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温度的温度数据

如题所述

地表温度就是地面的温度,太阳的热能被辐射到达地面后,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热,对地面的温度进行测量后得到的温度就是地表温度。现有的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大致有一下四种:大气校正法、单通道算法、分裂窗算法(劈窗算法)和多波段算法。大气校正和单通道算法需要大气实时剖面数据,单通道算法适用于只有一个热红外波段的数据。如LandsatTM/ETM数据;劈窗算法适合于两个热红外波段的数据,如MOAA-AVHRR何MODIS;多波段波段算法适合于多个热红外波段的数据,所需参数多,运算复杂且需要白天晚上两景数据,反演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劈窗算法是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地表温度遥感反演方法。本产品就是采用的裂窗算法。地表温度下载http://www.dsac.cn/DataProduct/Detail/20091204

上图是重庆地表温度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8

NASA官网的搜索就可以找到。有图例说明,也有数据说明,不过都是英文版的,但也可以转换成中文。

第2个回答  2021-01-22

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辐射能数量,决定于被太阳放射的量及大气对热线的吸收,空气中的bai灰尘和水蒸气能降低到达地球的辐射能。水蒸气吸收大量的热,潮湿的或多云的大气阻止很多的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清洁干燥的大气通常引起温度急剧的变化,潮湿有云的大气则能使温度的变化减少。除了大气的状况制约太阳辐射能到达地球的数量外,地表特征对地球所保留的辐射能数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地面温度变化,决定于本身的热量收支差额,地面的热量收支可以概括为四项:一是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R),即辐射差额(辐射平衡);二是地面与下层土壤间的热量交换(B);三是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的热量交换(P);四是通过水分的凝结和蒸发进行的热量交换(LE)。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超过地面有效辐射,辐射收支差额R为正值。地面吸收了辐射能转化为热能,温度高于近地气层和下层土壤,于是产生了从温度高的一方指向温度低的一方的热通量,即地面将热量传给空气(P)及下层土壤(B),土壤水分的蒸发也要耗去部分热量(LE),见图3-5a。夜间,地面的辐射收支差额R为负值,地面冷却降温,温度低于近地气层和下层土壤时,P和B热量输送方向与白天正好相反,同时水汽的凝结也要放出热量(LE)给地面,见图3-5b。


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不断地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地面温度与辐射能的收支密切相关。白天太阳和太空的短波辐射(大部分短于2 μm)使地面增温。夜间从地面以长波(大部分长于4 μm)的方式散发能量使地面冷却。地表能量的收入与支出间的平衡,亦可用下列辐射平衡方程来表示:


水分在季节性非饱和冻融土壤中的运动


图3-5 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


式中:Rs为短波辐射收入;α为短波辐射从表面的反射率;R为长波辐射支出量减去从大气的收入量;G和H分别为进入地中和空气的热量;E和L分别为蒸发量和水分汽化潜热。


短波辐射Rs随时间和空间而变,且具有年变化的周期性,由于地表能量收支的周期变化,使地面温度出现了以日和年为周期的波动,图3-6给出了地面温度波动曲线,其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为地面温度的日或年较差,较差的一半称做地面温度的日或年振幅。


图3-6 地面温度的日、年变化曲线

地面温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