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各方面的要求如:强度、要加些什么样的外加剂等。
主要想知道对混凝土强度有多高要求、要加那些外加剂。

4.3 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与施工中的质量监控

(1)首先是对材料进行检验,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拌合现场;(2)严格控制配合比,每天进行2次碎石含水量分析,以便确定拌合水的最佳用量;(3)彻底清除垫层表面的浮砂、浮土和杂物,如局部地段垫层损坏,则清理干净后用二 灰混合料填补并碾压,经洒水后再正式摊铺二灰层;(4)对拌好的混合料进行压实试验,以便确定压缩系数或松散系数,以此确定每个断面的 松铺厚度,由于配合比和材料的差异,每天应首先做松散系数的试验,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摊 铺;(5)摊铺时对宽度、高度、平整度和横坡度进行质量监控;(6)采用饱和洒水碾压,25 t (250 kN)振动压路机第一天压6~8遍,第二天再压4~6遍, 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即成型;(7)通过7天的湿式养生后,工程处进行质量自检,整理有关技术资料,请监理进行检查并 请求弯沉测试。在监理认可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下一工序的施工。

4.4 混凝土面层施工中的质量监控

对材料的质量监控和对配合比的监控前面已论述,此处不再重复。下面主要论述施工过程中 的质量监控。

4.4.1 模板安装的质量监控

首先对中、边桩进行测量放样,按照设计 高程安装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对模板进行实地复测,对有偏差的立即调整,使高程、中线、 边线、顺直度、稳固程度等均符合要求,确认无误后对模板底部空隙用砂浆封堵。第二步是 对浇注厚度进行检查,以每10 m为一个断面,每个断面随机检查3个点,如浇注厚度达不到 设计要求,则要把二灰基层凿低,以满足混凝土浇注厚度要求。最后在模板内侧涂上脱模剂 。

该工序中最应注意如下2个方面:(1)模板外侧一定要有多个支撑环,以便能用它来支稳模板。避免在振捣时挤歪甚至挤垮模 板,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宽度和平直度;(2)应尽量选用高度与混凝土面板厚度一致的模板,如模板高度比混凝土面板厚度稍小时, 应用砂浆认真封堵模板底部空隙,待砂浆有一定强度后才能浇注混凝土,不然在振捣时会严 重漏浆,从而降低混凝土面板的标号。

4.4.2 现场清理

模板安装结束后,应认真清理浇注现场内的泥砂、浮 石和杂物,并且洒一次透水,再请现场监理工程师对模板安装、浇注厚度、材料、设备和 施工准备等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并在检查表上签字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

4.4.3 拌合

在混凝土拌合现场必须有质量监控人员跟班,其职责除严 格控制材料按配合比投放外,还要控制搅拌时间,防止结块水泥袋碎屑、树皮、草根、泥块 等杂物进入料斗,以及负责测试粗细集料的含水量和不定期校正手推车容量,负责做塌落度 试验和做试块等工作。可以讲它是除材料测试以外的第二道关口。

4.4.4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1)摊铺与振捣:由于每5~7 km才设一个搅拌站,所以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多少会出现类似 离 析的不均匀现象,因此,简单的摊平振捣,在靠近模板处往往会出现蜂窝现象。而模板旁采 用人工用铁铲送料并且翻铲拍紧,使模板旁充分填满混合料,再经振捣后就没有蜂窝现象了 。

采用1.1 kW的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要尽量均匀,不能局部漏振,不能碰到模板和传力杆 , 并且不断摸索,掌握在不同气温、不同水泥品种、不同水灰比情况下的不同振捣时间。它是 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

(2)提浆与整平:首先使用2.2~2.8 kW的平板振捣器,以及电动磨盘进行提浆,然后用 1 .1 kW的振捣梁和滚筒进行整平,在最后整平时采用拉动滚筒使其滑行的办法,这种整平效 果较好。它是混凝土表面“美容”的第一道工序。

(3)钢筋安装及检查:纵缝拉杆及施工缝传力杆都必须严格控制其直径、长度和安放间距 ,拉杆应与路中心线垂直,使传力杆与路中心线平行,拉杆与传力杆必须安置水平,振捣时 尽量避免碰撞,以免变位而影响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胀缝角隅及边缘钢筋补强:主筋、结构钢筋的材质、直径、数量、各部位尺寸、弯折 捆扎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要留有足够的保护层,安装完毕立即请现场监理工程师检查 ,当场填写钢筋安装检查表,双方签字确认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注。是防止胀缝两侧 产生裂缝的关键工序之一。

(5)涵洞顶补强钢筋和由于二灰弯沉不合要求而需设钢筋网进行补强的,按监理工程师专 门下的通知进行。

(6)表面整修与防滑;掌握好表面抹平和抓毛的时间;一般应在混凝土终凝前、表面基本 干水后用长45 cm、宽20 cm的木抹反复抹平抛光。在表面抹平的基础上,用手试压混凝土表 面,认为已达到比较理想的凝结效果后再用抓毛器在混凝土表面拉出深2~3 mm、间隔1.5 ~2 cm的横向防滑槽。这是混凝土表面“美容”的最后一道工序。

(7)养生:湿式养生以铺草袋最好,由于钦—陆公路两边均为稻田,因此全路段均采用 稻草覆盖湿式养生。在抹平拉毛后2 h马上洒水,并随后覆盖稻草,再均匀洒水,每日 的洒水次数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总之要保持混凝土湿润,保证水泥的水化反应,按规定应连 续养生14天,期间严禁各种车辆通行,它是确保混凝土路面达到规定强度的关键工序之 一 。

(8)切缝:一般应在浇注完后的第二、三天进行,总之应控制在混凝土终凝后 36~48 h内 进行,这时混凝土强度已达到30%以上,切缝时不会破环其结构和影响其强度,如拖的时间 太长,一方面可能由于水泥收缩而产生细的裂缝,另一方面混凝土强度过高切缝困难。切割 采用金刚石锯片,切缝间距一般为4~6 m,切缝深度一般为混凝土 板厚度的1/5~1/4,缝宽3~5 mm。

胀缝部位的切割是确保混凝土面板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因为一旦切缝与胀缝稍有偏差,在 行车和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局部混凝土面板会被挤裂、挤碎,因此,在施工中胀缝两头应作 好记号,以便切缝和胀缝完全对齐,使胀缝真正起到作用。

(9)拆模: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拆模,大体的控制时间是:当气温高于25℃时, 为36~48 h;温度在10~25℃时,要超过48 h;温度低于10℃时,要超过60 h。拆模要按顺 序进行,不能强撬硬顶,以防损坏混凝土面板的边和角,拆下后的模板要放平,以防变形。

(10)填缝:应在混凝土初步结硬后及时进行,首先用小扁钩认真清理切缝中的泥土和石屑 等杂物,并用水清洗干净,待切缝干后浇填缝料,填缝料品种由监理工程师指定,一般是沥 青砂或沥青麻筋。

(11)路肩:为了保护水泥路面,两边应按监理的规定培路肩,其种类有沥青碎石肩、土路 肩等,路肩高度与面板高度相同,土路肩还要按规定压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12)收缩裂缝的处理:在施工期间,由于气温的骤变、刮大风或切缝不及时等原因,均有 可能产生横向细小裂缝的轻度病害,处理的办法是在裂缝中灌沥青砂。另一办法是在裂隙两 侧割深10~12 cm、宽20~30 cm、垂直于路中心线的平行割缝,凿去中间部分后,放置主筋 为φ10 mm的螺纹钢、水平钢筋为φ6 mm圆钢、间距为10 cm×10 cm的钢筋网补强,然后重 新浇注混凝土。

5 混凝土面层质量自检

在每道工序进行质量监控的情况下,还应对已完工的路面外观进行检查,测量几何尺寸与设 计文件进行核对。检查外观在养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为:(1)路拱横坡度每隔50 m量测一次,允许偏差为±0.15%;(2)路面平整度用3 m直尺量测,每隔100 m测一次,最大离地间隙≯5 mm;(3)路面标高每100 m测一次,允许偏差为±2 mm;(4)相邻两块面板高低差≯3 mm;(5)路面宽度和厚度,每隔50 m量测一次,允许偏差宽度为±3~5 cm,厚度为+10~ -5 mm;(6)纵坡应无波浪,允许偏差为±0.2%;(7)28天试块强度偏差,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95%,抗折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8)钢筋安装位置偏差≯1 cm,传力杆间距和高低偏差≯1 cm而且必须与面板平行。

在自检打分合格的基础上,整理出竣工资料,即可请交通部门的质检站会同业主和监理组进 行试验收或正式验收。

6 结语

我们地矿队伍以前从未涉足过高等级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是名副其实的外行。但是,只要 我们虚心向内行学习,认真贯彻执行公路施工的各种规程规范,坚持开展全员、全过程的质 量管理,切实把好质量管理这一关,我们就能逐步由外行变成内行,就一定能抓出成效来。 钦—陆一级公路路面工程竣工后,经权威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鉴定,整个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成为广西地方高等级公路中唯一一个优良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不知道是用在什么建筑上的,公路还是铁路,什么等级的。
就说公路的吧,基础和墙身基本上就是C25的(公路等级低的一般是C20的),盖板应该是C30的,台帽应该也是C25的。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就是说没有耐久性或防腐要求的话,不用加外加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不知道是用在什么建筑上的,公路还是铁路,什么等级的。
就说公路的吧,基础和墙身基本上就是C25的(公路等级低的一般是C20的),盖板应该是C30的,台帽应该也是C25的。
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就是说没有耐久性或防腐要求的话,不用加外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