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一至十二月分别为什么月

如题所述

一至十二月别称:

1、正月:孟春、寅月、嘉月、首阳、献岁、早春、元月、端月。

2、二月:建卯、夹仲、丽月、酣春、花朝、仲春、花月。

3、三月:季春、姑先、桃月、辰月、莺时、末春、蚕月、桐月。

4、四月:槐序、孟夏、麦春、乾月、除月、麦候。

5、五月:建午、炎月、天中、午月、幕月、仲夏、蒲月。

6、六月:季夏、林钟、征暑、荷月、遁月、精阳。

7、七月:早秋、兰秋、首秋、建中、上秋、相月。

8、八月:仲商、中秋、壮月、桂月、仲秋、南宫。

9、九月:朽月、霜序、菊月、暮秋、无射、咏月。

10、十月: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11、十一月:冬月、建子、葭月、畅月、复月、黄钟、寒月。

12、十二月:建丑、严月、腊月、嘉平、残月、冰月。

扩展资料:

中国月份称呼的来源:

月份传说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

《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

《世本》中记载,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月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2

古人对十二个月份的称呼:

一月: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开岁陬月。

二月:丽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桃月、绸月、季月、莺月、晚春、暮春。

四月:阳月、麦月、梅月、纯月。

五月:蒲月、榴月、郁月。

六月:荷月、焦月、署月、且月。

七月:瓜月、巧月、兰月、相月。

八月:桂月、壮月。

九月:菊月、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

十月:良月、露月、初冬、开冬、阳月、冬飞阴月。

十一月:畅月、葭月、仲冬幸月、龙潜月。

十二月:冰月、腊月、严月、除月。

一年有十二个月份,我们现在通常用数字1到12来划分十二个月份,简单易懂,而诗意满满的古人们对于不同月份有诸多的不同称呼,分别结合当月的自然事物的特征取了各种不一样的称呼,意蕴颇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8-14

农历十二个月的别称:

正月:端月、元月、隅月、始春、孟春、首阳

二月:杏月、花月、如月、仲春、绀香

三月:桃月、桐月、莺时、阳春、暮春、季春

四月:阴月、梅月、余月、清和、槐序、孟夏

五月:榴月、毒月、蒲月、仲夏、天中、郁蒸

六月:荷月、荔月、林钟、伏月、溽暑、季夏

七月:兰月、巧月、瓜月、相月、孟秋、首秋

八月:桂月、壮月、仲秋、南宫、仲商

九月:菊月、玄月、季秋、晚秋、暮商

十月:良月、阳月、子春、孟冬

十一月:冬月、葭月、辜月、仲冬

十二月:腊月、涂月、嘉平、季冬、冰月

注:正月不是别称,而是农历第一个月的正式名称。

以花命名的农历各月份的诗意别称:正月--柳月,银柳插瓶头,又称柳月;二月--杏月,杏花闹枝头,又称杏月;三月--桃月,桃花粉面羞,又称桃月;四月--槐月,槐花挂满枝,又称槐月;五月--榴月,石榴红似火,又称榴月;六月--荷月,荷花满池放,又称荷月;七月--巧月,凤仙节节开,又称巧月;八月--桂月,桂花遍地香,又称桂月;九月--菊月,菊花傲霜雪,又称菊月;十月--阳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十一月--葭月,葭草吐绿头,又称葭月;十二月--梅月,梅花吐幽香,又称梅月。此外,农历月份还有其它许许多多的别称。

例如:

一月,又称正月、端月、元月、月正、征月、初月、孟春、上春、三阳、正岁、开岁、发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孟阳、孟陬、毕陬、华聚、首春、首岁、初岁、早春、春王、新正、嘉月、夏正、献春、初春、陬月、寅月、建寅月、太簇月、十三月、三之日、三之月、三微月。

二月,又称如月、仲春、仲阳、杏月、竹秋、丽月、酣月、花月、令月、四之日、橘如、盛春、卯月、建卯月、夹钟月。

三月,又称蚕月、季春、末春、杪春、暮春、晚春、樱笋时、莺时、密月、窝月、修窟、雩风、桃月、桃浪、桐月、楔月、辰月、建辰月、姑洗月。

四月,又称余月、乏月、荒月、阴月、孟夏、首夏、初夏、维夏、圉余、朱明、清和、麦秋、麦候、麦序、麦月、正阳、纯阳、仲月、槐月、槐夏、梅月、兰地、鸟待月、已月、建已月、仲吕月。四月也称“正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毛传:“正月,夏之四月。”

五月,又称皋月、厉皋、恶月、小刑、天中、郁蒸、仲夏、鸣蜩月、榴月、蒲月、鹑月、毒月、午月、建午月、南火月、蕤宾月。

六月,又称焦月、季夏、长夏、季月、暑月、徂暑、溽暑、末夏、精阳、且(ju)月、则且、荷月、鸣神月、未月、建未月、林钟月。

七月,又称相月、窒相、孟秋、肇秋、首秋、初秋、上秋、新秋、早秋、兰秋、兰月、凉月、霜月、文月、食瓜、瓜时、瓜月、巧月、申月、建申月、夷则月。

八月,又称壮月、塞壮、仲秋、中秋、仲商、正秋、桂秋、桂月、竹小春、剥枣月、枣月、草月、素月、酉月、建酉月、南吕月。

九月,又称玄月、终玄、季秋、暮秋、暮商、季商、杪秋、末秋、杪商、穷秋、凉秋、霜序、青女月、朽月、菊月、檀月、授衣月、戌月、建戌月、无射月。

十月,又称良月、阳月、极阳、小阳春、小春、正阴月、岁阳、孟冬、初冬、上冬、开冬、亥月、建亥月、应钟月。

十一月,又称辜月、毕辜、畅月、葭月、仲冬、正冬、冬月、龙潜月、雪见月、一之日、子月、建子月、钟月。

十二月,又称腊月、蜡月、除月、涂(chú)月、橘涂、荼月、季冬、暮冬、杪冬、末冬、暮节、暮岁、穷稔、穷纪、冰月、椒月、严月、残冬、穷节、星回节、嘉平月、二之日、丑月、建丑月、大吕月。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华历、夏历、汉历、国历等名称,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为元年,今年是农历开元4715丁酉鸡年(公历2017.1.28~2018.02.15),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8年,用西元年份+2698即是我国传统历法的年份。

农历的优点:

1.农历是定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 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2.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且由定朔日规定,人为因素最小,不易随意改动;

3.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4.阴阳合历,最体现汉民族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

5.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

第3个回答  2013-09-16
一、以“孟、仲、季”排列每个季度的月份(古人常用“孟仲叔季”四字表示次序)。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分别称孟春、仲春、季春或孟阳、仲阳、季阳。四月往后依次称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二、以该月常开的花为代表。如二月杏花开,称杏月;三月桃花、桐花开,称桃月、桐月;四月为槐月;五月为榴月;六月为荷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
三、根据月份的特点。一月为一年之开端,称端月、元月;又新春为正,称正月。四月万物舒展,皆生枝叶,称余月,余即舒展之意。六月为一年最热之时,故称伏月、暑月。七月天气转凉,称凉月。九月万物枯萎,阴气侵寒,大地一片灰蒙蒙的昏暗景象,便称玄(黑的意思)月。十一月龙蛇蛰伏,谓之龙潜,因是冬至节所在的月份,又称冬月。十二月天气最冷,滴水成冰,称冰月、严月。
四、根据阴阳之气。五月称皋月,皋即高,向上的意思,五月阴气生,自下而上,使作物结实,垂于苗顶,故名。六月称且月,且即次且( 趄),犹豫不进意,六月阴气渐起,阴气畏阳,尚犹豫不敢前行。七月称相月,相为引导之意,此时三阴之气渐盛。八月称壮月,壮为大意,阴气大盛。十月称阳月,此月全是阴气,嫌其无阳,故有意用“阳”名之。十一月称畅月,该月大阴用事,万物未生,故名。
五、缘于某事物。三月称竹秋,因竹笋成熟于二三月(有的也指称二月)。四月为麦收时节,故称麦月;又为梅子成熟时节,称梅月。五月蒲草萋萋,端午节大门上插菖蒲以避邪,故称蒲月。十一月葭草开始萌生,故称葭月。十二月一年终了,要猎禽兽来祭祀祖先,称为腊祭,以腊祭之名称为腊月。又因本月岁将除,要除旧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又称除月、涂月,也写作荼月。
六、以月建相称。即按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称为“建”)。如斗柄指着正北为建子,夏历的十一月建子,称子月,正月建寅,称寅月。五月称午月,六月称未月,十月称亥月。
七、出自典故。七月叫瓜月,有两处来源,一是《诗经·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二是来自“瓜代”或“瓜代有期”的典故: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戍葵丘,正是七月瓜熟时节,约定次年瓜熟时派人接替。然襄公食言,未按时派人替换,惹恼了这二位将领,导致了内乱被杀。七月又叫巧月,来自牛郎织女七月初七鹊桥相会,民间有乞巧节的故事。
八、从古诗文中摘取某词。如曹丕《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南朝谢灵运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便用“清和”指初夏四月。又如《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便把“授衣”用作九月的代称。
九、与乐律相配。古人把竹管截成十二根不同长度的律管,能吹出不同的音律,分别称黄钟、大吕等十二律。把芦苇中的薄膜制成灰置于管中,到某个月份,与它相应的律管里的灰就飞动起来,因而把十二个月按乐律名称来称呼:正月大簇,二月夹中,三月姑洗,四月中吕,五月蕤宾,六月林钟,七月夷则,八月南吕,九月无射,十月应钟,十一月黄钟,十二月大吕。
第4个回答  2013-09-16
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孟春、新正;
  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
  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
  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
  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
  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
  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
  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
  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
  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