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帮忙翻译一下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1、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2、贤贤易色:本指对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义是指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心里充满了恭敬。第一贤是动词,表示尊敬、恭敬;第二个贤是名词,表示有才德的人。

3、易: 看轻。重德轻色。

子夏名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这段话提出了正确处理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种关系的道德标准。子夏:名字叫 卜商,以文学著称,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贤贤:第一个“贤”字是动词,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是名词,就是尊重贤者。

易:第一种是改变的意思,第二种是轻视,就是尊重贤者而看清女色。

色:也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女色,还有一种是外在的表现。

实际上子夏是要表达,你要去关注内在的、好的东西,也就是内在美,换掉外在的关注。也就是我们现在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用外在的评判标准来判断人,一看人穿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来看看是否值得交往,有价值交往。这就是子夏担忧的对外在的过度关注。

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更多地去看中内在的东西,然后替换掉我们对外在的执着。

我们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崇拜的一般都是演艺明星,其实这些都是包装出来的明星,他们到底有多好,我们完全一无所知。很少有崇拜古代贤者、科学家内在的东西,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这些人的表现都是内在的。

现在国内疫情十分严重,对我们来说,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科学家内在的伟大之处。内在的更长远,对自身有帮助,外在的跟我们个人毫无关系。

“事父母,能竭其力”:对待自己的父母,能竭尽全力,努力做到最好。不是要给父母买上别墅才叫孝,因为大多数人都买不起,所以无论贫富都是竭尽其力,在自身可以做到的情况做到最好。

“事君,能致其身”:对待自己的君上、公司、单位你能够努力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也就是现在不要看他有没有文凭,这些都不重要,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基本道德,要他拿事儿来说话。

只要做到这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没有文凭,也可以认为他已经是个有良好教养的人了。

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就更可以看出孔子施教重之人的德行与本质的基本特点。子夏作为孔子的弟子,申述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质道德修养,其次才是学习文化知识。

一个人是否有学问,不在于看他读过多少本书,而是看他是否达到了做人的修养。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精通学问之道,要先从自己的品行的修养、待人接物上着手。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才能够学有所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3-30
原文: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为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信卜,名商,字子夏,孔子弟子。贤贤易色:看重德行,轻视表面态度。易:轻释。

译文:子夏说:“尊重实际的道德,看轻表面的态度;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不惜献出生命;结交朋友,说话诚实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之前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过了。”

扩展资料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