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中 为什么取得净利润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呢?如何理解

RT 感激 。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
【例题4】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1200万元取得B公司1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仅有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万元,B公司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预计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A公司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
[答疑编号832050202]
2009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2)调整账面价值
①由于1200>10000t10%,不需要调整
②净利润:07年400万元、08年500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400d8-200d10)t2=8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40t10%=84
贷:盈余公积 8.4(84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6(84t90%)
③资本公积:07年60万元、08年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00t10%=1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0
④分配现金股利:07年200万元(两种方法下处理相同,都冲成本)、08年300万元(07年的)
08年成本法下的处理:
08年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t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500-400)t10%-20=-10(万元)
借:应收股利 300t10%=3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0
贷:投资收益 40
08年分的300万在持股比例为10%的情况下应处理为:
借:应收股利 300t10%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0
而没有上一步,借:长期股权投资,500t10% 50 ?
贷:投资收益,体现在这步中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400d8-200d10)t2=8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40t10%=84
贷:盈余公积 8.4(84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6(84t90%)
故调整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4(40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6(40t9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0
⑤由于4000>(10000+900+100-500)t30%,不调整
请问老师,在本题第一问中,如果当初以银行存款900万元取得B公司10%的股权,那当时的分录如下,对吗?
借:长期股权投资 900
贷:银行存款 900
如果以上分录是正确的,那在09年取得B公司30%的股权时做的分录是: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00
贷:盈余公积 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90
这样做对吗?
【教师91回答】
第二笔分录不正确.09年取得B公司30%的股权时,应将两次投资综合考虑,第一次形成负商誉900-1000=100;第二次投资形成商誉4000-(10000+900+100-500)t30%=850,两次综合形成商誉750,不体现在分录中,分录仍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但在模拟试题33页综合题那里成本法转权益法时,它题目是没给出这个资本公积的,但答案同样是调整了这个公积的,也同样考虑了两次投资间的公允价值的变动,,那这样的处理思路不是和郭老师的观点有矛盾吗??
请问做这类题目的正确思路是怎样的呢?
【教师41回答】
其实不矛盾,实际上郭老师这道题目没有直接给定第二次投资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份额,它是通过一步步计算得到的,而计算的过程就是把我们已经做过核算的净利润、资本公积都考虑了,肯定没有差额了,也就没有资本公积产生了,而模拟试题中的题目不同,它是直接给定的第二次投资当日的公允价值金额,有可能会与我们一步步计算出来的金额不同,那就会有差额,有差额就要调整资本公积,因此原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这道题目的条件没有直接告诉.
成本法下,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做账务处理,只有取得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时,才要确认为投资收益.
但权益法的基本核算原则是,按照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减变动按照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其所有者权益总额增加,因此投资单位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同时确认投资收益;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时,其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因此投资单位要调减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借方确认应收股利.
什么时候需要考虑内部交易形成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什么时候不需要考虑?如果本题中零七年B向A销售商品收入1000万,成本800万,怎么调整?
【教师339回答】
您好:
考虑教材中讲到的要考虑内部交易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权益法核算下),一种是企业集团内部的内部交易.
如果本题中07B向A销售商品,不算内部交易,因为在07年A只占B股份的10%,既不够成企业集团,也不是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
对于增资引起的转换,两次投资之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除实现净损益以外的部分,均应该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而因为减资引起的转换的,除实现净损益以外的部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只有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的,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请问老师;
5.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
由于4000>(10000+900+100-500)t30%,不调整
这里10000+900+100-500=10500怎么就确定是2009年1月1日B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是固定资产的公允和账面不一样吗
【教师45回答】
您好!
此题确实缺少一个条件,应该加上"2009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500万元",否则会存在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需要进一步调整资本公积.不过您的思路是有问题的,并不是说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同形成的,因为10000万元就是公允价值,已经包含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1、从成本法增资为权益法核算时,只有被投资单位两次投资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确说明了有资本公积的变动时才需要调投资单位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答复:不是的,像这种情况,两次公允价值的变动肯定是要调整资本公积的,即包括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比如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增加等等.
2、从成本法减资为权益法核算时,也是只有被投资单位两次投资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确说明了有资本公积的变动时才需要调投资单位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答复:是的,理解正确.如果题目有说明被投资企业资本公积有变化,则投资企业需要作追溯调整.
3、从成本法增资为合并同样成本法核算在做合并调整分录时,不需要被投资单位两次投资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确说明了有资本公积的变动时才需要调投资单位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是只要有除了净利润导致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就要调
投资单位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答复:理解正确.因为这里涉及资产增值的问题,其实与您说的第一种情况中的其他原因导致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要调整资本公积,只是第1情况在个别报表中,而这里要在合并报表中.
请问老师,本题是由成本法增资调整为权益法,但是为什么没有像书上107页-108页那样考虑原投资时到新增投资之间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10000+900+100-500)-10000=500,500*10%=50??两题处理上为什么不同?
【教师324回答】
你好:
这两道题的条件不同,本题是给出两次投资之间影响被投资企业的变化,没有给出再投资时点的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所以按步骤确认.
教材是直接给出再投资时点被投资企业的公允价值,没有给出中间的变化过程,所以要把两次公允价值的变化确认,实际是倒挤出中间的变化.
对于成本法转权益法,有两种情况:
(1)由于增资使得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此时进行追溯调整.对于两次投资之间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额,除了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部分和分配现金股利部分,投资方直接调整相关的损益外;其他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投资方一律按照持股比例计算调整资本公积.教材P107例5-16就属于这种情况.
(2)由于减资使得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此时也要进行追溯调整.初始投资和减资之间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变动额中,除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部分和分配现金股利部分,投资方直接调整相关的损益外;对于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其他变动,除非题目条件告知被投资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使得资本公积增加/减少tt等,此笔变动额投资方需要调整资本公积.题目条件未告知被投资方资本公积账面价值有增减变动,但确实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有变化的,我们认为是资产在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增值或减值等,投资方不做调整.教材P109例5-17就属于这种情况,对被投资方实现净损益及分配现金股利等事项调整完毕后,由于题目中已经说明"B公司未发生其他计入资本公积的交易或事项",故被投资方初始投资和减资期间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就不再调整资本公积.
【例题5】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7500万元取得B公司60%的股权,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仅有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万元,B公司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预计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A公司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出售B公司20%的股权,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7420万元,出售价款3000万元.
[答疑编号832050203]
2009年1月1日(1)出售
借:银行存款 3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473.33(7420t20%/60%)
投资收益 526.67
(2)调整账面价值
①由于剩余5000>10000t40%,不需要调整
②净利润:07年400万元、08年500万元
调整后的净利润=900-(400d8-200d10)t2=8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40t40%=336
贷:盈余公积 336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36t90%
③资本公积:07年60万元、08年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00t40%=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④分配现金股利:07年200万元、08年300万元
08年成本法下的处理:
08年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至本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投资后至上年末止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t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投资企业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500-400)t40%-80=-40(万元)
借:应收股利 300t40%=120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0
贷:投资收益 160
故调整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160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0t9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60
原来成本法下 借:应收股利 120
长投--B 40
贷:投资收益 160
权益法下 借:应收股利 120
长投--B(损益调整) 120
我的调整方法是 借:盈余公积 16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44
贷:长投--B 40
--B(损益调整) 120
对吗???
如果贷方长投--B(损益调整)为160的话,不就成了权益法下分配400万的现金股利,40%为160了吗??
【教师287回答】
您好:
您的处理是正确的.
第一按权益法对初始投资进行调整
第二按权益法对被投资企业净利润.资本公积的变动调整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如果成本法下也确认了投资收益,则将其冲减掉
这样从总体上看按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资本公积,无需直接考虑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
即以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增减变动为主线来调整,从总体上看调整后的投资收益.资本公积总额应与直接按权益法下的金额一直,这样长期股权投资自然也一直,请老师指正,我的总结是否正确?
【教师287回答】
您好:
您的总结是正确的.
【例题6】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3000万元取得B公司4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2007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仅有一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已计提折旧40万元,B公司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A公司预计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400万元,A公司剩余使用年限为8年,净残值为零,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A公司于2009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4000万元取得B公司50%的股权.
[答疑编号832050204]
2009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000
贷:银行存款 4000
(2)调整账面价值
①由于3000<10000t40%需要调整
借:盈余公积 100(1000t1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0(1000t9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22
成本发下,对方发生赢利或亏损,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在权益法下,对方发生赢利或亏损时长要 增加或减少 期股权投资 ,,记住就可以,这是规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