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就业的途径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三、扩大就业的途径

扩大就业需要从四个方面着眼,一是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三是制定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各类政策,并切实贯彻落实;四是对失业者提供救助和必须的社会保障。具体措施如下:
1、确定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据悉,在2010年以前我国人口每年仍将以800万左右的规模增长,因此,就业压力不仅是现实的,也是长期的。在本世纪头20年,扩大就业始终将是宏观调空的主要任务。因此,在确定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优先地位,作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充裕的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引导、鼓励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高这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继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出口加工业的规模、档次、竞争能力,增加就业容量。
2、保持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
经济增长是扩大就业的基础。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实际增长速度仍然低于潜在的增长能力。到去年年底,居民储蓄高达10亿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为2864亿美元,每年吸引外资在500亿美元左右。但银行总体上出现存差,资本的利用率不高,资本的产出率也不高。加上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应该说,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空间是存在的。近几年,以住房、计算机、通讯设备、教育为代表的城镇消费热点逐渐出现,合理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本文为 华夏论文网 首发,转载请注明!
3、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
当前,在劳动力市场上,一些行业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市场垄断现象,一些地区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就业面临着户籍、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障碍和不平等的待遇,妨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平等竞争。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建立有序竞争的就业机制,取消对劳动力流动和城市企业雇佣外地劳动力的直接与隐性限制,形成全社会劳动力自由选择,充分竞争,人尽其才的就业格局。在这方面,我市今年结合实际,花大力气,努力健全劳动力市场,在全市37个社区、16个乡镇成立了劳动保障机构,还将就业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级,在全市300个行政村成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就近就地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加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我们今年还将扩建劳动力市场,原有的2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年内,2000平方米的劳动力市场将要投入使用,以最完善的各类软硬件设施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服务。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坚持解决就业与发展经济并重,建立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比如建立就业信息网、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发布就业信息,为申请就业者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规范发展就业中介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中介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就业援助基金,为长期失业者和低技能失业者提供必要的就业培训,增强失业者的就业能力。在这些方面,我们目前已经在努力争取做的最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的进程,存在很大的发展潜力。在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还不到35%,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少,现代物流、信息中介等生产服务业从业人员少。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对工业化的支撑和推进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旨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旅游、教育、健康、环保、文化、家政等新型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容纳就业的能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巨大潜力还在于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服务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发展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各国的成功经验。现阶段关键的问题是要为中小企业的创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放宽限制,减轻负担,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新创立的中小企业,如果新增就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在给定的期限内减免所得税、营业税。在当前,不仅要制定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创业和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更重要的是要把已有的政策落到实处。
5、大力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根本途径。在我国要保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特别要重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和劳动者的技能。就象近几年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样,增加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立职业教育专门基金,用于对失业者的培训。形成人力资本积累的正常机制。把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与全社会人力资本有效利用起来。
6、建立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我国的就业形式,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城镇有固定工作的干部、职工和工人。无论是终身制的干部职工,还是合同制的职工、工人,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稳定,全时就业,按月取酬。另一类是农村进城的农民工和城镇从事服务业的临时工、小时工等,雇主和雇员之间没有长期正式的合同,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事实上,无论是雇主还是雇员,都需要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如全时和非全时,季节性和临时性就业等等。关键是要从政策上为不同就业形式的劳动者提供保证,使之享有与稳定就业者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借以消除其后顾之忧。
7、筹措社会保险基金,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底线。要积极筹措社保基金,对于在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企业就业的各类职工,都应该创造条件,进入社保覆盖范围,企业和个人按规定的标准缴纳社会保障金,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现阶段,国家和地方财政都要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非自愿失业人员的保险和救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