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13根铁链一万多个铁环40吨,在三百年前的条件下,如何建造?

如题所述

桥梁一直是中国的强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桥梁都是震惊世界的。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决定修建一座链接藏区的大桥,横跨天险大渡河,以便藏区人民于汉人的粮食运输往来。这就是位于四川泸定县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县这个名字就是来源于泸定桥,关于泸定桥最出名在故事就是红军长征时飞夺泸定桥以及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那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了。这些无不侧面体现了大渡河在凶险,还有泸定桥的重要性。

通过电影《飞夺泸定桥》我们可以看到,泸定桥由13根铁索为骨架,最下面的九根铁索上铺上木板,两侧在铁索作为护栏,就可以供人通行了。在看这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想,水流这么湍急,铁链又那么沉,这铁索是怎么架过去的呢?这泸定桥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康熙年间是怎么建造的?有三点很重要:

一、铸造铁索

首先要铸造一万多个铁环,要知道,泸定桥虽然在泸定县,但当时建造泸定桥的铁环可不是产于泸定县,因为泸定县的矿产不仅不多,而且一个县连铁匠都找不出几个来,这些铁环还是从几百公里外荥经县铸造好后运输来的,再将铁环依次扣住,形成铁链,这里总共用铁21吨,平均每根铁索重1.6吨,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重。

二、铁索连接两岸

铁索铸好后,就是运到河对岸,连接两岸的问题了。这么沉的铁环,总不能用船运过去吧,先不说船会不会沉的问题,河水那么急,也过不去啊。可古人的智慧真是难以想象,有一位少数民族的僧人提出了一个主意利用索渡原理。就是说先用一条粗竹索连接两岸,再在这条粗竹索上依次连接若干个带有绳子短竹筒,再将铁链拴在竹筒上,并且竹筒内测涂有油脂润滑,再利用两岸的高度差,对岸的人只需拉动粗竹绳,铁链就会随着竹筒一起到对岸去了。顺便说一下,这种建桥的方法至今还在使用。

三、固定铁索,修建桥头

铁链虽然拉过去了,但在两岸间形成很大的弧度,那行人一走上去岂不是摇晃的厉害,摇着摇着,说不定人就下去了,这可不适合行人通行,为了让铁索稳定在一个合适的弧度,工匠们在对岸修建了一个巨大的转盘,大概类似于磨子,每转动一定弧度,就能拉近一环。为了固定铁索,又在两岸用巨石修建桥头,桥头修的很高,一段高14.5米,一段5.2米,并且在桥头挖深井,向里铸入生铁,形成八根卧龙柱,横向一根,纵向八根,并将铁索与之相连,累计用铁20吨。

就这样,泸定桥才算彻底完工。总共用铁四十余吨。康熙爷在桥完工后为它立碑亲自提名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河山,这四个字,无论从右往左还是从左往右念,都表现了康熙皇帝对疆土完整的愿望,也可见当时的泸定桥被给予了连接藏族于汉族人民的厚望。

虽然现在有很多铁索桥甚至像长江大桥这样的建筑大桥,它们都比泸定桥更实用、更有气势,泸定桥也早已不再是以通行为主要目的,更多是用于观赏,或者说是纪念。但不得不说,泸定桥的建造,可谓是中国桥梁史上里程碑的一桥,是古人智慧的象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