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抢救药品的顺序"一肾二异三阿拖..."的因由。

为什么肾上腺素是排在抢救药品的第一?为什么这些药品要这样排序呢?它这样排序的原理是什么?

抢救药品常识 心三联(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
呼三联(洛贝林、回苏灵、可拉明)
老三联针: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新三联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但经查阅相关资料有些说回苏灵已淘汰)
肾上腺素:
\【别名】 副肾碱;副肾素 ,盐酸肾上腺素
【外文名】Adrenaline
【药理作用及用途】
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传导加速和心率增快。激活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β2受体,尤其是肾动脉明显收缩,骨骼肌和冠状动脉则扩张。激动支气管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作用于肝和脂肪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和脂肪分解,升高血糖。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适应症】 抢救过敏性休克;抢救心脏骤停;治疗支气管哮喘;制止鼻粘膜和牙龈出血等。

【用量用法】
1.常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由于本品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也可用于0.1~0.5mg缓慢静注(以等渗盐水稀释到10ml),如疗效不好,可改用4~8mg静滴(溶于5%葡萄糖液500~1000ml)。 2.抢救心脏骤停;可用于由麻醉和手术中的意外、药物中毒或心脏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以0.25~0.5mg心内注射,同时作心脏按摩、人工呼吸和纠正酸血症。对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亦可用本品配合电除颤器或利多卡因等进行抢救。 3.治疗支气管哮喘:效果迅速但不持久。皮下注射0.25~0.5mg,3~5分钟即见效,但仅能维持1小时。必要时可重复注射1次。 4.与局麻药合用:加少量(约1:20万~50万)于局麻药(如普鲁卡因)内,可减少局麻药的吸收而延长其药效,并减少其毒副反应,亦可减少手术部位的出血。 5.制止鼻粘膜和牙龈出血:将浸有(1:2万~1:1000)溶液的纱布填噻出血处。 6.治荨麻疹、枯草热、血清反应等:皮下注射1:1000溶液0.2~0.5ml,必要时再以上述剂量注射1次。

【注意事项】
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外伤性及出血性休克、心脏性哮喘等忌用。 2.用量过大或皮下注射时误入血管后,可引起血压突然上升而导致脑溢血。 3.常见副作用为心悸、头痛,有时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 4.每次局麻使用不可超过300μg,否则可引起心悸、头痛、血压升高等。 5.在使用本品抗休克以前,首先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规格】
1.注射液:为盐酸肾上腺素或酒石酸肾上腺素的无菌溶液,每毫升中含肾上腺素1mg,氯化钠8mg。

阿托品:
【别名】 阿托品,硫酸阿托品
【药理作用】 为阻断M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包括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血管循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跳加快;散大瞳孔,使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
【药代动力】 本品易从胃肠道及其他粘膜吸收,也可从眼或少量从皮肤吸收。口服1h后即达峰效应t1/2为3.7~4.3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4%~22%,分布容积为1.7L/kg,可迅速分布于全身组织,可透过血脑屏障,也能通过胎盘。一次剂量的一半经肝代谢,其余半数以原形经肾排出。在包括乳汁在内的各种分泌物中都有微量出现。
【适应症】 在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1)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成人每次1~2mg,小儿0.03~0.05mg/kg,静注,每15~30分钟1次,2~3次后如情况不见好转可逐渐增加用量,至情况好转后即减量或停药。(2)治疗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现严重心律紊乱时,立即静注1~2mg(用5%~25%葡萄糖液10~20ml稀释),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mg,15~30分钟后再静注1mg。如病人无发作,可根据心律及心率情况改为每3~4小时皮下注射或肌注1mg,48小时后如不再发作,可逐渐减量,最后停药。(3)治有机磷农药中毒:①与解磷定等合用时: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60分钟1次;对严重中毒,每次静注1~2mg,隔15~30分钟一次,至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并改用皮注。②单用时:对轻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0.5~1mg,隔30~120分钟1次;对中度中毒,每次皮下注射1~2mg,隔15~30分钟1次;对重度中毒,即刻静注2~5mg,以后每次1~2mg,隔15~30分钟1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和延长间隔时间。(4)缓解内脏绞痛:包括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肾绞痛、胆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每次皮下注射0.5mg。(5)用为麻醉前给药:皮下注射0.5mg,可减少麻醉过程中支气管粘液分泌,预防术后引起肺炎,并可消除吗啡对呼吸的抑制。(6)用于眼科:可使瞳孔放大,调节功能麻痹,用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用1%~3%眼药水滴眼或眼膏涂眼。滴时按住内眦部,以免流入鼻腔吸收中毒。
【注意事项】 (1)常有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谵语、惊厥。(2)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病人禁用。(3)一般情况下,口服极量,1次1mg,1日3mg;皮下或静脉注射极量,1次2mg。用于有机磷中毒及阿-斯综合征时,可根据病情决定用量。
【中毒解救】用量超过5mg时,即产生中毒,但死亡者不多,因中毒量(5~10mg)与致死量(80~130mg)相距甚远。急救口服阿托品中毒者可洗胃、导泻,以清除未吸收的阿托品。兴奋过于强烈时可用短效巴比妥类或水合氯醛。呼吸抑制时用尼可刹米。另外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0.5~1mg,每15分钟1次,直至瞳孔缩小、症状缓解为止。
【规格】 片剂:每片0.3mg。注射液:每支0.5mg(1ml);1mg(2ml);5mg(1ml)。滴眼剂:取硫酸阿托品1g,氯化钠0.29g,无水磷酸二氢钠0.4g,无水磷酸氢二钠0.47g,羟安乙酯0.03g,蒸馏水加至100ml配成。

利多卡因:
【别名】 赛罗卡因;昔罗卡因 ,利多卡因
【外文名】Lidocaine, Xylocaine
【适应症】
局部麻醉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比它长1倍,但毒性也相应加大。 1.用于阻滞麻醉及硬膜外麻醉。 2.用于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早博。
【用量用法】
1.局部麻醉:阻滞麻醉用1%~2%溶液,每次用量不宜超过0.4g。表面麻醉一般用1%~2%液,喷雾或蘸药贴敷,1次总量不超过0.25g。浸润麻醉用0.25%~0.5%液,每小时用量不超过0.4g。硬膜外麻醉用1%~2%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0.5g。阻断麻醉用0.5%液,于神经干附近可用1%溶液,疗效较普鲁卡因好。 2.治心律失常:每次静注每千克体重1~3mg,注射速度可较快。若无效,10~15分钟可再注射同量1次,同时取100mg,加于5%~10%葡萄糖液100~200ml内作静滴。1次治疗总量每千克体重4~6mg
【注意事项】
1.利多卡因的毒性约为普罗卡因的1~2倍。若迅速大量吸收时,常引起抽搐;但有些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而不是兴奋。全身反应和普罗卡因相同。 2.静注时,可有麻醉样感觉、头晕、眼发黑。若将药静滴,可使此症状减轻。 3.心、肝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量。 4.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对本品过敏者、有癫痫大发作史者、肝功能严重不全者以及休克病人禁用。
【规格】 针剂:每支0.2g(10ml)、0.4g(20ml)。

洛贝林:
【别名】洛贝林;祛痰菜碱 ,盐酸山梗菜碱

【外文名】Lobeline ,Lobeline Hydrochloride, Inflatine, Lorbon, Racemic, Unilobin

【适应症】
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引起的窒息、吸入麻醉剂及其它中枢抑制药(如阿片、巴比妥类)的中毒及肺炎、白喉等传染病引起的呼吸衰竭。

【用量用法】
皮下注射、肌注成人1次3~10mg(极量1次20mg,1日50mg,儿童1次1~3mg)。 静注成人1次3mg,极量1日20mg;儿童1次0.3~3mg。必要时每30分钟可重复1次。

【注意事项】 静注须缓慢;大剂量可引起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呼吸抑制,甚至惊厥。

【规格】 注射液:每支3mg(1ml);5mg(1ml); 10mg(1ml);20mg(1ml)。

可拉明:
【别名】 二乙盐酸胺;可拉明;盐酸乙胺 ,尼可刹米
【外文名】Nikethamide ,Coramine
【适应症】 用于中枢性呼吸及循环衰竭、麻醉药、其他中枢抑制药的中毒急救。
【用量用法】 皮下注射、静注或肌注,每次0.25~0.5g。
【注意事项】 大剂量可引起血压升高、心悸、出汗、呕吐、震颤及肌僵直,应及时停药以防惊厥。 口服、注射吸收好。
【规格】 针剂:每支0.375g(1.5ml);0.50g(2ml)。

回苏灵:
【别名】 回苏灵 ,二甲弗林
【外文名】Dimefline ,Remefline, Rec7076
【适应症】 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麻醉药、催眠药所致的呼吸抑制及外伤、手术等引起的虚脱和休克。
【用量用法】
1.肌注:每次8mg。 2.静注:每次8mg,以葡萄糖溶液稀释混合后缓慢注入。重症病人可用至16~32mg。静滴以注射用等渗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稀释。
【注意事项】
1.有恶心、呕吐、皮肤烧灼感等。剂量过大,可引起肌肉震颤、惊厥等。 2.应准备短效巴比妥类(如异戊巴比妥),作惊厥时急救用。 3.静注速度必须缓慢,并应随时注意病情变化。 4.有惊厥病史、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
【规格】 注射液:每支8mg(2ml) 补液原则
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 NaHCO3(ml)=(22 – 测得的HCO3ˉ)* 0.5*1.7*体重(kg )(有写0.6)
=(22 – 测得的HCO3ˉ)*体重(kg )(5%SB 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 SB 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 *体重(kg)*0.6 (1mmol K=0.8ml 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140-测得血钠) *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140)*体重*4(kg)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120ml/kg;中度脱水:120-150ml/kg;重度脱水:150- 180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 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补充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100ml5%碱稀释为1.4%碱:100/4=25,100-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补钾:每100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
“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 “一”定补液量
轻30-50ml/kg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100 ml/kg
重100-120ml/kg
继续损失量 丢多少
补多少腹泻病 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 60-80ml/kg/da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 :3 :1溶液(1/2张)
累积损失量 脱水性质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继续损失量丢什么
补什么腹泻 1/3-1/2张

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 1/4-1/5张溶液

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8-12小时内,8-10ml/kg/h
轻中度脱水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l/kg/h

(脱水程度)
一步:扩容阶段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300ml),30-60分钟
重度脱水分三步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同上
电解质的补充1、钠2、钾 3、钙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
1、按公式计算
2、按提高5mmol/L CO2CP计算

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 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
(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
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154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142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103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
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
(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
几种混合液的简便配制 (ml)

溶液种类 5%(10%)GS 10%NaCl 5%SB
1:1液 500 20
1:4液 500 10
2:1液 500 30 47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注:为了配制简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用整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液。

2:6:1液 500 10 16
2:3:1液 500 15 25
4:3:2液 500 20 33

2:6:1液 100 2 3
2:3:1液 100 3 5
4:3:2液 100 4 7

液体 G S 盐 5%SB 张力
2∶3∶1 100 3 5 1/2
4∶3∶2 100 4 6 2/3
2∶1 100 7 9 等张
1∶1 100 5 1/2
1∶4 100 2 1/5
1/3张液 100 3 1/3
1/4张液 100 2.5 1/4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

5%GS 0.9%NaCl 1.4%SB 渗透压 用途
2:1含钠液 2 1 等张 重度脱水扩容酸
2:3:1溶液 3 2 1 1/2张 等渗性脱水
4:3:2溶液 3 4 2 2/3张 低渗性脱水
2:6:1溶液 6 2 1 1/3张 高渗性脱水
(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
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 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
1 :4液指NS 1份,GS 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210/3=70ml,70*2=140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 5%NaHCO3和70-17.5=52.5ml 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700/9=77.7-80,80*4=320ml盐,80*3=240糖,80*2=160碱(1.4%NaHCO3)相当于160/4=40ml 5%NaHCO3和160-40=120mlGS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3:2:1液,900/6=150,150*3=450糖,150*2=300ml盐,150ml碱(1.4%NaHCO3)相当于150/4=37.5ml 5%NaHCO3和150-37.5=112.5ml GS 112.5+450=562.5ml GS
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 15ml.

五、小儿补液目的
1 调节循环系统液体量
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额外损失量
2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PH,K+,Na+ ,Clˉ,Ca2+, HCO3ˉ
胶体渗透压
[静脉输液的目的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关键
一、液体量:
影响因素:修复,生长发育;
术后低蛋白血症;
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
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
日需量:10kg 10kg 10kg
100ml 50ml 20ml
每100ml液体: 10%glucose 80ml 0.9%N.S 20ml 10%KCl 1.5ml
术后当天液体量为需要量的70% ,应包含止血,抗感染,维生素等
若术中检查或术后钾低则可立即补钾,否则……一般术后第一天开始补钾(禁饮食者)
术后第一天补全量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相关
如:轻度中度重度
5%体重 5-10 10-15
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 Cl- Na+ K+ P均高HCO3ˉ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所以:
1 24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
2 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100ml/kg
3 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100-120ml/kg
4 4天内不补Na+ Cl- 可补NaHCO3 和、7天内不补K+
5 1-2天内不补电解质
二、能量:0--1岁 100kcal/kg 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
三、电解质
1. 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钠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4
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
2. 低钾时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钾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0.6
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
3. 10%葡萄糖酸钙 0.3ml/kg*d
输血后常规要补钙 10%葡萄糖酸钙 1ml/100ml血
4. 25%硫酸镁0.2-0.4ml/kg*次(成人4-10ml/次)1-2次/周用5% or.10%GS稀释成1%浓度后缓慢静滴。
四输液速度
婴幼儿7-9ml/kg*h(2gtt/min)
心衰<6ml/kg*h
休克约18-20ml/kg*h
成份,输液速度
重度或中度脱水伴外周循环不良者,先用等张2:1液(2份0.9%氯化钠:1份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20 ml /kg,于30min至1h静脉输入。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采用不同液体80~100ml/kg,继续静脉输液纠正累积损失。等渗与低渗脱水,速度可快些按8~10ml/kg*h,一般8~12h补足累积损失量。高渗脱水则需要慢些,于48h补足累积损失量,防止补液过快出现脑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