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俊乔和孟晓洁谁的竹笛造诣高?

如题所述

唐俊乔。

从她目前公开的竹笛作品中来说,《愁空山》应该是她的技术天花板。《愁空山》有多难呢,这么说吧,目前业内还没有第二个敢说能吹到唐俊乔老师那种水平的。

相比之下,孟晓洁老师目前公开的比较难一些的作品,《行云流水》、《飞歌》、《蝴蝶梦》这些曲目也很难,但业内依然有很多人有实力把这些曲子拿到舞台上演一演。

其次,你说的“竹笛造诣”有些模糊,除了技术因素,姑且再加上对竹笛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这方面她们应该不相上下,但因为时代优势,唐老师略胜一筹。

唐俊乔老师年轻时走南闯北,先是跟着沈音孔庆山老师学习,后来又主要跟随赵松庭、俞逊发两位笛坛巨匠学习演奏,在传承竹笛艺术风格上,她有不可替代的时代优势。

发展上,她学成后经常与一些作曲家合作,搞了很多富有东方色彩但又符合西方审美的音乐作品,在国外演奏颇受好评,把中国竹笛带向世界,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再加上那几年改开没多久,国家那时候很支持这样的文化输出,这也是另一个时代优势。

孟晓洁老师是国内第一个竹笛女博士,师承张维良教授,在竹笛传承上肯定没有问题,只可惜没赶上那个时代,没法学到更多。

在发展上,她一方面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音乐作品,使年轻人了解并喜欢笛箫。另一方面,她在研究国外尤其是东亚的吹管乐器,应该是做出了许多成绩,只是没有大范围公开,期刊论文啥的我也懒得去查了,有兴趣的自己去知网上找找看吧。

其实论辈分,唐教授是和张维良教授一辈的,所以这问题就不对劲。孟老师还年轻,未来可期。期待她更多好作品。

竹笛,汉族乐器名,中国传统乐器。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