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的《菊花》翻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首,越简单越好,顺带黄巢的简介O(∩_∩)O谢谢

不第后赋菊
【作者】黄巢 【朝代】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译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12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 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 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第2个回答  2013-05-1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1]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2]杀:凋谢。[3]香阵:阵阵香气。[4]黄金甲:金黄色的铠甲,此指菊花的颜色。

以下诗词解释摘自《唐诗鉴赏辞典》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为什麽不用“九月九”而说“九月八”呢?是为了与后面的“杀”、“甲”字叶韵。一个“待”字是充满热情的期待,是热烈的向往。“待”到那一天会怎麽样呢?作者以石破天惊的奇句-“我花开后百花杀”接应上句。菊花开时百花已凋零,这本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这里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凋零)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带着黄金盔甲的菊花。它们散发出的阵阵浓郁香气,直冲云天,浸透全城。想象的奇特,设喻的新颖,辞采的壮伟,意境的瑰丽,都可谓前无古人。菊花,在封建文人笔下,最多不过把它作为劲节的化身,赞美其傲霜的品格;这里却赋予它农民起义军战士的战斗风貌与性格,把黄色的花瓣设想成战士的盔甲,使它从幽人高士之花成为最新最美的农民革命战士之花。正因为这样,作者笔下的菊花也就一变过去那种幽独淡雅的静态美,显现出一种豪迈粗犷、充满战斗气息的动态美。它既非“孤标”,也不止“丛菊”,而是花开满城,占尽秋光,散发出阵阵浓郁的战斗芳香,所以用“香阵”来形容。“冲”、“透”二字,分别写出其气势之盛与浸染之深,生动地展示出农民起义军攻占长安,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02
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 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