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后代

如题所述

李鸿章生前共有两任正室夫人。1845年,他按照家人安排与周氏联姻,直至1861年原配周氏去世。之后,李鸿章娶了安徽太湖一个著名书香之家的千金赵小莲。赵小莲的祖父是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进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出身于这个赵氏家族,是赵小莲的侄重孙。

  赵小莲的身价自然非同一般。李鸿章对这个继室格外看重。封建社会原配夫人的地位很高,死后应与丈夫合葬。但最终与李鸿章合葬的,竟是继室赵小莲。相传,赵小莲有“旺夫运”,从1863年到1892年,她嫁到李家的30年,恰恰是李鸿章在中国政坛上最大红大紫的30年:办洋务,办海军,办学堂,都是在这一时期。1892年赵小莲去世,李鸿章也开始走向低谷。

  李氏家族虽然以办洋务著名,但骨子里却还是个很念旧的家庭。李家起家、打仗靠的是淮军,儿女婚嫁时最相信的也是淮军,特别看重地方上很有实权的官僚家族,希望借豪门联姻巩固家族的地位。

  四川总督刘秉璋曾师从李文安和李鸿章父子,后又被李鸿章调往淮军,统领淮军的主力部队。而刘李两家,从儿女到姑侄,竟先后通了七门姻亲。

  除了与淮系要员联姻外,李家还攀了很多阔亲戚,来扩充自己的实力。曾国藩的长子,盛宣怀的长子,段祺瑞的外孙女,湖州望族徐仁良,江南首富刘镛的曾孙……都和李家成了亲戚。

  李鸿章不像他的兄弟那样多子多孙,他只有三个儿子:经方、经述、经迈。其中,大儿子还是从六房李昭庆家过继来的。

  在婚姻问题上,李鸿章的女儿菊耦名声颇为响亮。她与张佩纶的传奇婚姻,曾引起世人的关注。张佩纶当时已年近四旬,结过两次婚,由于他在福建马尾海战中的错误指挥,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背上了罪臣的名声。李鸿章欣赏他的才学,并没有嫌弃他,毅然决然要将最心爱的女儿嫁给这中年男子。据说当时赵氏夫人哭闹着不让最心爱的女儿过门,只因菊耦也十分欣赏张佩纶的才华,只好作罢。菊耦的孙女便是现代著名小说家张爱玲。

  虽然李氏家族的联姻网,看上去密不可破。然而,李鸿章去世后,随着时局的变动,李氏家族也四分五裂。他们大都背负着骂名,开始自力更生。其中,有的利用分得的家产,秉承好学上进的家风,开拓了一片天地;也有些子嗣,因为吸食大烟,打牌赌博,下场悲惨。

  第四第五代靠自己改变局面

  李鸿章家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出身问题。他们多半没有沾到父辈的光,惟有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变局面。

  在如今的李家后代中,李道增是学术地位最高的一人。李道增1930年1月出生于上海,是李鸿章之弟李鹤章的第五代孙。他是清华大学首任建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道增的父亲很早便离开安徽来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李道增母亲就读于上海中西女中。在这个“半新不旧,不中不洋”的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接受着中西两种文化教育。李家是传统的大家庭,李道增记得:“父亲受礼教的影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守法;家教很严,非常重视小孩的教育,要懂礼貌,懂得做人,每学期成绩单都要给家长看”;“父亲很重视中文的教育,要我们写大字、练小楷。”

  李道增英文功底很扎实,他六七岁起开始学习英文,上中学时就开始看英文参考书。正是由于李道增有这一特长,在我国最早与西方在建筑领域内交流时,他成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在李道增看来,这一切也与家族的传承有关。“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那么早就开始接触西方,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科技和理念,他也把西方的教育带到了家中。我父亲英文和国学就非常好,是他教育了我。”

  在上海普陀区真光路的一个小区内,记者见到了李昭庆(李鸿章六弟)的第五代孙李道钧。李道钧1944年生,退休前是上海染料化工八厂助理工程师。李道钧说,当年他的曾祖父李经叙曾被李家托付给晚清著名外交官伍廷芳,后出任江南制造局会办和金陵制造局总办,精明能干。伍廷芳出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时,李经叙以二等参赞的身份赴秘鲁,负责代办公使事务。数年后,又赴墨西哥任职,但非常不幸,没去多久就病逝在那里。后来,李经叙的大儿子李国源、侄子李国栋都相继当了外交官,加上李鸿章,祖上可谓三代外交官之家。

  采访中,当谈起家族中最有实力的人,很多李家后代都提到了李家老六房“家”字辈三兄弟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他们是李昭庆的第四代孙,现居海外,都是亿万富翁,且深居简出,颇为神秘,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家昶和李家景兄弟,年纪轻轻便离开父母到了香港,身上只有几十美金,一切从头学起,经过十数年的努力,成为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从国内到国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李家昶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们还曾一起闯荡非洲,旗下企业有环球钢铁厂、环球搪瓷厂、西茂钢铁厂、捷丰纺织印染厂等等。李家曙1927年出生,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始创业时什么杂活都干过,从香港到新加坡,从银行业、纺织业到矿业,甚至还在马来西亚的原始森林里开过钨铁矿。他凭借自己的打拼,硬是闯出了一片天地。

  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绵延数百年,繁衍十几代,现在的李氏后裔以道、永、昌辈居多,遍布海内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2
李道增(1930.1.19 -),建筑设计方法与理论专家。出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省合肥市人,清末重臣李鸿章后裔。1952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市首都规划委员会建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经迈(1876-1938),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人,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李鸿章的小儿子(排第3)。清光绪31年(1905)任出使奥地利大臣。次年授光禄寺卿。三十三年归国,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按察使。宣统二年(1910)以随员往日本、欧美考察军事。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经商为业,其善理财,遂使资产万贯,闻于一时。后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失败后返回上海。1938年6月逝世,时年六十三。
李经羲(1860-1925),安徽合肥人。字仲山,又仲仙,号悔庵,又有仲宣、仲轩、宓生等称,晚号蜕叟。晚年在苏州筑宅,室名蜕庐。李鸿章弟李鹤章的第三子。清末最后一任的云贵总督。李经羲于光绪五年(1879)以优贡捐奖道员,1887年6月,任四川永宁道,后任湖南盐粮道、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职。光绪二十七年(1901)升为广西巡抚,旋调云南巡抚。1902年12月署贵州巡抚。1904年5月,调任广西巡抚。1905年冬任安徽铁路矿务总理。1907年病免。1909年2月,升任云贵总督。
第2个回答  2016-05-02
长子李经方是职业外交官,在他死后出任驻欧洲的大使,;次子李经述韬光养晦准备接李鸿章的班;庶出的三子李经迈曾任钦差出使奥国。子孙中还有驻日、驻英、驻美、驻奥、驻比、驻秘鲁、驻墨西哥、驻缅甸的公使一大堆。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藕是张爱玲的祖母
李家瓛先生是解放军外语学院的英文教员,2002年病故于上海。李鸿章之重孙。
李道豫(Li Daoyu,1932年8月——),男,汉族,安徽合肥市人。李鸿章的从孙,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大使。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入外交部,历任外交部国际司科员、副处长。
李国秦(1902-),民国名媛,是李鸿章的侄孙女,其父是李鸿章大哥李瀚章的第七子李经沣(1881-1941)。
第3个回答  2016-05-02
哪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