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何谓也?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翻译

如题所述

翻译:怎么才能称之为学习之人? 学习之人(懂得)效仿, 上面如何做, 下面的人效仿着。
出自汉代班固《白虎通义》。《白虎通义》是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班固等人根据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经学辩论的结果撰集而成。因辩论地点在白虎观而得名。《白虎通义》继承了董仲舒以后今文经学神秘的唯心主义思想。它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对宋明理学的人性论产生了一定影响。
《白虎通义》又称《白虎通》,共4卷,东汉班固撰。
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令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参加者有贾逵、丁鸿、杨终、班固、李育、楼望、成封、桓郁等数十人,有今文经学家,亦有古文经学家。这场大讨论的由来,一是由于古文经学出现之后,在文字、思想、师说各方面都同今文经学派发生分歧,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自西汉武帝时占统治地位的今文经学派,为保住自己的地位,急需利用皇帝的权威制成定论,以压倒对方。二是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提出一整套“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后,用神学解释经学之风便愈刮愈烈,到西汉末年,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谶纬迷信盛行起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提倡,迅速弥漫于学术思想领域。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皇帝也乐于出面,组织一场大讨论,以便使谶纬迷信和封建经典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神学经学化,经学神学化。在白虎观,博士、儒生纷纷陈述见解,章帝亲自裁决其经义奏议,当时撰有《白虎议奏》,统名《白虎通德论》,后又命班固撰成此书。
《白虎议奏》亡于隋唐时期,《通德论》亦渐废不存,独以此编传世。《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六卷,不载作者名氏;《新唐书·艺文志》亦载为六卷,始题班固之名;《崇文总目》载作十卷,凡十四篇;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作十卷,凡四十四门。今传本为元代大德年间刘世常所藏,共四十四篇,与陈氏《解题》同。但卷数却为四卷,与宋及其以前各家书目并不相同,盖历代有所分合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7
你要懂上行下效的成语意思就明白了。翻译,怎么才能称之为学习之人?学习之人(懂得)效仿,上面如何做,下面的人效仿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