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计算机)

初等教育(计算机)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
都有什么课程啊?

毕业工作岗位都有什么类型的啊?

一. 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合我省及周边少数民族省区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教书育人的良好素养,富有创新精神,能胜任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可在其它教育、科研、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工作,并适当兼顾为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基础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教育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教师素养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具体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民教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具有开发计算机软件,进行软、硬件维护的基本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借助工具书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专业书籍、资料和文献的能力。
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独立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校园教学网站的建设维护。
会讲普通话,具有较强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研究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二. 就业面向
面向我省及周边少数民族省区或其它地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及其它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各级各类学校、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商业机构等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人才,自动化办公公务人员。
三. 学 制
本专业为理工类大专,学制三年。
四. 课程设置
(一) 公共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政策、大学体育、大学英语
(二) 教育类课程
心理学、教育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课件制作、硬笔字、教师口语与普通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三) 专业课程
计算机数学(高数、概率、计算方法)、离散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线路与数字逻辑、VisualBasic、数据库原理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含实验)、数据结构(含实验)、操作系统(含实验)、计算机网络基础(含实验)、计算机工具软件、多媒体技术。
(四) 综合素质课程
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新课程教学设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 专业选修课程
局域网组网技术、Web编程、音视频制作技术、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数据库系统概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六) 公选课程
艺术欣赏、大学生就业指导。
五. 核心课程简介
(一) 计算机数学
学 时:4学时/周,开设两学期,总计132学时
内容提要:本课程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计算方法四大部分。微积分包括一元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初步、无穷级数、数值计算初步等内容;线性代数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概率论部分包括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等内容;计算方法包括误差,数据拟合法,代数插值与数值微分,数值积分,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等内容。
教 材:《计算机数学基础》,高教京版,刘树利、孙云龙等编著,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理工类)、《离散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
(二) 电子线路与数字逻辑
学 时:6学时/周,开设一学期,总计108学时,其中实验30学时。
内容提要:模拟电路和数宇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常用半导体的特性及主要参数,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它们的应用,功率放大器、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的使用,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与分析、设计方法。
教 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出版社,汪晓安编著。
参 考 书: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童诗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四版。
(2)《集成电子技术基础教程》,浙江大学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编(郑家龙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三) 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 时:6学时/周,总计108学时
内容简介:计算机数值运算原理;运算器基础;控制器原理;存储器原理;计算机主要外设原理及总线的基本概念。
教 材:《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马玉良编著。
预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逻辑
(四)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1、C 语言程序设计
学 时:6学时/周,总计90学时,其中上机实习30学时。
内容简介: C 语言的发展和特点, C 程序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基本的数据类型和运算;流程控制;数组;函数和标准函数;指针;结构体和联合体;文件。
教 材:《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编著。
2、VISUAL BASIC 语言程序设计
学 时:6学时/周,总计108学时,其中上机实习36学时。
内容简介: VB 的基础概况, VB窗体,对象的属性和参数设置,数据类型,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设计,程序控制结构,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
教 材:《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龚沛曾编著。
(五) 数据结构
学 时:4学时/周,总计72学时,自主实习10学时。
内容简介: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线性表;串;数组和广义表;树和图,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查找和排序;文件。
教 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谭浩强编著。
预修课程:C 语言程序设计
(六) 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 时:4学时/周,总计72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
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局域网基本原理和技术;互联网基本知识;网络集成基础。
教 材:《计算机网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吴宜功编著。
预修课程:计算机数学,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
(七)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学 时:6学时/周,总计108学时,其中上机实习36学时。
内容简介:关系数据库基础;VF语法基础;VF基本概念;常用命令与函数用法;各种可视化设计工具(菜单、报表、表单、数据库、SQL查询、表);VF面向对象程序设计;VF数据共享;VF项目管理器。
教 材:《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龚沛曾编著。
(八) 操作系统
学 时:4学时/周,总计72学时,自主上机实习8学时。
内容简介: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进程管理( CPU 调度)、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外部存储设备管理)和简单的作业管理以及在 DOS 和 Windows9X 上的应用。
教 材:《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张尧学,史美林编著。
预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
六. 考核
公共课程、教育课程一律按学校统一安排参加统考,考试形式一般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成绩为百分制。学科课程中,计算机数学(高数、概率、计算方法)、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版)、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采用闭卷百分制笔试方式,总评成绩为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其它学科课程一般应笔试和机试(各占50%)结合考核,总评成绩仍为百分制,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实训课程和公选课程以实际技能考核为主,百分制记载。关于考试或考查的划分,一般按课程安排进度表执行,部分课程的考核形式可根据学科发展及实际情况而定。
七. 教学要求
各门课程应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实训课程应采用以学生练习为主,老师辅导协助学习的机房上课方式,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善于自已学习接受新软件的能力。
八. 初等教育(计算机方向)专业课程安排进度表

分类 序号 课 程 总学时数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核形式
1 2 3 4 5 6 考 试 考 查
15 18 18 18 18 12
公共课程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5 3 √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72 2 2 √ √
3 形势政策 40 每月一次 √
4 大学体育 138 2 2 2 2 √
5 大学英语 207 3 3 3 3 √
教育课 6 心理学 72 4 √
7 教育学 54 3 √
8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件制作 72 4 √
9 硬笔字 36 2 √
10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 36 2 √
1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法 108 6 √
专业课 12 计算机数学(高数概率计算方法) 132 4 4 √(2) √(1)
13 离散数学 36 2 √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60 4 √
15 C语言程序设计 90 6 √
16 电子线路与数字逻辑 108 6 √
17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 108 6 √
18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08 6 √
19 计算机组成原理(含实验) 108 6 √
20 数据结构(含实验) 72 4 √
21 操作系统(含实验) 72 4 √
22 计算机网络基础(含实验) 72 4 √
23 计算机工具软件 24 2 √
24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36 2 √

续表:
综合素质课 25 大学语文 30 2 √
26 应用文写作 36 2 √
27 中国文化概论 36 2 √
28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4 2 √




课 29 局域网组网技术 48 4 √
30 Web编程 72 4 √
31 音视频制作技术 48 4 √
32 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 72 4 √
33 数据库系统概论 48 4 √
3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 72 4 √
公选课 35 艺术欣赏 36 2 √
36 大学生就业指导 12 1 √
试讲实习 第6学期1-10周,指导20学时/组
毕业设计 第6学期1-10周,指导20学时/组
合 计 2200 24 25 25 26 20 9
说明
课 类 公共 教育 专业 综素 专选 公选

所占学时 502 378 1026 126 120 48

比 例 23% 17% 47% 6% 5% 2%
九. 说明
学生必须修完30门必修课和2门公共选修课,完成毕业设计和教育实习,各项成绩达到及格以上,通过其它由国家或学校规定的技能考核,方可取得毕业资格,获得毕业证书。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修,每人必须至少选修一门课程。毕业前须完成一套毕业设计,选题可自定,系上可组织指导教师推荐参考选题,一般为程序设计或教学课件设计类型。第6学期前9周须进行试讲实习,4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行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45天。

参考资料:http://www.hzmtc.edu.cn/cn/jwc/zhuanyejianshe/0607660213.doc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