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还经常拉肚子,会不会还有肠胃炎啊?

胃真是个脆弱的小家伙,怕冷怕热,怕辛辣食物,怕酒怕烟,怕不吃饭……胃寒也属于胃病的一种,胃寒是胃部受到寒气侵袭时出现的一种胃部病症,经常减肥,饮食不规律,生冷食品不忌嘴,饥一顿饱一顿等,有可能造成胃寒。有什么方子可能有效解决胃寒情况呢?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看。

早晨人体处于空腹状态,胃寒症状极容易发生

一、胃疼

胃寒的人经常因为气候转变、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带有胃部寒冷感,气温上升病征就逐渐变轻。因此我们会发觉大多数胃寒的人害怕吃冷、凉的食品,或天气一变凉,温度降低,胃就痛。

二、恶心呕吐

因寒气入胃,胃动力不足,脾胃不能笑话水谷,因此引起呕吐,病征同样是畏寒喜热,再而不想进食,遇冷即呕,四肢冰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

三、腹泻

患有胃寒的人群会在出现胃痛、寒冷之后出现腹痛和腹泻的现象。一般在季节上会因为秋冬的气温低,而发生胃寒腹泻。但在夏季和秋季因为冷饮和空调的使用,同样会导致畏寒现象的出现。

四、气血不足

胃暖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寒引起吸收不好,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就会引起各种慢性疾病情随之滋生,若胃寒连续的时间较长,上部的心肺也会出现寒的病征,如容易感冒,面色苍白,血压偏低,气血不足等。

五、食欲下降

胃部的不适常常导致食欲的下降,不想吃东西,老是觉得肚子空空的,十分难受,有时久了会觉得嘴发干,口腔苦涩。

从早上开始进行养胃活动

1、早上7点半,准时吃早餐

经常不吃早餐引发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36%。还易导致低血糖、记忆力下降,增加胆结石患病风险。一份好早餐,应包含谷类、奶类、肉类、豆制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状态下损伤胃黏膜。

2、养胃茶——辣籽叶丁香茶

材料:丁香、辣籽叶、桑叶、玉竹

【作用】清热去火,养声润肺,排毒养颜、开胃健脾、降血液、降脂

【做法】取出丁香1g、辣籽叶1g、桑叶0.5g、玉竹05.g,然后清洗并放入锅中熬煮30分钟,最后服用即可。

辣籽叶:辣木叶对脾胃病中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治疗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病症,是脾胃病的理想药物。

玉竹:甘,微寒,归肺,胃经。是中草药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可以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桑叶:桑叶中的槲皮素能降低因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胃溃疡的概率。

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可有效中和胃酸,对幽门螺旋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同时丁香油酚还可阻碍幽门螺旋杆菌的繁殖,可起到抑菌灭菌的作用。

3、炒米暖胃

炒米是暖胃的最简便食品。平时在家里准备好优质、干净的大米,炒至微黄放于干燥、阴凉处贮存,早餐用来煮粥,或在粥里加入部分炒米,切几片生姜同煲,也有温中和胃的作用。建议每天晚上睡前半小时可喝一杯热牛奶,这样对肠胃更加好。

4、补充益生菌

生活中常补充益生菌不仅能提升有益菌的战斗力,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增进肠道蠕动,还能改善细菌所在的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生长。其实,除了酸奶、奶酪外,其他一些发酵食物中也含有益生菌,如泡菜、纳豆、腐乳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胃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胃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品,可以调理好胃寒的病症,恢复健康脾胃。当然,出现胃痛需警惕胃的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做胃镜检查。 治胃寒3法 ①鲜姜、白糖治胃寒痛:鲜姜500克(细末),白糖250克,腌在一起;每日3次,饭前吃,每次吃1勺(普通汤匙);坚持吃一星期,一般都能见效;如没彻底好,再继续吃,直至好为止。 ②白酒烧鸡蛋治胃寒:二锅头白酒50克,倒在茶盅里,打1个鸡蛋,把酒点燃,酒烧干了鸡蛋也熟了,早晨空胃吃。轻者吃一、二次可愈。注意鸡蛋不加任何调料。 ③吃苹果可缓解胃酸:有的人在冬末春初,遇阴冷天或饮食不当,常泛胃酸,很难受。如果此时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舒服了 寒性胃痛忌食下列食物。 猕猴桃 性寒,味甘酸。《开宝本草》中指出:“冷脾胃。”《中药大辞典》也说:“脾胃虚寒者慎服。”凡胃寒痛者当忌。 甘蔗 性寒,味甘。虽有清热生津作用,但胃寒之人则不宜食。《本草经疏》中明确告诫:“胃寒呕吐者忌之”。故凡胃痛属寒者当忌食甘蔗。 莼菜 性寒,味甘。《本草汇言》中记载:“莼菜凉胃,……不宜多食久食,恐发冷气,困脾胃,亦能损人。”《医林纂要》亦指出:“多食腹寒痛”。凡胃寒疼痛者应忌食之。 西瓜 性大凉,能清胃火。《滇南本草》说它能“治一切热症”,素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中药大辞典》中指出:“中寒者忌服。”故寒性胃痛之人切勿食之。 茭白 俗称茭瓜,唐代著名食医孟诜曾指出:“茭白寒,性滑,发冷气,滑中,不可多食。”《本草汇言》亦说:“脾胃虚冷者勿食。”因此,寒性胃痛者宜忌之。 蚌肉 性凉,味甘咸。《食疗本草》说它“性大寒”。《本草衍义》中认为:“多食发风,动冷气。”《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多食寒中。”寒性胃痛之人,尤当忌食。 麦门冬 性寒,故寒性胃痛者忌食。正如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有告诫:“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螺蛳 性大凉,寒性胃痛者切忌。《本草汇言》中早有告诫:“此物体性大寒,胃中有冷饮,不宜食之。”姚可成《食物本草》中也说:“多食令人腹痛不消。”不可不慎。田螺性同螺蛳,寒性胃痛者亦在忌食之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7

现在人们都在养生,也把养生看的很重要。那么很多人也都在吃养生品、喝养生粥等等。金星全面的护理。那么对于胃寒的人群,喝什么粥能去胃寒呢?

下面就随小编来了解下吧。看看什么粥能够去胃寒。

第一种粥:山药枸杞粥

山药养胃,有助消化和调整内分泌,枸杞明目安神,两者都有养精补肾的功效。经常喝这种粥健脾和胃、补肾养肺、安神助眠,还能改善偏黄的脸色。

做法也很简单:取山药600克(削皮切块),大米50克,枸杞、冰糖、小葱少许,大米泡半小时左右,将泡好的米煮开后小火加入枸杞、山药块、冰糖和小葱熬煮,30分左右即可。

第二种粥:羊芪糯枣粥

黄芪补肺健脾,红枣补血,羊肉和气,熬粥具有温阳、补气、健胃的功效,可治疗虚寒胃痛、四肢胃寒等症。

做法呢,将糯米煮开,取羊肉150克,黄芪10克,红枣10枚(去核),干姜5克放进去同煮,最后加少许盐调味即可。

第三种粥:良姜粥

姜本身就有祛寒功效,有时候感冒喝点姜糖水就是利用姜的祛寒功效。这款粥温胃行气,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或风寒引起的胃痛。

高良姜切末(15克左右),至于粥锅底部,注入清水2000毫升,熬至1500左右去掉渣加入洗净大米100克文火煮烂,温热食用就行了。

第四种粥:胡椒粥

可以温中散寒,健胃止痛。适合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等。

大米50克,胡椒5克,食盐适量,取胡椒汁与大米煮粥,熟时调入食盐,差不多就可以了。

也可以将胡椒1克研成细末,调入粥中服用,连续3~5天即可。

第五种粥:南瓜粥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两经,可温胃散寒,是一款非常温和的养胃食品。南瓜内含有可溶性膳食纤维(果胶),维生素A、B、C,瓜氨酸和精氨酸。可溶性纤维是维持胃肠道正常结构与功能的重要保证,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的作用。

这款粥是最常见的粥,也是经常喝的粥。做法很简单就不说了。

第六种粥:茯苓粥

茯苓可健脾胃、安神、护肝补肾和增强免疫力。此方适合脾胃虚弱,易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者,常服能健脾益气去虚寒。

人参。茯苓。生姜。米适量同煮即可。(人参和姜切片,茯苓捣碎,泡半小时以上煮沸去渣取汁)

第七种粥:小茴香粥

小茴香健胃散寒,在中医来讲是味止疼的药。此粥具有行气止疼、健脾开胃、通乳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胃寒呕吐、食欲减退、脘胀气有及乳汁缺乏等症。

小茴香入清水煎煮取汁配入粳米中熬煮即可。

第八种粥:黄芪党参内金粥

具有消食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

将生黄芪等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

这几种粥任意一种坚持喝都能祛寒补身,调理和胃。

喜欢小编文章的给小编点个赞吧

第3个回答  2013-12-03
什么是脾胃虚寒
在中医书籍中,人们常常将小建中汤、理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 陈皮
证统称为脾胃虚寒(中焦虚寒)证。这四个方症虽然相似,均表现胃痛喜温喜按,或饥时痛甚、得食暂缓。不思饮食,乏力、苔薄白、脉虚等共同症状。但是在“大同”之中,又有易被人忽视的小异。

  香砂六君子汤证,属气虚,气不足便是寒,但寒轻微,且兼痰湿、气郁,痛喜轻按,重按痛反增,脘腹胀閟,嗳气吞酸,便溏、苔白润等。胃胀甚于痛,重按痛增为辨证要点。   

理中汤症,乃中阳不振兼寒湿,症见痛喜轻按,畏寒喜热食,得冷则痛剧,痛比前症为重。痛甚于胀是辨症要点。

小建中汤证,系中阳虚兼营阴弱(即中焦阴阳两虚症),症见痛喜重按,口稍干,大便正常或稍干,手足心热与喜暧畏寒征象并存,以痛喜重按为辨证要点。

  香砂养胃丸证:系脾胃虚弱,痰湿中阻,面色萎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嗳气呕秽,胸中痞閟,或脘腹胀满、肠鸣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以胃脘隐隐作痛,大便时溏时泻,进油腻后加重,干呕泛酸为辨证要点。

脾胃虚寒证是由于素体脾气虚,或脾虚日久,波及脾阳,使脾阳也虚。或贪食生冷,损伤脾阻,导致脾阳虚不能温暖胃肠,寒气自内而生的病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
1. 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胃痛或腹痛隐隐、喜暖喜按、空腹时痛甚、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倦怠乏力,手足发冷,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宜食食物:性温味甘辛,具有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莱、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
忌食食物:
性质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的食物,如荞麦、莜麦、绿豆、豆腐、菠菜、空心菜、茄子、黑木耳、金针莱、莴苣、冬瓜、芹菜、苋莱、茭白、黄瓜、苦瓜、西瓜、柿子、香蕉、枇杷、梨、桃子等。
味厚滋腻,难以消化,易阻碍脾胃运化的食物,如猪肉、鸭肉、甲鱼肉、牡蛎肉、糯米等。
具有利气消食作用,可损伤正气、加重虚寒的食物,如山楂、萝卜、薤白、香菜等。
2.食疗参考方
a. 红枣籼米粥:大红枣7枚、籼米50克,共同于清水中以文火久炖至熟烂,加入红糖10克,热食。
b. 肚丝汤:牛肚或猪肚洗净后,用清水煮沸3分钟后捞起,倒去原汤,再加入干净清水文火炖煮至七成熟,加入适量盐、料酒、花椒、小茴香再煮,待熟透后再捞起,晾至不烫手,切丝100克,盛入大碗中,加入鲜姜三片、味精适量,将第二次煮肚的汤倒入肚丝碗中没满肚丝,上笼蒸45分钟即可,热食。
c. 茴香菜包子:茴香菜100克、剁碎,去骨去皮鸡肉50克、剁碎,两者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鲜姜汁、花椒粉、味精、盐、香油,拌匀作馅;以和好的小麦粉发面擀皮,置馅于皮中,捏成包子,于笼上旺火蒸20分钟即好,热食。
还可以用楂-脾@芝圜来调理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第4个回答  2020-10-08
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常见临床表现为:寒食冷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
日常生活中,对于长期胃不好,胃寒等,平时可用中药蒂柯舒养胃茶进行调理,注意尽量不要经常生气上火,也要注意不要经常性的熬夜,同时饮食上一定要注意,不能吃任何刺激性的食物,尽量少吃一些油腻性的食物,还是要多吃一些清淡的蔬菜和水果,而且不能吃太凉的和太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