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

A城镇中心区面积6平方千米,全部为平原地形,无河流过境,全部采用打井抽取地下水源供应,按照规划习惯,将水源消耗分为生活区(包括商业服务区),工业区,农业区

基本数据:
生活类用地0.4平方千米;
三个基本用地类型的用水指标按当地市城镇用水标准依次为:
农业每年500立方米/亩(每日2升/㎡)
生活每日6升/㎡
工业每日10升/㎡
井的出水量:每口井每天出水300吨
井的数量:根据市现行的规划指标,井的分布密度最高为每200亩一口井

问题解决:
A镇中心区现有20口井,计算还需要打井的数量(1亩约等于666㎡)
A镇镇中心在实际自然条件下,最多可发展工业的规模
再问一道题:有一张长40cm,宽30cm的矩形纸片。
(1)要折成一个底面积600平方厘米的无盖的长方体,该如何裁剪呢?
(2)若裁剪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长方体盒子的体积为y立方厘米,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值范围
(3)若要使长方体的体积最大,试探索x可取的整数值(保留2个有效数字)

每种用地类型每日的需水量;
生活:0.4×10^6×6=2.4×10^6升;
工业:x×10^6×10=x×10^7升;
农业:(5.6-x)·10^6×2=(11.2-2x)×10^6升;
总需水量(体积)=(13.6十8x)·10^6升.乘以水的密度, 总需水量=(13.6+8x)·吨.

若想满足使用需要,则总用水量≤总出水量.

∵总用水量随x的增加而增大(单位面积每日的需水量工业最大),

∴x的最大值决定于总出水量的最大值(前提:总出水量≤地下水得到的补给量)若想提高总出水量,有2种方法: (1)改用大功率的抽水机,提高单口井的出水量.

本方法肯定会使井所在的局部地区地下水人不敷出,致使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局部塌陷等严重后果.而无井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却还很丰富.

(2)多建并

本方法可以使井的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最大限度开发地下水资源.

∴应选择方法(2),且每口井的日出水量不大于360吨,否则会出现方法(1)导致的后果.

那么,究竟该建几口井,怎么建呢?

首先,井的位置应均匀分布在辖区内.

其次,关于井的数量.根据北京市现行的规划指标,井的分布密度最高为每200亩一口井.否则分布过密,相邻两口井它们在地下抽的水却是一个区域的,这样既使每口井的日出水量都不大于360吨,也会出现方法(1)导致的后果.

∵井数=6*10^6m^2/200亩=45(l亩≈666,马坊镇中心区现有20口井),

∴总出水量max=360吨×45=16200吨.

∵总需水量≤总出水量,

∴最大需水量(13.6+8x)×103=16200(吨).于是x=0.325.

结果 :
还要打25口井
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平谷县马坊镇镇中心区最多可以建设0.325平方千米的工业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