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五种:

1、对比分析法

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等效替代法相似。对比法, 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一般有三种对比: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

2、因素分析法

又称经验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指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该方法简单易行,要求价值工程人员对产品熟悉,经验丰富,在研究对象彼此相差较大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缺点是无定量分析、主观影响大。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3、相关分析法

揭示某一矿区钻孔自然弯曲趋势的另一方法是进行相关分析,又称回归分析,即利用数理统计原理,求出反映钻孔自然弯曲趋势的回归方程。通常设孔深为自变量,顶角和方位角为因变量,建立相关关系式这两个相关关系式就代表钻孔顶角和钻孔方位角随孔深而变化的规律。

4、差额计算法

确定引起某个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与"连续替代法"内容相同。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某一个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可应用这一方法计算各个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发生变动的影响程度。在衡量某一因素对于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定只有这一因素变动,而其余因素不变。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一顺序进行替代计算。这种方法是假定各个因素依照一定的顺序发生变动而进行替代计算的, 因此分析出来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

5、比例法

比例法亦称“间接计算法”。它是利用过去两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长期形成的稳定比率来推算确定计划期有关指标的一种方法。

扩展资料

分析法是“综合法”的对称。把复杂的经济现象分解成许多简单组成部分,分别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实质是: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的内在矛盾,并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剔除那些偶然的、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并由此得出一些反映本质的简单规定,以把握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分析法所提供的只是对于经济现象的片面理解,它还不能从总体上、从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来把握经济现象。因此,在分析的基础上,还必须运用综合的方法,使分析得到的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经济现象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有机的体系,这样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经济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适用范围:不易直接证明结论;从结论很显然能推出明显正确的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分析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3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

1、对比分析法

也叫对比分析法或者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对比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对比法, 戏剧常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一般有三种对比:人物对比、场面对比、细节对比。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指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该方法简单易行,要求价值工程人员对产品熟悉,经验丰富,在研究对象彼此相差较大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缺点是无定量分析、主观影响大。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指标分解法等。 因素分析法是现代统计学中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方法,它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分支。

使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研究者把一组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特点等的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能够反映出事物内在联系的、固有的、决定事物本质特征的因素。

因素分析法的最大功用,就是运用数学方法对可观测的事物在发展中所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和联系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得出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其次,使用因素分析法可以使复杂的研究课题大为简化,并保持其基本的信息量。

3、相关分析法

揭示某一矿区钻孔自然弯曲趋势的另一方法是进行相关分析,又称回归分析,即利用数理统计原理,求出反映钻孔自然弯曲趋势的回归方程。通常设孔深为自变量,顶角和方位角为因变量,建立相关关系式这两个相关关系式就代表钻孔顶角和钻孔方位角随孔深而变化的规律。

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要注意两个问题:

在资料上,相关分析要求两个变量都必须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则要求因变量必须是随机的,自变量则不能是随机的,而是规定的值,这与在回归方程中用给定的自变量值来估计平均的因变量值是一致的。

防止虚假相关和虚假回归。在对两个时间数列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时,常因各期指标值受时间因素的强烈影响而损伤了所需要的随机性;也有时两个时间数列表面上似有同升同降的变动,实际上并无本质联系。

对这类资料求出的高度相关系数或回归联系,往往是一种假象。为此,在用相关分析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判断。

扩展资料:

除以上三点常用的还有几点不常用的分析方法:

1、差额计算法:

确定引起某个经济指标变动的各个 因素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方法。与"连续 替代法"内容相同。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 共同影响着某一个经济指标的情况下,可应 用这一方法计算各个因素对该经济指标发生 变动的影响程度。

计算方法是:

在衡 量某一因素对于一个经济指标的影响时,假 定只有这一因素变动,而其余因素不变。

确定各个因素替代顺序,然后按照这 一顺序进行替代计算。(3)将该指标与该 因素替代前的指标相比较,确定该因素变动 所造成的影响。这种方法是假定各个因素依 照一定的顺序发生变动而进行替代计算的, 因此,分析出来的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假定性。

2、比例法

比例法亦称“间接计算法”。它是利用过去两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长期形成的稳定比率来推算确定计划期有关指标的一种方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23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1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三种.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根据实际成本指标与不同时期的指标进行对比,来揭示差异,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的一种方法.在对比分析中,可采取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对比等形式.通过对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业成本的升降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采用对比分析时,应注意本期实际指标与对比指标的可比性,以使比较的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揭示的差异才能符合实际.若不可比,则可能使分析的结果不准确,甚至可能得出与实际情况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结论.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可采取绝对数对比,增减差额对比或相对数对比等多种形式.
  比较分析法按比较内容(比什么)分为:
  (1)比较会计要素的总量
  (2)比较结构百分比
  (3)比较财务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将某一综合性指标分解为各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通过测定这些因素对综合性指标差异额的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采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对企业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采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将要分析的某项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个因素的乘积.在分解时应注意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应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否则,计算的结果就不准确.如材料费用指标可分解为产品产量,单位消耗量与单价的乘积.但它不能分解为生产该产品的天数,每天用料量与产品产量的乘积.因为这种构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材料费用的构成情况.
  (2)计算经济指标的实际数与基期数(如计划数,上期数等),从而形成了两个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的差额,即实际指标减基期指标的差额,就是所要分析的对象.各因素变动对所要分析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影响合计数,应与该分析对象相等.
  (3)确定各因素的替代顺序.在确定经济指标因素的组成时,其先后顺序就是分析时的替代顺序.在确定替代顺序时,应从各个因素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替代的顺序一般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先替代实物量指标,后替代货币量指标;先替代主要指标,后替代次要指标.
  (4)计算替代指标.其方法是以基期数为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各个因素,逐步顺序地替换.每次用实际数替换基数指标中的一个因素,就可以计算出一个指标.每次替换后,实际数保留下来,有几个因素就替换几次,就可以得出几个指标.在替换时要注意替换顺序,应采取连环的方式,不能间断,否则,计算出来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就不能与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异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5)计算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结果与这一因素替代前的结果进行比较,其差额就是这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
  (6)将各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数额相加,应与该项经济指标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即分析对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计算过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设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的.在分析时,若是用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则计划指标与实际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N0=A0×B0×C0
  实际指标N1=A1×B1×C1
  分析对象为N1-N0的差额.
  采用因素分析法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时,各项计划指标,实际指标及替代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指标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实际指标 N1=A1×B1×C1-----------(4)
  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数额按下式计算:
  由于A因素变动的影响=(2)-(1)=N2-N0
  由于B因素变动的影响=(3)-(2)=N3-N2
  由于C因素变动的影响=(4)-(3)=N1-N3
  将上述三个项目相加,即为各因素变动对指标N的影响程度,它与分析对象应相等.
  根据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则,材料费用三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为产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变动对甲产品材料费用实际比计划降低8 000的测定结果如下:
  计划材料费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实际材料费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降低8 000元的影响程度如下:
  由于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3)-(2)=90000-86400=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个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计算时,还可以采用另外一种简化的形式,即差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期数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影响程度.以上述经济指标N为例,采用差额计算法时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于A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A0)×B0×C0
  由于B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B0)×C0
  由于C因素变动对指标的影响=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费用的分析资料为基础,采用差额计算法的结果如下:
  由于产量增加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250)×48×9=-21600(元)
  由于材料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48)×9=3600(元)
  由于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21600+3600+10000=-8000(元)
  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同,但采用差额计算法显然要比第一种方法简化多了.
  3、相关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个指标时,将与该指标相关但又不同的指标加以对比,分析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企业的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依存关系, 在这些指标体系中,一个指标发生了变化,受其影响的相关指标也会发生变化.如将利润指标与产品销售成本相比较,计算出成本利润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产品产量的变化,会引起成本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法找出相关指标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从而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4、差额计算法
  差额计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
  ● 相关比率法 由于项目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的,因而可以将两个性质不同而又相关的指标加以对比,求出比率,并以此来考察经营成果的好坏.例如:产值和工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关系又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资支出完成最大的产值.因此,用产值工资率指标来考核人工费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说明问题.
  ● 构成比率法 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
  ● 动态比率法 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22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问题的表征;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原型启发;
4、已有知识经验;
5、情绪和动机。
【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

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②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多角

度的分析问题解决的方案;③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4)训练学生罗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