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使用的胰岛素品种有哪些,如何使用?

如题所述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胰岛素治疗是不可缺少的,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可作用于各种类型糖尿病,在临床中应用中种类繁多且应用广泛。

越来越多的糖尿病人选择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对于胰岛素使用注意事项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了解,往往给治疗效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胰岛素使用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平时又该如何保存呢?

窗体底端

胰岛素的保存

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没有开封的胰岛素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保存,适宜温度是2-8摄氏度,千万不要冷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已经启用的胰岛素,不主张放入冰箱保存,可以在室温下(<25℃)保存4周。

适度的外出旅行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改善心情,减轻体重,但是出游过程中要注意保存好胰岛素,最好是能随身携带保温装置,避免过冷过热,避免反复震荡。乘飞机外出时,千万不要将胰岛素托运,容易丢失,而且拖运仓温度过低,会使胰岛素冷冻结冰,从而失效,就算解冻了也不能再使用了。如果发现胰岛素结冰,应该丢弃,不能再使用。

胰岛素的使用

注射胰岛素前洗净双手,胰岛素从冰箱拿出,要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胰岛素恢复到室温时再使用。使用胰岛素还要注意这几点:

注射器内不能有起泡

注射胰岛素不是按照说明说“一扎”就好了,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可以直接注射,如果混合两种胰岛素时,需要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抽取药液后还要注意注射器内有没有起泡,如果有气泡,可用手抽弹注射器,让气泡跑到顶端排出。

注射部位要轮换

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很多,通常有腹部、大腿前侧和外侧、臀部等,要在不同的部位之间轮换注射,比如左边一周右边一周,或者大腿、臀部、腹部这样轮换。同时,由于不同的注射部位吸收胰岛素的速度不一样,患者可以根据胰岛素的种类,来选择合适的部位注射。

低血糖反应要注意

药物剂量过多,会造成患者头晕、出汗、手抖、饥饿等,出现低血糖,这时可立即吃糖块、蜂蜜、果汁等甜食,如果没有改善,要及时去医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31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已经帮助众多糖尿病患者安全度过无数岁月。不过,随着胰岛素的发展,目前市场上有为数不少的胰岛素供糖友使用,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呢?刚患上糖尿病的患者又应该如何估算注射量?

  

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

  1. 超短效胰岛素: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但持续时间短,约为3~5小时,可餐前注射。代表药物是优泌乐、速秀霖和诺和锐。

  2.
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起效时间约半个小时,持续时间为6~8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代表药物有普通胰岛素、中性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

  3.
中效胰岛素:内含鱼精蛋白、短效胰岛素和锌离子,起效时间比短效胰岛素略延长,约3小时,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中效胰岛素的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可每日注射1~2次,具体应根据病情决定。中效胰岛素一般皮下或肌肉注射,不可静脉点滴。代表药物是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

  4.
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相比,长效胰岛素的鱼精蛋白量有所增加,可以延长起效时间,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一般来说,长效胰岛素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代表药物是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5.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全天24小时持续释放胰岛素,代表药物是来得时、长秀霖。

  6.
预混胰岛素: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代表药物是诺和灵30R、50R,优泌林30R、50R。

  初使用胰岛素 如何估算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 空腹血糖估算: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 10 x 体重(公斤)x
0.6÷1000÷2。100为血糖正常值,“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1000”是将血糖
mg换算为g,“÷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 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 按体重计算: 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 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
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第2个回答  2020-12-27

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突发昏迷

“医生医生,这名患者昏迷不醒了!

”护士的呼喊声响彻病房的走廊。值班医生马上诊治患者,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发病过程,得知这是一名老年糖尿病患者,每天三餐前自行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睡前再皮下注射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今天晚餐后2小时就出现神志不清继而昏迷了。

医生根据经验很快判断出这名患者是低血糖造成的昏迷,在立即给患者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后,患者的神志慢慢转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糖尿病的人群也在不断增长。无论是强化治疗还是长期维持治疗了,不少人都无可避免的需要选择胰岛素。但市面上的胰岛素注射液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是降糖治疗的关键。如果选择不当,其造成的后果很可能会威胁生命!

市面上的胰岛素种类

1)超短效胰岛素

主要有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起效时间迅速,皮下注射10~15min起效,1~2小时作用达到高峰,持续时间4~6小时。可在餐前即打即进食。一般常用作控制餐后血糖。


2)短效胰岛素

短效人胰岛素主要有普通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甘舒霖R等,注射后0.5小时起效,1~3小时达峰,持续时间为5~8小时。一般需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也是常用作控制餐后血糖。

3)中效胰岛素

起效较慢,皮下注射后2.5~3小时起效,达峰时间为5~7小时,作用可持续13~16小时。主要有诺和灵N、优泌林N、甘舒霖N、万苏林N。与短效胰岛素配合使用,即三餐前予短效胰岛素,睡前予中效胰岛素。

4)长效胰岛素

市面上主要有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由于这类胰岛素吸收变异小,作用平稳缓慢,无明显的峰谷现象,能更好的模拟人体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每日睡前皮下注射,作用可持续22~24小时。一般也是配合短效胰岛素使用。

5)预混胰岛素

这是一类将短效、超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的胰岛素,能很好的解决了空腹以及餐后的高血糖。每日只需要注射2~3次。主要的品种有诺和灵30R、诺和灵50R、门冬胰岛素30等。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了混入短效胰岛素的比例,如诺和灵30R,就是含有30%短效胰岛素,70%中效胰岛素。

不同胰岛素的选择

回到文初的案例,很明显这名老年糖尿病患者是选择错了胰岛素,三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外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导致中效胰岛素过量以致严重低血糖症。

一般情况下,带数字加字母的预混胰岛素不可与其他胰岛素联合使用,但可与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罗格列酮等口服降糖药联合。

如果使用预混胰岛素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外加睡前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最后,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带字母R的为短效胰岛素,带字母N的为中效胰岛素,有数字加字母的则为预混胰岛素。为此内分泌医生提醒:使用胰岛素千万要记住类别,选择错了分分钟有生命危险!

第3个回答  2020-12-30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需要使用的一种药物,因为胰岛素主要是起到降糖作用,能够帮助糖尿病人稳定血糖。但胰岛素也分为很多类型,尤其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就要使用多种胰岛素来稳定血糖。



胰岛素都有哪些类型?

1、甘精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胰岛素,主要就是起到长效控制血糖的作用,一般在白天是不需要注射甘精胰岛素的,在日间患者通常是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注射。到了晚上睡觉之前,患者才需要注射甘精胰岛素,这样主要是针对夜间长期控制血糖起到效果。

2、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主要就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在促进细胞增长方面,该胰岛素与正常的人胰岛素有相似的表现,因此就能够平稳的帮助患者控制血糖。但是在使用期间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否则血糖容易忽高忽低。

3、30/70混合重组人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目前在临床中运用较多,通常是对于糖尿病初期或者是糖尿病发作一段时间的患者使用的胰岛素。这种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有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主要是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人胰岛素。但是出现胰岛素抵抗的患者使用这种胰岛素效果就不大好。



4、地特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主要是通过基因重组以及酵母生产的形式制造的,这种胰岛素属于长效胰岛素的一种,但作用比较平缓,不容易造成患者低血糖的症状,但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这种胰岛素的效果就不太明显。

5、重组人胰岛素

这是常规的人胰岛素,容易被人体吸收,一般是对于早期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的胰岛素。



6、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

这种胰岛素也就是鱼精蛋白以及重组人胰岛素进行混合而成的,可以用于轻度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对于重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但需要与正规的胰岛素一起使用。该胰岛素对夜间血糖的控制效果一般比较好。

糖尿病是一种高发的慢性病,所以在发现糖尿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控制血糖。因为最可怕的往往是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不仅仅会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还会维持生命,所以正确的使用胰岛素就非常关键。

第4个回答  2020-12-27
一般有重组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在日常生活比较常用的就是重组人胰岛素,是因为这种药效比较好,而且不良反应也比较少,在使用的时候,用针管之类的,将这种胰岛素注射到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