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任命的最小的官是县令。那么县令下面的属官怎么选拔的?

比如牢头、捕快等等

古代最小的官不是县官,县官一般是7品,甚至有5品的县官,县官下面一般有同知(副县长),主簿(管理税收,行政的副县长),县丞(公安局长),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相当于现在的编制内人员。

牢头,捕快之类的,一般是就地招聘来的,属于长期合同工,不是编制内的了。明清时期,县官还有师爷,是县官花钱请来的秘书。

扩展资料:

县令。官名。战国时三晋(魏、赵、韩)和秦已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

商鞅变法,并诸小乡为县,置令及职责。县令本直隶于国君,战国末年,郡县两级制形成,县属于郡,县令成为郡守的下属。秦、汉法令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

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汉以后放宽尺宽,所辖户数不及汉制十分之一。南朝县,户数一般很少,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大多为令。后遂一律称令。

《隋书·百官志》只说陈五千户以上县令与五千户以下县令,不提县长。北齐县分九等,县官一律称令。

隋、唐因之,只以县的等第,分定县官品秩,唐县令,京县、畿县正五品上有与正六品上,余自从六品上至从七品下,宋县令只存虚名,以京朝官任其职,称知某县事,因而有知县的名称。元为县尹。明、清以知县为正式官名。

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称县知事;国民党统治时期称县长, 中共执政后,县长低于市长(地级市)而高于乡长。县长是一个县的第二把手(仅次于中共县委书记),一般也是该县的中共县委副书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官位等级

百度百科-县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06
以清朝为例吧,清朝官员等级的第十五等级。
县令即知县,下面还有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後代虽有变革,如宋代曾一度废除,或以主簿兼任,但历代大多设置此一官员(一或二人),迄於清末。

县令下面有师爷,或是这样那样的小吏。那不属正常官职。都是县太爷一个人养活的!

比如:
捕快在古代属于“贱业”,并严格规定他们的后代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以免有辱斯文。即便他们脱离捕快行业,其子孙也必须在三代以后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捕快是没有工资的,每年的伙食补贴即“工食银”不过十两银左右,养家糊口自是艰难,于是敲诈勒索便成为一种风气,他们时常设置种种名目收取好处费,甚至与州县官吏同流合污,或制造冤假错案,或对老百姓横征暴敛,任意拘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古代最小的官不是县官,县官一般是7品,甚至有5品的县官,县官下面一般有同知(副县长),主簿(管理税收,行政的副县长),县丞(公安局长),典史,教谕,巡检,驿丞,以及士曹,法曹,税曹,刑曹等等,这些有品级的都是国家任命的,相当于现在的编制内人员。你说的那些,牢头,捕快之类的,一般是就地招聘来的,属于长期合同工,不是编制内的了。明清时期,县官还有师爷,是县官自己花钱请来的秘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2-06
不是通过科举选拔的,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如果缺人,就发告示招人,符合条件的但是没找到工作的,身体检验合格的,就可以当了。注意了,这些人不属于国家公认的计划人员,属于招聘的,没有品级和官阶,工资也不是国家的,是县令从钱库里拿来发的
我是高中历史老师,选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