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肠胃适合喝牛奶吗?

如题。

(一) 牛奶不适合中国人的肠胃

  首先是一场运动能否展开,其决定因素是被运动者能否接受这场运动,不能说别国怎么干,我们就一定要怎么干,一定能怎么干。盲目照搬洋教条害己误国的例子已不在少数。现在面对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中国人,尤其是汉民族,究竟适不适合喝牛奶。科学的回答着实让推动牛奶运动者大为失望和丧气。牛奶在人体消化吸收,人的小肠必须具备一种酶,这种酶叫做乳糖酶。中国人偏偏有76%~100%的人,不具备这种酶。其实早在1983年,海外即有学者提出亚裔黄种人不适合饮用牛奶,原因是黄种人中有85%~90%以上的人身体里不具备乳糖酶,只是中国很少有学者重视。加之中国老百姓受宣传影响,过分迷信于牛奶的"好处",对其副作用很少想到,事情一直到近年才被提出。新华网2005年2月27日指出:"有的孩子、老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并指出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牛奶如饮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该文还公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4个大城市1 168名健康儿童进行乳糖缺乏发生率和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调查。该项调查发现,在我国3~5岁、7~8岁、11~13岁3个年龄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这里所说的乳糖酶缺乏率,即体内不具备乳糖酶的儿童占的百分率。据调查可知,年龄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岁,100名儿童中缺此酶者已近90%。所谓乳糖不耐受,通俗讲即吃了牛
 奶后会发生腹部不适、腹胀、多气、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种症状占的比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1~13岁已接近或超过30%,并指出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欧洲白人为5%~30%,亚洲黄种人为76%~100%,非洲黑人为95%~100%。不知医的人也许会对酶缺乏充分的认识,其实,酶的功用对生命体可谓妙不可言,"威力"无穷。鸡、鸭胃肠能分别把吃下去的石子或连壳的螺丝完全消化掉,靠的就是酶。人体缺少乳糖酶,牛奶中的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被吸收。乳糖随之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生成醋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和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引起肠鸣、腹痛、渗透性腹泻,这样不仅无益还会使体内一些营养物质丢失,一些脏器功能失调,从而影响健康。乳糖酶缺乏造成人体营养吸收不良,其最常见的是钙吸收少,骨中钙丢失多,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其次还可影响铁和锌的吸收,造成人体铁、锌缺乏,从而引起贫血和影响小儿脑的发育。还有一些人体内缺乏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变成1?磷酸半乳糖。这种物质可在肝、肾和眼睛晶状体内积存,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引起低血糖、神情呆滞、肝肾疾病及白内障等,这两种情况均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洪昭光教授也提到中国很多人一喝牛奶就拉稀,要人们改喝酸奶就行。其实酸奶只是在奶中加入了乳酸杆菌发酵,

  因加工工艺不同而有以下几种产品:①牛奶或奶粉还原成奶,种入乳酸杆菌发酵后,将菌灭活。②工艺略向前,只是把乳酸杆菌不灭活,在低温下保存。③在酸奶中加入糖、蜂蜜、果酱等稀释并混合成搅拌型酸奶。④在牛奶中加入水、糖、酸味剂(柠檬酸、乳酸等)而成。上述4种酸奶中,第四种的本质不属于酸奶,只是一种酸味饮料。应该承认在牛奶加入乳酸杆菌经发酵后,牛奶中部分乳糖分解成乳酸,蛋白质和脂肪变成小肽链和小脂肪链易于吸收,且活性乳酸杆菌是一种益生菌。专家说能调节肠道功能对人有益,但这些均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体乳糖酶缺乏的问题,乳糖不耐受症并不因此而得到解决。其一,含活性乳酸杆菌的酸奶中,乳酸杆菌在pH值5.4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良好,而空腹时胃液的pH值一般为2~3,乳酸杆菌进入胃中即被胃酸杀灭,因而必须饭后2小时才能喝。这对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8-24
牛奶在我们常吃的各种食物中是最容易消化的,所以中国人的肠胃对付牛奶是没问题的;但因为牛奶不是中国人传统的食物,所以有很多人会有乳糖不耐的问题,喝完牛奶后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但现在可以改喝低乳糖牛奶或酸奶就没问题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7-10
第3个回答  2020-04-05
第4个回答  2013-09-14
这种“不适应”的说法从来没听说过诶!没有根据的啦。
近年来是确实比较推崇喝酸奶和豆奶。酸奶更利于减肥,营养素特别是钙也更易于吸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也较牛奶低。
虽说保存可牛奶的一切优点,但是在把牛奶加工成酸奶的过程中营养是不可避免的会丢失一部分的。
如果你肠胃不好,但是不排斥乳糖的话,还是建议你喝牛奶。如果肠胃没问题的话,就看你的喜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