,深入地观察着和聆听着,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上所有的男女老少,凡遇到灾难的危急时刻,只要诚心称呼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请求救助,观世音菩萨就会实时观察到你的苦难,听到你呼救的声音,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适当的化身,救你脱离苦难。

2、文殊菩萨: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关于文殊的来历,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即《文殊师利涅盘经》中所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今印度西北)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中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被尊为菩萨之首。文殊在四大菩萨中称“大智”,常与右肋侍普贤并列于佛祖两侧,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侍于佛左,专司智能,菩贤侍于佛右,司理。

3、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普贤,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对。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其塑像多骑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

4、地藏菩萨: 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王家,姓金名乔觉,躯体雄伟,顶耸奇骨,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二十四岁落发,渡海入大唐国。地藏菩萨金乔觉至江南池州九华山,乐此胜景,于山中觅得一石洞,静居修持.菩萨苦修时,曾遭毒蛇咬伤,稳然不动。

扩展资料: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

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而高于罗汉。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于仞利天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佛既灭,弥勒佛未出世之前,自愿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菩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2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地藏菩萨 普贤菩萨
观世音菩萨:
人生于世间,常遭受天灾人祸种种苦难,当无情的水、火、刀、兵、病、孤等等侵害之时,令人发出痛苦挣扎求生祈命的呼号声,一直总是不断的。观世音,就是时时刻刻细心地,深入地观察着和聆听着,寻找世界上一切苦难的呼救声音。世上所有的男女老少,凡遇到灾难的危急时刻,只要诚心称呼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请求救助,观世音菩萨就会实时观察到你的苦难,听到你呼救的声音,以大无畏的精神,用适当的化身,救你脱离苦难。正如『法华经、普门品』中所讲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所以说观世音菩圣号的含义,就是大慈大悲,循声救苦,无处不现身。

文殊菩萨:
文殊是文殊师利的简称。关于文殊的来历,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即《文殊师利涅盘经》中所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本是舍卫国(今印度西北)一个婆罗门贵族家庭中的公子,离家投奔释迦牟尼学道,功德圆满,修成菩萨身,并被尊为菩萨之首。文殊在四大菩萨中称“大智”,常与右肋侍普贤并列于佛祖两侧,一佛二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侍于佛左,专司智能,菩贤侍于佛右,司理。

普贤菩萨:

梵文 Samant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或译普贤,遍吉。象征佛陀理德,行德的菩萨与文殊菩萨之智德,证德相对。为佛陀释迦牟尼的右胁侍。和佛陀,文殊菩萨合称华严三圣。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其塑像多骑六牙白象,代表佛法的大悲力。普贤菩萨的道场在四川的峨嵋山

地藏菩萨:佛灭度1500年后,地藏菩萨降迹新罗王家,姓金名乔觉,躯体雄伟,顶耸奇骨,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金乔觉二十四岁落发,渡海入大唐国。地藏菩萨金乔觉至江南池州九华山,乐此胜景,于山中觅得一石洞,静居修持.菩萨苦修时,曾遭毒蛇咬伤,稳然不动。忽有一妇人出现,作礼馈药云:小儿无知,愿出泉以补过。此妇人实为九华山神。地藏菩萨金乔觉向当地绅士闵让和募化一袈裟之地,闵公许之。孰料菩萨袈裟一展,遍覆九华山山水水,闵公见其神异,遂尽舍九华为菩萨道场,并与其子双双出家陪侍菩萨。今地藏圣像左右侍者即闵公及其子道明。当地乡老诸葛节率群老登高揽胜,见菩萨独居石室,用断足鼎煮食白土和少量米粒,惊叹:菩萨如此苦行,我等供奉不周。遂集资建寺,延请菩萨安居.新罗僧众得知菩萨在九华苦行显异,相率渡海前来求法.唐开元二十六年(一说唐贞元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夜,菩萨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嗄,群鸟哀啼,世寿九十九岁.菩萨入寂二十年,仍颜貌如生。唐至德二年,僧徒在南台建塔供奉。宝塔建成后,常见发光如火,南台由此得名神光岭。地藏菩萨垂迹九华一千二百多年来,朝山进香者接踵而至,岁无虚日,香火之盛甲于天下。
第3个回答  2013-09-22
分别是普陀山观士音菩萨,九华山文殊菩萨,五台山地藏菩萨,峨嵋山普贤菩萨。
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
第4个回答  2020-05-24
佛教里有四大菩萨,象征四种理想的人格,即:愿、行、智、悲。 象征愿力的是地藏王菩萨;象征实践的是普贤菩萨;象征智慧的是文殊菩萨;象征慈悲的是观世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