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邮票的来历

最好能100字以内,好的加分

中国为了建立起自己的邮政,大清朝廷决定先委托海关试办邮政。1878年3月23日发布公告,宣告了中国近代邮政的诞生。1878年发行了大清的第一套邮票,即“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简称“大龙邮票”。这套大龙邮票是由美国人马斯设计的,雕刻铜版凸印,由拔拉茂旦雕刻,上海海关造册处承印。大龙邮票全套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暗红色,5分银为橘黄色。图幅为22.5mm×25.5mm,齿孔度为P12 1/2。大龙邮票图案正中是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四周设有四格,上格列英文“CHINA”,两个角写汉字“大清”,底格列英文“CANDARINS”,两个角分别印有表示面值的数字1、3、5。左格分别印有“壹分银”(寄印刷品邮资)、“叁分银”(寄普通信函邮资)、“伍分银”(寄挂号信邮资),右格印有“邮政局”。 中国首套邮票的图案为什么选做“蟠龙”呢?世界上邮票诞生的最初30年里,各国发行的邮票图案大多数都是国家元首肖像,当时也有人提议采用皇帝或慈禧太后的肖像为邮票图案,但朝廷认为邮票用后难免随信乱丢,有失帝王尊严,因而未被采纳。采用龙图,是因为大清朝以黄龙旗作为国旗,邮票上的蟠龙具有国家的象征之意。当时人们称邮票为“龙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1
  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1888 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1899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1912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01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是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而停止发行。
第3个回答  2013-04-27
龙票
第4个回答  2020-12-26

邮票基础知识—邮票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