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河豚怎么养

如题所述

养殖河豚鱼要选择水源充足、没有污染的池塘,并对其消毒灭菌,然后注入淡水,投放体质健壮、没有病害的育苗进行养殖,养殖过程中,要为河豚鱼提供鱼肉、虾肉,让河豚适应饵料,还要经常换水加水,为其提供干净的生长环境。
1、池塘选择
河豚鱼怎么养河豚鱼生性胆小,养殖的过程中,要在地势开阔、向阳通风、安静的场地建造池塘,并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以免残留病菌,然后可以向池塘中注入淡水或者半咸水。
2、投放鱼苗
养殖河豚鱼时,要挑选品质优良、正宗、体质健壮、体型相近的鱼苗,并将其放入暂养池,加入无害的消毒剂消毒,以免鱼苗自身带有病菌,从而影响池塘的水质,一周后再将其投放在池塘中即可。
3、提供食物
河豚鱼以水中的虾肉、螺肉、小鱼为食,养殖的过程中,要为其提供鱼肉、虾肉、猪肉等新鲜的肉类食物,让河豚鱼尽快的适应环境,开口觅食,而且食物不足时,也可以喂食干燥的虾米、冷冻鱼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5

一、准备工作

1、养殖场环境要求

养殖场的环境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养殖水源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规定。

2、池塘选择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保水性能好的池塘。

3、池塘曝晒松土

河鲀鱼养殖结束后,将池塘的水全部排干,封好进排水闸门,进行晒池。到3月份用推土机带犁进行松土,松土深度15~20cm。

4、消毒

消毒在3月下旬进行,用生石灰1125kg/hm2,将大块打碎,用水溶化,全池泼洒。

5、进水、肥水

4月中上旬进水,水深30cm左右,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鸡粪)75~120kg/hm2,无机肥(尿素)30kg/hm2,进行肥水。5d后视水色情况再追肥一次,有机肥60~90kg/hm2,无机肥22.5kg/hm2。施肥量及次数可根据水肥瘦情况随时调整。至放苗前水深至1m。每次进水时进水口要放置60目筛绢网清除杂鱼或鱼卵,中后期筛绢网可以用30目。 [3] 

二、苗种放养

1、苗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1cm的虾苗,虾苗要求体型肥壮,形态完整、无损伤与畸形、反应敏捷、逆水能力强、体色正常、胃肠食物饱满。河鲀鱼规格300g/尾,河鲀鱼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损伤。毛蚶规格150~200只/kg,要求颗粒均匀、色泽鲜艳、无寄生物、无错壳的天然海捕蚶苗或人工孵化苗。

2、苗种消毒

放养前苗种应消毒。

3、放苗时间

毛蚶、河豚鱼在4月下旬,南美白对虾在5月上旬。这一阶段池中单细胞藻类繁殖起来,基础饵料比较充足,池中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比较稳定。气温也较适合苗种的运输,是放苗的最好时间。[3]

4、放养密度

放养南美白对虾虾苗90000尾/hm2,河鲀鱼1500条/hm2,毛蚶450kg//hm2。放苗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放养时水温20℃,PH7.5~8.5,水深1m以上。

5、放苗方法

毛蚶苗用小船沿池塘全池底播;河鲀鱼放苗是将装在网袋中的单个鱼种(避免鱼种互相撕咬)直接放在池塘水中;南美白对虾虾苗是将苗袋放在池塘水中浸泡3~5min,使袋内水温与池中水温相差不到1℃然后打开苗袋,将虾苗缓慢倒入池水中。

三、饵料与投饵

1、饵料

毛蚶苗无需投饵,虾苗后期适当投喂一些配合饵料。河鲀鱼主要投喂鲜活或冷冻的小杂鱼,适当搭配一些配合饵料。饵料原料符合相关的质量安全标准。小杂鱼要求新鲜,不投喂腐败变质杂鱼。

2、投饵

日投饵量:虾苗放养初期,虾苗个体小,30~40d内无须投饵,后期随着虾个体加大可适当投喂一些配合饵料,日投饵量占体重1%~2%。河鲀鱼放养后应及时投饵,前几天应少投,占体重的1%~2%即可,随着鱼种的正常摄食逐渐加至7%~8%,养殖中后期随河豚鱼个体增大,应加大投饵量,日投饵量占体重4%~5%。此外投饵量的多少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鱼虾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毛蚶由于无需投饵,视池水的肥瘦情况定期追肥。

日投饵次数:每天2次,上午8:00、下午16:00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占40%,下午占60%。每次投饵持续时间20~40min。

四、日常管理

1、每日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定时测量水温、PH值、盐度并作好记录。

2、巡塘

每天早晚巡塘2次,观察鱼虾摄食情况、水温、水质变化。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尤其是阴雨天,要避免因水中盐度变化幅度过大造成鱼虾或毛蚶死亡。

3、水质管理

前期管理:4月下旬~6月下旬水温回升较慢,单胞藻繁殖也较慢,此阶段应多进水少排水,7~10d可肥水一次。施有机肥45~75kg/hm2。

中期管理:进入7月上旬,主要是调好水质。将原有池水换掉70%以上,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季节,此阶段应多进水少排水,将水位加至最高。 

后期管理:进入8月下旬以后,是毛蚶、虾、河豚鱼生长的第二个适温期,此阶段要求大排大灌,管好水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1、误区:店老板可能会误导说绿河豚是淡水鱼,可以没有设备饲养它们。其实绿河豚是半汽水鱼,它们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2、绿河豚他是半汽水鱼,它需要水里加入20%的盐(不是使用盐是海盐)。还需要流动的水源,在鱼缸里面只能用过滤器一些设备创造这些条件。

3、绿河豚不吃人工鱼饲料的,它们属于食肉。一般喜欢吃虾,蟹,螺和肉。可以是新鲜的也可以是干。一般喂虾干鱼类专用的和一些新鲜的肉(是精肉不是肥肉)。

4、绿河豚在休息的时候身上和肚子上会有黑的暗暗的颜色这是正常的。但是它们运动起就不会这样了。肚子是白的。如果运动起来肚子还是黑的要注意了,一般就有问题了。需要过多的关注。

5、绿河豚对于水质的要求挺高的,一般给他喂完食后,都会有鱼缸吸脏东西的工具把他吃剩下的残留物都处理掉。适当加入一些新的水,保证过滤器和制氧的都开着。

6、河豚它比较凶,最好不要和别的鱼一起饲养。它对空间也有要求,20的鱼缸就饲养二三条,它还需要适当的磨牙,可以放些珊瑚什么进去,既可以改变水的PH,还可以适当给它们磨牙。

扩展资料

日常管理

1.饵料投喂

河鲀入池后,水温在15~17℃时仍有摄食能力,应定时投喂。进池初期先诱食,使河鲀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投喂湿的颗粒饵料,现做现喂,日投喂量为河鲀体重的0.5%~3%,每天投喂1~2次。水温在12℃以下时,河鲀食量明显下降。水温在10℃时,河鲀基本不再摄食,这时要停止投饵。投饵时应尽量使河鲀吃好,投饵结束后要及时捞出残饵,以防水质恶化。可在饵料中加入少量维生素E和C,预防其患营养性疾病。

2.水质管理

在高密度越冬时,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最好是用消毒处理过的水。水温适宜,河鲀尚能摄食,需要投饵,池塘一般应全部换水,且要连续充气;水温较低,河鲀停止摄食,换水量可减少到池水的10%~30%,间断性充气,每次充气30分钟,停气30分钟。每天晚上应加强充气,防止因停气缺氧而死鱼。池中的粪便、残饵及水表被膜、污物要及时清理,防止污染水质。

3.鱼病防治

河鲀室内越冬密度大,容易发生疾病。鱼种入池前要进行药浴,清除体表寄生虫,防止受伤个体感染细菌或水霉菌。在越冬期间应以预防为主,一般每隔10~15天,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体表消毒;亦可每隔15~20天连续投喂含抗菌素的药饵3天,对其进行体内消毒。对已患病的鱼要及时捞出,隔离治疗,以防鱼病蔓延。

4.水温控制

在河鲀越冬过程中,应经常注意水温的变化和天气预报,在寒潮来临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保证升温设备能及时运转。当室内水温低于12℃时,要采取升温措施,提高水温至14℃左右,并控制恒定。

5.倒池换水

换水可以降低水中的代谢废物和病菌数量,使水环境得到改善。倒池可以周期性地对鱼池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的有害生物和寄生虫,改善池水环境,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越冬成活率。一般1个月倒池1次,对越冬池彻底消毒。倒池最好是使用邻池,可减少劳动强度,用虹吸法将上层池水吸至消毒好的池子。一般每天吸污1~2次,将粪便、残饵等污物吸到池外,减少水体污染。同时每周换水或补水1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5~1/4。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5-26

河鲀鱼放养后应及时投饵,前几天应少投,占体重的1%~2%即可,随着鱼种的正常摄食逐渐加至7%~8%,养殖中后期随河鲀鱼个体增大,应加大投饵量,日投饵量占体重4%~5%;

此外投饵量的多少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和鱼虾的摄食强度进行调整。毛蚶由于无需投饵,视池水的肥瘦情况定期追肥。

日投饵次数:每天2次,上午8:00、下午16:00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占40%,下午占60%。每次投饵持续时间20~40min。 

河鲀混养:

利用河鲀鱼池塘进行海水立体生态养殖,就是将原有河鲀鱼养殖池塘进行曝晒、消毒肥水处理,利用池塘进行河鲀鱼的养殖;

在此基础上套养南美白对虾和毛蚶底播养殖,通过鱼、虾、毛蚶的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一方面鱼虾的残饵和粪便可作为藻类的肥料,起到肥水的作用;

另一方面毛蚶通过过滤海水又净化了水质,品种共生互利的关系,减少化肥、鱼药的使用,为社会提供安全的水产品,提高池塘养殖产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4
如果你养的河豚种类为小艇,必须在小艇生活的水中下盐,下粗盐或者海盐,不能下食用盐。河豚吃红虫,用高浓度黄粉给红虫消毒。切记不可将河豚与鱼一起养,养小艇的鱼缸大小也有规定,2只小艇
30x30x30厘米
方缸
4只小艇
40c40x40厘米
方缸。注意配置鱼缸盖。另外要给河豚的鱼缸配底砂,以能将水质稳定在弱碱性为宜,珊瑚砂,贝壳砂皆可。颗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会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洗沙器清理。底砂1-3cm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