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所称的月工资

如题所述

计算一次性经济补偿金的月工资,指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前正常出勤期间12个月平均应得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各种津贴和补贴、各种奖金等货币性收入,但不包括加班工资。计算处理的应得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不足12个月的,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

国务院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二十七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法律适用问答(2013年第1期)》
五、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中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是否需要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的问题
有的法院反映,一些用人单位加班已成为常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由最低工资和加班费组成,如在确定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将加班费计算在内,则可能导致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过低的问题。我们认为,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5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综上,我们认为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
如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项目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计算标准的,则应将该部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2
你所谓的正常出勤误导了劳动者,如职工休病假一年,病假期间工资为最低工资的80%,假如最低工资为2000,病假期间工资就为1600,企业这样做没问题,职工医疗期满,单位不用他了,核算他的经济补偿金的时候,其前12个月工资为1600元,但是低于最低工资,所以补偿金基数应为2000,按您的说法是正常出勤期间的工资,那就应该按照其休病假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那就不对了。实施条例里没有出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