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时期住宅建筑发展有何特点?

元,明,清时期住宅建筑发展有何特点?

元:(1271年—1368年)
1272年,元朝定都北京。至此,北京终于从中国数以千计的城市中脱颖而出,第一次成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并延续到明、清两代。在一片荒野上营建的大都城,由汉人刘秉忠,阿拉伯人也黑迭儿及科学家郭守敬共同规划,是我国第一个按照《考工记》理想所设计的城市,具有方整的格局,良好的水利系统,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繁荣的市街景观。 城墙四周有11个城门。元代城墙仍以土筑成。
元代起,从尼泊尔等地传入西藏的覆钵式瓶形喇嘛塔又流行于中原。现存单体塔的代表作品为北京妙应寺白塔。
明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结构卷杀简化;
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7)明代家具闻名于世。
清代建筑发展特点与技术成就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居住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饰设计水平;
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