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如题所述

一、课题确立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如何对选题作价值判断

选题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开始。成功的课题应包括:课题的可行性、课题的现实性和课题的新颖性。地理学科有很多内容涉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不少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A.战争争端类:南海问题、台湾问题、利比亚战争、伊朗问题等;B.问题灾害类:温室问题、酸雨问题、水污染、地震、泥石流、台风、寒潮等;C.建设开发类:南水北调、三峡建设、自然保护区等;D.探险考察类:楼兰、南极考察、北极考察、旅游考察等;E.区域化、全球化类:世博会、APEC、欧盟、WTO与中国等。对于这些研究性学习资源,既可以由教师开发供学生选择,又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课题进行研究。 

1、在选择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凭自己的兴趣和感觉确定课题,这样选择的课题往往存在研究范围过大,研究难度过高,内容过于空洞,或主题过于抽象,研究方向不明等问题。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与学生展开讨论,使所选课题进一步具体明确,符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可行性。例如:有的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感兴趣,就以《环境问题》命题,全球环境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且每一种环境问题均有其多样的原因、复杂的机制、方方面面的影响、多样的治理防治措施,等等,在一篇小小的研究性课题中是不可能全面涉及的,这就是选题过大。选题过高就是选择研究难度过大的题目,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水平,肯定是难以完成的。如果选题过高,一则学生难以得出较为科学、全面的结论,二则违背了研究性学习的初衷。例如:学生选择题为“板块运动研究”“房屋构造与气候”等均属此类。 

2、课题的现实性将促使研究性学习更具实效。课题研究要与现实相结合,要能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才有价值。研究的动力源自学生对未知事物真相的渴望,因此,课题的设置应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学生来说,研究与所在地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相联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更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及参与意识,从而促使他们更加积极、热情地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学习。因此,在给学生提供备选课题时,多选择与乡土地理有关的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就在学生身边,研究起来得心应手,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使研究性学习更具实效。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从而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研究性学习取得了更好成果。 

二、调查与获取资料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需构思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制订研究计划。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或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让每一位学生明白所需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完成本课题的基本条件、需要查询的资料和收集的数据、完成每一任务所需运用的方法,等等。 

1、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课题的成败,是研究性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和考查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正是充分展示学生能力的环节。搜集材料的过程复杂,空间跨度大,往往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可按小组进行分工。首先,最直接有效的资料多来自专门的权威机构与部门。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这方面的工作,教师可从所研究的课题“对号入座”地寻找相关部门,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例如:有关旅游的可找旅游局或当地镇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可找环保局或当地环保站。其次,收集资料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上网进行查询,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提供了大量资料可供查询。再次,图书馆也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料库,过去的、现在的、不同学科与不同行业的,它都能给我们极大的资料来源和帮助。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各种资料收集齐全后,接下来就应指导学生制作资料卡片,将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加工成小卡片并注明出处,每个课题组成员制作一至两份,最后统一归纳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类整理,提炼论点,才能为成果(论文)的撰写提供最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学习中,一些学生对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很感兴趣,尝试对“所在地区的人口问题”和“所在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教材知识,学生显然可以明确研究课题应涉及的内容,但是,面对具体实际问题却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也不知道应从哪些渠道搜集资料及如何处理资料等。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进行指导,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项研究资料,然后进行分类整理,提炼论点,让学生在体悟研究方法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教师也可通过讲解,让学生选择可行的研究方法,确定课题研究框架,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技巧,然后进行学习与研究。 

3、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资料的来源往往是多方面的,还有一些资料的获取需要开展社会调查。例如:课题“马甲仙公山寺旅游区开发初探”就需要对马甲的一些旅游景区,如对出米石、仙脚迹等景区作详细的社会调查。 

三、论文撰写的指导,即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研究论文

论文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撰写论文既能调动学生深入学习地理、钻研地理的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细心观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规律,锻炼地理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1、指导学生进行论文撰写。对于研究性论文的撰写,学生毫无经验,常把论文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或者很容易把它变成一组资料的简单堆砌。如何把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论证合理是成功的关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先根据研究课题提出论点,再根据调查资料列出论据,然后逐点进行论证分析。成功的论文需做到主题鲜明,论据充分合理,资料客观真实。在地理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及地理图表,地图可以使要说明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一目了然;图表既直观又简明,运用得当可以大大增强论据的说理性和说服力。论文的排版应严格按照格式:要有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等。整篇论文应做到条理清晰,观点正确,并且要有较强的地理性和科学性。 

2、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小制作。地理小制作也是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例如,通过对校园的勘测、测绘,指导学生制作“校园平面模型”。地理小制作必须是在实物基础上进行的一定比例的缩小,要做到实用、美观且具有地理科学性。教师可根据实际要求指导学生进行实地测绘,绘制精确的比例尺地图,然后依据地图选取材料(应是学生容易收集到的材料,如泡沫、塑料、橡胶等),最后才能完成模型的制作,从而保证模型的真实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总之,地理研究性学习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只有正确指导,才能避免学生走弯路,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成效。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快速全面地适应研究性学习,才能给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创造的火花才能真正被点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