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九十是什么?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九十是什么?

九十鲐背。

鲐背之年是古人对九十岁的别称,鲐背泛指长寿的老人。该语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在《愈膏肓疾赋》《东门行寄陈氏》等文中也有记载。另外,辞书《尔雅·释诂》《扬子·方言》《说文解字》也均对这一用法做了解释,尤其在《释名·释长幼》中,明确指出,”九十曰鲐背“。

扩展资料:

《论语·为政》中记载,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解释为,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道了天赋使命;六十岁能够顺应天命;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规矩。” 

八十为耄耋(mào dié),古人用耄耋指八九十岁,常常用耄耋之年来形容人年纪十分大的时候。出自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意思是说老人都能够只因为寿命到头而终结(不因疾病、孤独、贫苦而亡)。 遍施恩泽,连草木虫鱼都能得到好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耄耋

百度百科-二十弱冠

百度百科-耄耋之年

百度百科-鲐背之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5

八十到九十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古时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100岁称期颐。 

此句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

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耋,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

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扩展资料

古代年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22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第3个回答  2013-04-22
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