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到外地上学有什么感受?

如题所述

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对于自己在外地读大学的感受和经历都给大家总结如下:

1、语言障碍:当自己去到外地读大学时,很明显的区别就是自己面对的都是本地人,他们说的都是本地方言,很难融入别人的话题,自己也听不懂,要费很大劲去理解别人说的话。

地方风俗文化不一样,容易产生误会,就连交流都很难在同条频道上,虽然可以用普通话交流,但是大多数时候别人都是用方言交流,时常会因此觉得无助和孤独。      

2、饮食差异:自己在土生土长家乡生活十多年,结果突然去到外地要生活四年,真的很难适应,特别是在饮食差异上,我自己是南方人,去到北方读书,真的很难受,尤其是对于我是吃货而言,因为自己很爱吃辣,并且不是很喜欢吃面食,而在北方,都是符合本地人的饮食习惯,北方人吃辣不是很多,并且很喜欢吃面食。

所以在外地读书真的要考虑清楚,不要想着说去其他城市,去大城市看看,其实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校园里待着,也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出去,很压抑的,要是想见识外地风情,可以以后再来这边旅游就可以了。

                                   

3、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真的太重要了,两个地方的人,肯定性格上,还有行为处事上都是有很多差别的,比如北方人就很豪爽,很直接,而作为南方人,说话做事都很委婉。

所以在和外地人相处过程中,会造成很多误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比如有的人就是会看不惯你的行为处事,认为你小题大做,前提是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还是很好的,会理解我们这些外地人,很照顾我们。

                                   

4、生活习惯:说到生活习惯,南方人去北方,真的一点都不习惯大澡堂啊,非常不适应,北方人习惯搓澡,而南方人习惯每天洗澡,还有同一种物品,南北方的称呼不一样,所以导致有时候很难沟通。

在外地读书最怕生病了,自己无依无靠,也不想告诉父母,只会让他们担心,也没有用,并且很多事都是需要自己去判断和决定,所以这些都要学会自己克服。


                                   

5、 过节放假不回家:比如国庆节,中秋节这些只有几天的假期基本都选择不回家,首先是车费很贵,别人几块钱的公交车就到家了,几十块的高铁就到家了,而自己要几百甚至上千块。

其次就是家太远了,别人三天假期都在家,而你的三天假期都是在交通工具上度过,很累又花费太多时间,基本一年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并且都是大包小包,每每回家就像搬家一样。

从此故乡只有冬夏,没有春秋,所以每到假期,那种孤独感就会涌上心头。

但是话说回来,在外地确实能见识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能够吃到当地的美食,可以认识外地朋友。在外地读书,除了自己要去适应当地的生活,节假日要习惯孤独,不要生病,其实主要的孤独感,只要克服了,其他的也还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7

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人想不出省就近上学,舒舒服服;有人想要探索一下外面的世界,于是只身一人开启外地学校生活。我就是探索的一员,从南方的重庆到北方的河北,是个不小的挑战。接下来我将结合自身和朋友的经验从性别方面、性格方面来分析一下外地自己的感受

【性别】——男女有差异、最初感受却都差不多

    女生宿舍4人寝、5个群聊是极大可能发生的。对于大部分女生而言、本身就比较弱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内心难免会有自我保护,一开始会畏畏缩缩的、不敢与他人过多交流。加上我们知道女生更加喜欢猜来猜去,安全感和信任感这些东西是任何人都想拥有的,女生这方面普遍很敏感。这些对一个外地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男生大大咧咧惯了。 单从独自去外地的路程中,男生会比较安全,因为性别的差异,男生安全性较为充足。女生可以通过追剧、美食、化妆品来促进情感;男生会更简单,篮球到手一次就可以一起玩,吃饭坐一起插句话就能相互认识,聊到国家理想、战争局势就更不得了了。分分钟称兄道弟,帮忙带个饭你就能拥有众多血肉……

总的来说,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性别差异影响很大,男生更容易快速适应自己外地上学生活。


【性格】——外向、中性、内向,可以决定你学校生活的多样性

    外向的人,可以说自来熟。虽然有时候让人讨厌,但却不能抵挡大部分人会接受外向的朋友这个事实。尽管一个人外地上学,我的朋友去了东北,跟他人去打成一片很简单,没什么是一场雪仗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打一场。在大学里,我们会发现,班长、学委、团支书都是外向的同学占大多数。尽管我们是外地来的、人生地不熟的,但是并不能阻挡受欢迎,没有那么多的陌生感。

    中性的我,在外人看来有点高冷、在室友面前却是纯纯社牛。我们这类人,不太擅长社交,但是某些项目会主动争取。自己坐飞机去外地的时候,心里很激动。在外地,我们可以选择融入群体或者自己独来独往,算是半个自由人。我们也有存在感,偶尔会被人提及。至少对于我来说,我自己在外地上学没什么不好的。

    内向的友友们就比较难受了,高中好不容易才熟悉起来的一个小圈子,大概率会随着去外地上学而分崩离析。大学这个小社会更复杂,内向的同学不能说寸步难行,但是勇敢的面对孤独确实不容易。习惯了孤独,内向的人反而会对自己的外地校园生活更加坦然。

性格很难改变,我们也不需要为此感到自责难过。记住我们是自己,不管以后的生活怎样,挖掘的器械握在自己手里,勇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天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情感汇聚到一起的时候,不管你是否是外地人;性格到底怎么样;性别差异的关系,都不重要了。既来之,则安之;都是朋友,大家可以陪你一起面对、我们也要鼓励朋友。自己的外地校园生活,也拥有别样的趣味。

第2个回答  2022-10-19

       那是一种对新事物的好奇,是叛逆期的我们对于厌倦父母的感受。如果是那种渴望是独立、自由、无拘无束那你真的就错了。

       对于初次离开父母去往远方的我们来说,是培养独立的一种方式,而绝对不是因为远离父母而做出的选择。十七八岁总是一个叛逆的年纪,总想着离家越远越好,没有了父母的唠叨和管束,格外憧憬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

       的确,自由会充斥着你的生活,你不吃饭不睡觉也不会有人提醒你。可是,想一想,那些唠叨和管束难道不是一种关心吗,只是这份关心压着你让你透不过气。

       终于离开了家,才开始怀念那个地方。我开始学着一个人照顾自己一个人安慰自己。我会因为太昂贵的车票选择一个人留在寝室,天知道我有多害怕,在黑夜降临的时候,我只能紧紧闭着眼睛让自己睡着。生病了,不敢让远在家乡的爸爸妈妈知道,一个人默默扛着,室友问我怎么样了,我只能勉强笑一笑,吃了药应该就没事了。哪怕是两三天的火车,我也已经习惯了这趟旅程,我明白这其中的不易,让我格外珍惜舒服的日子。

       因为一年只回两次家,父母的变化尤为明显,鬓角的白发越来越多,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父母的老去。这不是一种特别好的体验,却让我慢慢开始懂得我的责任。思念让人成长,孤独让人成长。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长期远离父母,意味着你要独自负责自己的生活了。过去离爸妈近,病了累了,喊一声就能获得外援。

       在离家远的地方,爸妈的关心是止不了近渴的远水。你要自己制定学习和生活计划,独自执行并监督。

       这个过程对有些同学来说是艰难且痛苦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成长。


❤️‍🩹💛拓宽眼界❤️‍🩹💛

⭐风土人情不一样的远方会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拓宽我们的认知。

       比如,广东福建等地的同学,可能从小未见过真正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也没有在冰天雪地里畅快打雪仗。来自东北海拉尔的同学也从未体验过海浪。大学四年到远离家乡的地方,会让我们领略到多元文化的乐趣。


❤️‍🩹💛选择更多❤️‍🩹💛

       离家近的大学毕竟还是少数,而我国各省市都有教育资源雄厚的大学,选择远方,意味着我们有更多选择,有更高的几率进入更好的大学。

⭐离家近、离家远都有好处,那么该如何选择呢?

       关键取决于你的客观条件和性格,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高考分数。分数越高,选择越多。如果分数足够高,一定优先选择名校,地理位置在真正的力量面前毫无意义。

       如果冲击名校无望,那就近选择附近的985、211院校,这些院校招生也会有相关的地域政策,报考有优势。地理因素仅限于应用于选择排名相差不多的大学。

       志愿填报只有三天,而大学却将改变你的一生,本着为自己负责的原则,大家一定要提前研究好读哪所大学,报哪个专业。


⭐大学本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无论你经历了什么,你都会从中学到很多。

       我会珍惜这些苦和难,它让我最快的懂事和长大;我也厌恶这些苦和难,让我没办法轻轻松松享受自由享受快乐。然而这其中平衡之后,我也能享受我最美的青春。

       年轻的时候就像一只迫不及待展翅高飞的雏鹰,心怀大志想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只有等到累了才会想起远方的家。无法避免的,毕竟,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与归宿。

第3个回答  2022-10-21

   ”独自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上学,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我可以告诉你那是“思乡情切”是“孤独落寞”是——成长。


01小学的我就独自离家很远读书🎒

  📚九岁那年乡村的小学关闭了,我们不得不去距离家几十里地开外的学校上学,从没有出过小乡村的我,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上,也是第一次独自一个人在外面住。

  📚最初在外求学的日子并不好过,白天上课的时候还好,下了课便倍感孤独,除了学校的氛围让我感觉到孤独以外,更让我煎熬的是面对每天晚上睡觉。每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家里的小猫小狗,家里的一切人和物在不经意间都会跑到你的思绪里闪过。

   📚许是那时年纪尚小还不懂得如何去照顾自已。去哪里洗衣服去哪里吃饭怎么叠被子……除了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外还要分心于各人生活。真的就是手忙脚乱,没有一天是虚度的。


除此之外,第一次独自在外求学实际生活中的一大感触或许就是手忙脚乱了吧!


02大学依旧是去了别的城市上学🏫

  📚以后的十数年的时光我都是独自在外地度过的,但真正意义上的外出求学是上大学的时候。虽然之前的十数年都是独自一人在外住宿,但那毕竟只是在家跟前的小城市与上大学去一个距离家很遥远的城市不一样

  📚大学我考取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在外读书这么多年,原本我以为我会很坚强,地方远一点没关系。到了以后我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思乡情切”。来到了这座城市,即使是在这里生活了两三年,一下火车我依旧会站在原地茫然:“这……就到了?”心里头酸酸的。

  📚走在大街上、校园里,人来人往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一个人在外地的生活使我听会了“乡音”,每每听到一个人和我用同样的语调去说家乡话时我都有一股想走上前与他认识、亲昵的冲动,偶尔午夜梦回时,家乡的人音容笑貌还是会在头脑中闪现引得我眼含晶莹扑朔。

  📚由于大学离家太远除了想家以外,恐怕最是打脸的便是“风土人情、自立更生”了吧!我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我的自理能力。因为之前的十数年间都是独自在外住宿中度过的。自认为自己的自理能力已经锻炼的炉火纯青。哪成想上了大学以后完全都变了。

  📚我们宿舍是四人寝,四个人只有我是外地来的。所以就很经常的出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个在做事,三个人懞;三个人说话,一个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由于我和舍友自小的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不一样我很难融入他们的圈孑。到了这里我完全就废掉了,有好些时候就连原本会做的事情都不知道应该去做还是放下。


总的来说一个人独自在外求学究竟是什么感受

  📚很复杂,思乡、孤独、与周围格格不入、甚至会迷㴀、绝望,虽然负面情绪不少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认识新的朋友,认识新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走了一遭的话,回顾一下只能用“成长”来形容所有的感受了。

  

第4个回答  2022-10-17

也许在漂泊的路途上始终无法停留下来,要一直地往前走,往前走,不管有多么厌倦和疲惫。

我开始心里想的是终于自由了也终于摆脱了父母束缚, 可以想学就学想玩就玩 ,但时间一长慢慢的就会感到孤独,后来觉得越来越没有归属感,尤其是节假日,看着室友拎着行李离开宿舍,自己却只能坐在宿舍静静地发呆。

其实那时候就会想到小时候真好,8.9点钟,上床睡觉,一觉睡到天亮,没有噩梦没有想念的人,没有没有,躺着躺着流下的泪,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后来长大后 根本和小时候想象的长大一点不相同。最后只能说万家灯火却没有一盏是为我点亮的,外地这里没有家,我的手机相册里除了自拍都是风景,根本就没有关于家乡的味道。

可能我们大多数人 一开始去外地上学有好多理想  到后来理想破碎了  就只剩下了想家。自己一个人都不敢生病呀,生病了一个人去打点滴头晕却不敢睡觉不敢和室友闹矛盾,因为觉得寝室没别的地方可去,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女生就温柔相待,最怕出门忘带钥匙,曾经以为另一个城市就是诗和远方,现在才知道叫作“他乡”。小伙伴羡慕我可以去外地长见识  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呢羡慕小伙伴可以一个月回家一次 。

我感觉疫情封校之后, 回家这个想法 彻底在我脑海里磨灭了 宿舍上网课封校管理 ,曾经触手可及的东西,现在也变得遥不可及了,回家早已成为了遥不可及的事,可以三天不吃饭,也可以两顿饭吃三天,家乡的味道在我身上一点点褪去了。

见爸爸妈妈也只能打视频通话,每当说到没话题的时候就再制造话题,就想着和家人多聊会。每次打电话号总会问妈妈, 今天你们吃的什么饭,其实自己也想家乡的味道了。怎么说呢就是故乡已成他乡,他乡还是他乡。

总的来说 ,在外地上学自己学会了不把烦恼挂在嘴上, 对家里人报喜不报忧,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生病的时候自己买药给自己吃 自己打点滴。同样也学会了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自己消化自己调整不再依靠朋友 ,而且选择自己走出来迎接新生活。

自己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所必需的隐忍 而不是冲动而直白的对质,自己学会了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 ,尽量的不去依赖别人。学会了分辨好坏, 虽然在这个问题上摔了不少跟头 ,但好在还是明白了不少 ,关于到底谁才是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