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有什么名胜古迹

要有名称、详细地点、和特点。

马溪村,在石岐南偏东16.5公里、五桂山镇政府东南4.3公里处。聚落在五桂山主峰南麓呈正方形块状分布。村东有公路南行5公里至三乡镇大布接广珠公路。  
  武侯庙建庙碑记
  马溪村
  依傍五桂山的马溪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马溪或许只是一个陌生偏僻的小山村,但提起客家山歌,一个熟悉而清晰的名字就会浮现眼前———梅州。马溪,这个由梅州五华人客迁过来而建立的村庄,承载着客家文化的印记,一代一代地繁衍着客家山歌,正是这出口能唱、音韵萦绕的客家山歌,使得我们抛开都市的繁华名胜,来寻找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马溪:客家小山村
  古老的村庄布局逐步被打破,月夜下清脆的歌声已渐渐消失,随着都市文明的入侵,马溪村已染上了都市的尘埃,一条水泥路直通村口,大小的车辆穿插其间,然而马溪村深处依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那纯朴的客家民风依然吸引着慕名前来的都市人。
  马溪村在翠山公路边上,刚下车,就看到马溪牌坊,一条南北向的水泥路串通其中。水泥路边绿意浓郁,青拔挺翠的大榕树底下,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伯挨着坐在石板凳上乘凉,操着一口杂有粤语的客家话,谈论桑田农事。几个顽童塘边垂钓,嬉笑间打打闹闹,悠然自得。
  马溪村虽然融汇都市的文明,村庄的建筑也以现代楼房为主,但放眼远看,仍有一些古老的建筑保留下来。同样,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好客热情的古老遗风,依然影响着现代马溪人的生活,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可以看到古老纯朴的民风。随意走进一户农家,主人都会热情地邀请你进家看看;都会如数家珍地向你介绍自家宅子的历史和渊源。
  一位82岁高龄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自己过去事迹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讲起了马溪村的历史。他告诉记者,马溪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当年祖先从五华途迁中山的过程中,看到马溪这个地方依山傍水,认为是一个风水宝地,就定居下来,经过一代代的繁衍发展,形成了今天的马溪村。据《中山地理志》记载“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华县古庆云迁此。建村于茅草丛生的山冈旁,初称茅边埔。后因地形似马鞭,清乾隆元年(1736年),易名马鞭埔。又因村边有河溪,1949年后改称今名。”武侯祖庙
  马溪牌坊一过,稍稍向前,便是武侯祖庙,外观显得平淡,正楷书写的“武侯祖庙”亦是中规中矩。灰黑的青砖墙体,加上两条渐渐暗化的石柱,和江南合院式结构的房子,构成了村民崇拜的武侯祖庙。武侯祖庙门前的左边的石柱上刻着“三分割据纡筹策”,右边是“万古云霄一羽毛”,祖庙堂内中间位置供奉诸葛亮的雕像。祖庙里还刻着碑文,从中得知这座祖庙建于清咸丰辛酉年(《中山地理志》又说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并在一九四六年小修一次,前后经历143年时间。
  与江南众多的庙宇门前一样,祖庙前面是一口池塘。据村中的人说,祖庙后面的五桂山、池塘和河溪是相铺相成的风水组合,近两百年来,它们默默地保佑着村人平安纳福。池塘边上有一棵樟树,树头长出7棵大树干,几十年来它们风雨相依,度过了很多不平凡的岁月。村人因它们是一棵树头长出的,而且又茁壮成长,便称它们为“七姐妹”。
  雨后娇艳的阳光洒在池塘水面上,只有几名正在垂钓的顽童,现实的宁静与都市的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透过祖庙那灰黑的青砖墙,青翠挺拔的“七姐妹”以及那闪闪的磷光,我们仿佛又听到两千年前卧龙冈上的竹林里,诸葛亮和刘备谈笑风声,划定三分天下的奇谋策略。武侯诞
  在过去年代,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三,马溪村都会举行盛大的祭奠典礼,称作“武侯诞”,这是“献给诸葛亮的祭礼”,其在马溪村老人心目中的地位和热闹程度可以同传统的“中秋节”和“春节”相提并论。七月二十三举行的“武侯诞”对马溪村的孩子来说更像是难得的玩耍机会。
  祭祀费用由村人分摊,钱多者出钱,无钱者出力。据村里老人介绍,在过去每年的七月二十三早上,村民早早就积聚在一起,在“武侯祖庙”杀猪祭祀诸葛亮,抬着诸葛亮的神像出行,祈求诸葛亮保佑马溪村年年风调雨顺,村民出入平安、官运亨通。村里的小孩更是穿游其中,或在祖庙外的空地上嬉闹着,或有帮大人烧火,跟着大人祭祀。在他们眼里,庄严肃穆甚至略带神秘的祭祀大典,更像是一场热闹而有趣的表演。祭祀完毕,就是分猪肉,村人就把象征文运、财运、官运的猪肉带回家后,整个“武侯诞”才算结束。
  “近十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武侯诞’已没往日的辉煌了。现在年轻一代对‘武侯诞’开始模糊了。今年‘武侯诞’也不搞活动了。”82岁的老人望着沉寂的武侯祖庙,担心“武侯诞”会渐渐远离这个客家小山村,只留下空空的“诸葛亮”神牌。客家山歌马溪是客家人的村庄,于是客家山歌吸引他乡之人的目光。我们有幸在村口的榕树下倾听山歌手陈伯讲述了有关客家山歌故事:
  相传村中有一个男子家中贫穷,靠结发妻子辛勤耕种维持家中生活。他山歌唱得好,但很花心,每到夜晚就穿戴着妻子买的草鞋、黄衣带,上五桂山唱情歌,欺骗那些不经世面的小姑娘。妻子知道这回事后,感到很气愤。于是,在一个晚上,丈夫出门后,她就紧跟着丈夫上山。当丈夫吹起口哨的时候,她就唱起山歌,诉说他身上穿戴的来历,家贫与花心。丈夫听后,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已被妻子识破,就羞答答地下山,再也不敢上山唱情歌了。
  陈伯在讲述山歌故事的时候激情膨湃,将手指放在嘴里,吹起口哨,悠然地唱起山歌:“三人同日去睇花,百夜余年共一家,禾秆共草同一火,夕阳底下二吨沙。”陈伯说这首歌曲讲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村人耕种劳作的故事。陈伯的歌声引起了村民的共鸣,纷纷顺口唱起山歌来,歌声嘹亮清脆,歌词多为“睇”、“涯”等口头语言,我们虽然听得不是太明白,但一种久违了的情怀突涌心头,为之陶醉。
  “一寻亲夫到码头,涯(我)郎出门妹怄愁,一心都想涯郎转,拆散鸳鸯水上浮。”马溪村里的客家情歌,足以让所到之客浮想联翩。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应该为马溪村的偏僻感到幸运,正是这种偏僻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现代流行音乐对客家山歌的冲击。虽然没有了晚间山岗男女对唱的感人场面,但在平常生活中,村民那顺口而出客家调子,依然透释出那份古老纯朴的民风,从而也使得经历了几千年的客家山歌流传下来。

吹哨子——唱山歌的前奏
  齐唱客家山歌
  老榕树盘根错节
  同根生长的“七姐妹”树
  武侯祖庙
  快乐的村童
  钓上鲜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