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摊铺的施工方案?

如题所述

  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方案
  1.施工前准备
  检查下封层的完整性和基层表面的粘结性,对局部基层外露和下封层两侧宽度不足部分应按下封层施工要求进行补铺。以不能整层被撕开为合格对下封层表面浮动矿料应扫至路面以外,表面杂物亦清扫干净。施工放样时恢复中线、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批进行沥青摊铺。摊铺设备、碾压设备等施工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沥青混合料的铺筑
  2.1下承层表面清理
  在铺筑下面层之前,应该扫除基层表面的杂物和浮料。如基层表面局部透层沥青或下封层脱落,则应将脱处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后补洒透性沥青或补做。已铺成的下面层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刚铺筑时间不长,表面没有遭到污染,外露碎石颗粒表面的沥青膜仍较完整。如表面有做防护工程时遗留的拌水泥砂浆的残渣,则应将明显凸出表面的干硬水泥砂浆条块清除。然后再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第二种情况是下面层已铺成较长时间,而且已经遭到污染,表面的沥青膜已被车轮磨耗。如果表面局部有做了防护工程时在表面拌和水泥砂浆留下的残渣。还应将明显高出表面的干硬砂浆条块清除干净,并将一切浮料清扫干净。然后喷洒沥青量约0.3kg/m²的沥青乳液,经增加新铺面层与下层间的粘结。
  2.2沥青混合料运输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采用大于15t的大型自卸汽车运送沥青混合料到摊铺现场。运输自卸车的数量应该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可保证拌和机的沥青混合料(含预选贮存在成品贮料仓内的沥青混合料)及时运送到摊铺现场,并在摊铺机前常保持有2~3车沥青混合料待卸。运输车辆的车厢应打扫干净。为防止沥青混合料与车厢板粘结,在车厢侧板和底部涂1:3的柴油水混合液。在往运料车车厢内装载沥青混合料时,为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颗粒离板现象,应缩短出料口到车厢的料距离。往车厢内装一斗料,车就移动一次位置。在非高温季节、长距离施工时用篷布覆盖沥青混合料,以保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在摊铺现场应凭运料单收料,并检查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如混合料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有无花白料、有无结团或严重离析现象,温度是否在容许的范围内。如混合料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应该废弃不用。已结块或已遭雨淋的混合料也应废弃不用。
  2.3摊铺沥青混凝土
  单幅摊铺:主线采用摊铺单幅施工,上面层施工时与下承层施工时注意错缝,保证面层施工面层中缝刚好能用标线覆盖,达到美观保质的要求。遇到路面弯道加宽部分摊铺时,根据摊铺前标示好的双石灰线,通过人工手动控制摊铺机的自动液压伸缩系统来调节沥青面层的摊铺宽度。
  摊铺机摊铺速度:在摊铺沥青混合料过程中,不应随意变更摊铺机的摊铺速度,更应避免中途停顿。摊铺机应该匀速、不停顿地连续摊铺混合料。应将每天必须的停机中断摊铺位置,选放在构造物一端预定做收缩缝的位置。
  非接触式均衡梁:摊铺下层和表面层——非接触式均衡梁,在摊铺面层时非接触式均衡梁作自动找平装置。作为面层自动找平装置,要求操作手熟练掌握,现场管理人员协控。
  3.摊铺机操作
  摊铺机的合理操作是影响面层平整度和密实度的另一重要因素。
  为达到保持摊铺机匀速和不停顿作业,确保摊铺速度和摊铺质量这一要求,必须做到连续供料。因此,要选择适当的螺旋分料器的转速和进料半闸门开度。
  3.1熨平板的预热
  熨平板必须清理干净,调整好熨平板的高度横坡后,预热熨平板。熨平板的预热温度应接近沥混合料的温度。熨平板不预热,沥青混合料会粘结在底板上并破坏摊铺层的平整度。反之,熨平板过热会使熨平板变形和沥青焦化,影响面层平整度和强度。通常每天开始摊铺前,摊铺机前有约三辆满装沥青混合料的自卸车待卸。应将最后到达的自卸车(通常沥青混合料的温度较高)先向摊铺机供料。
  3.2自卸汽车卸料
  测量沥青混合料的温度符合要求后,第一辆自卸车缓慢后退到摊铺机前,轻轻接触摊铺机后,挂空挡,向摊铺机受料斗中缓缓卸料,直到受料斗中料满即停止卸料。
  摊铺机边受料边将混合料向后输送到分料室。摊铺机按事先确定的行驶速度3m/min起步摊铺混合料。摊铺机起步时应控制好熨平板的标高,同时应有两人专门看护传感器,在采用非接触式均衡梁的情况下,每个探头下都需要有人执竹帚及时扫除散落在探头下的混合料颗粒和其它异物,以保证摊铺的平整度。同时也要派专人拿3米靠尺,每20米检测3次,并对检测数据及时反映给现场负责人。对平整度超过2毫米的,要找出原因,及时修正和管控。
  摊铺机起步后边摊铺沥青混合料边推动自卸车前进,同时自卸车继续向受料斗中卸料,第一辆车应尽早卸完料和立即开走,第二车辆应尽快后退到摊铺机前并及时向摊铺机喂料,使新料与受料斗中陈料混和。第二辆自卸车后退到离摊铺机20cm~30cm时即停止并挂空档,同时准备卸料。摊铺机继续前行摊铺混合料,接触第二辆料车并挂空档,同时准备卸料,摊铺机继续前行摊铺机受料斗缓缓卸料。在摊铺过程中还应及时调整摊铺宽度,应避免沥青混合料不足和过量现象。
  4.接缝处理
  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缝(工作缝)两种。接缝处理不好,极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平整度不好,产生下洼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处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
  为使接缝位置得当,应在已铺层顶面顺路面中心线方向在2~3个位置先后放一3m直尺并找出表面纵直或已铺层度开始发生变化的断面(已铺层表面与3m直尺底面开始脱离接触处,然后和锯缝机沿此断面切割成垂直面,并将切缝一侧已铺层不符合要求的部铲除(也可以人工或机械铲除不符合要求的尾部、形成毛接缝)。此工作在铺筑层碾压结束后的当天完成。
  5.碾压
  5.1沥青混凝土压实度的重要意义
  碾压是保证沥青混凝土的质量使其物理力学性质和功能特性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也是沥青面层施工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合适的符合要求的碾压既能使沥青面层达到高的压实度,又能使沥青面层有良好的平整度。
  5.2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
  碾压时沥青混凝土能达到的密度压实度主以下因素:碾压温度、碾压层的厚度、碾压机械配备等。
  5.3碾压程序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初压、复压和终压。
  5.3.1初压:第一阶段初压习惯上常称作稳压阶段。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摊铺机的熨平板前已经过初步夯实击压实,而且刚摊铺成的混合料的温度正常施工时不低于125℃,低温施工时不低于135℃,因此只要用较小的压实功能就可以达到和稳定压实效果。拟用6t~8t的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2km/h左右的速度进行碾压2~3遍。碾压时驱动轮在前静压匀速前进,后退时沿前进碾压进的轮迹行驶并振动碾压。
  5.3.2复压:第二阶段复压是主要压实阶段。在此阶段至少要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因此,复压应该在较高温度下并紧跟在初压后面进行。复压期间的温度不应低于130℃。通常用双轮振动压路机(用振动压实)和16t以上的轮胎压路面同时先后进行碾压。碾压遍数参照铺筑试验段时所得的碾压遍数确定,通常不少于8遍。碾压方式与初压相同。
  5.3.3终压:第三阶段终压是消除缺陷和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最后一步,由于终压要消除复压过程中表面遗留的不平整,因此,沥青混合料也需要有较高的温度。终压常使用静力双轮钢轮压路并应紧接在复压后面进行。终压结束时的温度不应低于沥青面层施工规范中规定的70℃,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如不低于80℃)下结束终压。
  5.4接缝的碾压
  接缝的碾压是碾压工序中的重要一环。首先在接缝的表面上使用少量沥青进行涂抹。碾压时,横向接缝应先用双刚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即垂直于路面中心线)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应主要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混合料层的宽度不超过20cm。接着每碾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约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碾压为止。然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向。纵向接缝时,加铺另半幅前应涂洒少量沥青,摊铺时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铲走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碾压时由边向中碾压留下100-150mm,再跨缝挤紧密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7
1 施工放样
按设计铺筑宽度标划施工大样线, 对调控点、变坡点等特殊点作出明显的标识, 用石灰标出每台摊铺机行车线, 下面层采用每台摊铺机走双基准线的方式控制纵、横坡度, 以确保平整度。即在路面两边悬挂钢丝基准线, 在摊铺机的另一边按挂线标高每5 m 间隔摆放承插式铝合金基准梁。在铺段每10 m 设一基准线立柱, 按施工标高悬挂基准线, 确保基准线立柱牢固, 不得松动。为保证基准线紧绷, 紧线器上安装测力装置, 使基准线
拉力不小于800 N , 下垂度不大于1 mm , 并使紧线器的间距不大于200 m。使用的基准线钢丝绳直径不大于3mm , 以2~ 2. 5mm 为宜。在路面横坡变化处、较小平曲线内等特殊地段, 视具体情况, 基准线立柱间距加密到5 m。在基准线悬挂后, 由专人对基准线标高进行复测, 在施工中随时检测基准线标高。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以路缘石边缘线作为施工大样线, 按厚度和横坡控制摊铺, 即在摊铺机上安装浮动基准梁控制高程和厚度。浮动基准梁长12 m , 为定型产品, 用已铺筑的基层作为基准面, 采用多点均衡原理, 可以纠正基层中平整度不足的地方, 以提高平整度。
2. 2 透层沥青和粘层沥青的洒布
透层和粘层沥青均采用沥青洒布车喷洒, 其用量为透层沥青1. 1 kg·m2, 粘层沥青0. 9~ 1. 0 kg·m2。在正式洒布前, 通过试洒确定洒布量是否控制准确。用大托盘测试计算每平方米洒布量, 如洒布量大于或小于设计用量, 应反复调整沥青喷嘴大小和车速, 直至符合要求。在正式洒布时, 按试洒确定的喷嘴大小和车速一次浇洒均匀。对边角地带, 路缘石及井壁等构造物外侧洒布不到的地方, 人工利用喷枪补洒或涂刷。
洒布透层沥青时, 如基层完成时间较长, 表面过分干燥, 则应对基层清扫干净后, 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 并使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为确保透层沥青充分渗透, 并使乳化沥青水分蒸发, 完全破乳, 透层沥青应在沥青碎石层施工前至少24 h 浇洒, 浇洒后即洒布用量2~ 5 m3.1000 m2 的石屑, 并用轻碾稳压一遍。当风力过大或气候连续3 h低于15 ℃时不得进行喷洒, 当即将降雨或基层面潮湿时不得喷洒。对于粘层沥青, 在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后即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2. 3 配合比确定
在路面每层正式大规模施工前, 先铺200m试验路段, 以验证预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 机械设备是否配套适用, 操作工艺是否满足要求, 从而确定大规模施工中所采用的虚铺系数、沥青混合料各阶段应控制的温度、拌和时间、矿料级配、沥青用量、摊铺速度、压路机类型、压实工艺、碾压速度及遍数等技术参数, 并对施工方案、机械组合、
操作工艺等进行修正。在试验路段施工前, 必须完成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调试工作。
( 1) 目标配合比设计 
由工地试验室进行。由于工程区域内石料大部分为酸性石料, 因此应先确定矿料配合比, 使初配的矿料合成级配接近规范要求的中值, 后确定沥青用量, 根据参考沥青用量选定一个接近中值的百分比, 再上下变化两组沥青用量, 每组间隔0. 3%。用控温自动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机拌制混合料, 按照试验操作规程要求制作5 组试件, 进行马歇尔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 根据各项试验指标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并进行车辙试验以验证所确定的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
( 2) 生产配合比调试 
按照目标配合比, 在试验室监控下由拌和厂进行实际试拌。在试拌前, 对沥青拌和设备的计量系统、测温系统、沥青喷洒量等功能部位进行校核, 确认各部件运转正常、计量准确后, 根据目标配合比及对冷料仓流量测试结果, 先行调试各冷料, 再对拌和设备二次筛分后进入各热料仓的材料取样筛分, 重新合成材料配比以达到较优曲线, 以此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干拌合成料后进行筛分验证, 同时反复调整冷料比例, 达到供料均衡, 以此确定生产配合比, 取目标配合比最佳沥青用量及最佳沥青用量±0. 3% 三种沥青用量试拌进行观察比较, 并以各种试拌沥青混合料制作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 综合选定满足规范各项指标要求的最佳生产用沥青用量。
在试拌时, 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加热温度, 沥青导热油提前一天加热, 普通AH270 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 1 70 ℃, 矿料(不含矿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