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成蟹养殖,在第二次脱壳的时候,脱壳不遂,以致死亡率较高,这是什么原因,怎么防治? 拜求[

脱壳不遂,有些是脚脱不出来,有些脱壳结束后,它的眼睛和触角都失去应有的功能,而在池边浅水区游走.

  警惕螃蟹的"脱壳不遂症"
  笔者在高淳作技术服务期间,碰上了该地区发生大量的螃蟹脱壳不遂的症状,导致河蟹的大量死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河蟹"脱壳不遂症"加以警惕。

  一、脱壳不遂是河蟹的一种常见性疾病。主要的症状一般有如下几种:

  (1)黄壳蟹的伤亡

  "黄壳蟹"是指马上要脱壳的螃蟹,它们主要呈上岸症状,大量的蟹蛰伏在岸边,即使人走过去,它们也不走,它们的体质很弱,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掀开蟹壳,可见有一层黑色的新皮已经长成。

  (2)脱壳中死亡

  螃蟹的背壳与腹部交接处裂开,老壳背在背上,已经有新壳长出;有的螃蟹背壳可以蜕出,但是四肢不能正常蜕出,连着老壳一起而死亡。

  (3)软壳蟹的死亡

  一般指能顺利脱壳,但是脱壳不久后便死亡。死亡时背壳很软又很脆,容易破裂,所以称为"软壳蟹的死亡",这种伤亡的个体都比较大。

  二、影响脱壳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1)水质受污染,溶氧较低,会造成脱壳困难。

  (2)饲料不足,螃蟹长时间呈饥饿状态或受伤有病,因体能不足,蜕一半或蜕不下而停止。

  (3)河蟹脱壳时,需要安静且有水草的浅水区域,水草少往往会影响脱壳。

  (4)饲料中长期缺乏必须的全面的营养,或微量元素(如钙等),可造成脱壳不遂。

  (5)当蟹身上有藻类,纤毛虫寄生时,会影响脱壳。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对河蟹影响就是 :

  ①蜕皮激素分泌过少;

  ②体内缺少钙、磷、矿物质等;

  ③细菌或病毒侵袭河蟹的肝脏和鳃部,造成内脏病变。

  三、针对以上原因,为防止脱壳不遂症于今年再次暴发,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钙;有条件的最好做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磷酸二氢钙与维生素,每月喂螃蟹1-2个疗程,每疗程5-7天。

  2、水体中每半月用一次硬壳宝或强壳宝,15-20天泼洒一次生石灰,补充甲壳所需的营养物质。

  3、早期在水体中用"甲壳清"预防纤毛虫,隔一天用"优溴"全池泼洒,起到先杀虫,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的目的。

  4、可用普乐+三效抗毒+安赛拌饲料内服,促进河蟹恢复体质,合成自身所需的蜕皮激素,从而保证河蟹顺利完成脱壳。

  5、平时用冰小鱼喂养螃蟹的养殖户,为防止小鱼将病菌带给河蟹,在投食前可用"优碘"浸泡半小时再投喂。优碘每瓶盖可浸泡20-30斤小鱼。

  6、高温季节要保持有充足的溶氧,同时保持较高的水位。而在脱壳高峰时,水位应适量降低,防止因水位过高,压强增大而引起脱壳不遂症的发生。另外,河蟹在脱壳时千万不可增加水位,以免造成脱壳蟹的大量死亡。

  7、水草要充足,它既可以为河蟹遮阳,又是其脱壳的良好场所。水草应保证占池塘面积的1/3 -2/3,水草不足的可加种一些水花生、轮叶黑藻、金鱼藻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