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国际贸易中的绝对贸易理论和比较贸易理论。

如题所述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理论

  1. 绝对优势理论

  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的。

  ⑵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⑶理论:每个国家都应只生产它擅长的产品,然后用来交换别国所擅长的产品,这比各国各自生产自己所需一切东西更为有利。

  ⑷相关名词:①绝对优势:当一国能够用同样的资源生产比别国更多的产品,从而使每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低于别国,则称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②自然优势:是超乎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等优势。③获得性优势: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的特殊技术或技巧等。

  ⑸绝对优势来自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量。

  ⑹片面性:只能解释国际贸易中的小部分交易,即一国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

  2. 比较优势理论

  ⑴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大卫•;李嘉图提出的。

  ⑵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⑶理论: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各国应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⑷比较优势理论是经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些假定包括:

  ①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②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

  ③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④没有运输费用;

  ⑤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同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⑥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⑦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⑧不存在技术进步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 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具体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选择当地有传统的产业。举几个例子:扬州有个杭集镇,是全国的牙刷之都,如果杭集镇牙刷厂不开工,全世界的牙刷都要配给。这个镇从清朝道光年间开始生产牙刷,有历史传统。南昌有一个文港镇,是全国的铁笔之都,国内生产的70%的铁笔都出自哪个地方,文港这个地方也是从宋朝开始生产笔了,所以也有历史传统。
  二是当地有国有企业。上世纪50年代,国有企业在很多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当时我国一穷二白。改革开放26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9.4%,经济规模提高了10.3倍,现在,资本拥有量、技术拥有量和上世纪50年代已经改善非常多,许多原来不具备比较优势、需要政府保护补贴才能生存下来的企业,现在其实可以焕发活力了。以重庆为例,重庆原来是老工业基地,现在则是全世界的摩托车生产之都,全国摩托车每年生产一千多万辆,重庆要生产400多万辆。这是因为,过去的重工业基地,为此打下了许多装备业的基础,当地有国有企业形成的产业群聚,现在已经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
  三是当地要有独特的资源。宁夏的枸杞子,新疆的哈密的葡萄干,都是当地的独特资源。
  四是当地已有产业可以向上下游延伸。比如说义乌,原是农区,基本上没有工业,但现在义乌有很多工业,如织袜业、文具业等,因为义乌有市场,从销售可以延伸到生产,生产的产品用于劳动力密集、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型的产品,符合比较优势,又同市场经验相结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