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如题所述

铁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它是人体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血红蛋白的核心部分。铁与原卟啉
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中许多有重要功能的酶,如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
化酶、细胞色素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等,均含有与蛋白
质结合的铁。
正常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2~4克,或男子约50毫克/公斤,女子约35毫克/公斤,其中2/3 ~4/5为血红蛋白铁,
其余均为贮存铁。
人对铁的需要量因年龄和生理状况而不同。一个正常的男子或绝经后的妇女,每天从食物中吸取的铁只需补充每天
所排泄或丧失极微量的铁,平均约1毫克。但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对铁的需要量都要
多些。另外,由于食物中铁能被肠道吸收的仅是较小一部分,所以从食物中供应的铁常要比需要量多几十倍。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铁主要来自食物。多数食物中都含有少量铁。食物中铁含量最高者为黑木耳、海带、发菜、
紫菜、香茹、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血、蛋等。人体对各种食物中铁的吸收量是不同的。从动物的肝、肌肉、
血和黄豆等中能被吸收的铁可达15%~20%,而谷物、蔬菜或水果则为1.7%~7.9%。用铁锅做饭菜也能得到相当量
的无机铁。人体从食物中补充的铁只有极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来自红细胞破坏后,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的重
新再利用。胎儿体内需要的铁全部来自母体。在病理情况下,铁可以从药物性铁或输血获得。
铁在体内吸收的机理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整个肠道对简单的铁化合物均能吸收,但以十二指肠的吸收能力最强。人
体对铁的排泄是相当稳定的,因此人体不是通过排泄而是依靠吸收来调节体内铁的平衡。如体内缺铁时,铁的吸收增
多。缺氧、贫血、红细胞生成加速均促进铁的吸收增加;而体内铁过多时,铁的吸收能自动减少。
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浆的铁,或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来的铁,在血浆铜蓝蛋白的催化下变成Fe3+,才能与血浆转铁蛋白
结合,然后被输送至骨髓中幼红细胞或其他各需铁组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有约1/3与铁结合。能够
与血浆铁结合的转铁蛋白总量称为铁总结合力(TIBC)。当血浆(清)减少,铁总结合力就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
铁/血清铁总结合力×100)降低;反之则升高。正常人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5±15)%。血浆转铁蛋白中铁池的总量
不超过3毫克,但每天转换的铁约为30毫克。
进入骨髓幼红细胞的铁聚集成小粒,称为“铁小粒”,这类幼红细胞则称为“铁粒幼细胞”。在幼红细胞线粒体中,铁在
血红素合成酶的作用下,与原卟啉9结合成血红素。4个血红素分子分别与4条珠蛋白链连结而成血红蛋白。血红素合
成后,多余的铁从幼红细胞中被排出,进入巨噬细胞。当幼红细胞内合成的血红蛋白足够时,细胞亦已成熟,此时细胞
核被排出,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当红细胞衰老进入脾脏及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骨髓)时被破坏,将铁释放出来,又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再次被
输送至骨髓幼红细胞内,重新用来合成血红蛋白。多余的铁还可被送至其他需铁的组织,或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的
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蛋白不但具有贮存铁的功能,而且还有保护机体
免于铁中毒的作用。因为游离铁是有毒性的,游离铁与脱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就能防止血液中游离铁浓度过高而
产生中毒反应。铁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被排出体外,而是进入全身的铁代谢池,可以无数次的重新被利用。
铁进入肠道,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后,部分铁进入血浆,部分铁留在肠粘膜细胞内,随着肠粘膜细胞衰老、脱落而进入肠
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是铁的主要排泄途径。此外,铁也通过尿、汗等排出,但量极微小。出血也可使铁丧失。妇
女在来月经时、妊娠和分娩、哺乳时都丧失较多的铁。所以,育龄妇女更容易缺铁。

【正常需要】
正常成人每日需要摄入的铁量约为1-2毫克、排泄1-2毫克以维持体内铁的平衡。

【缺乏】
缺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有人统计在发展中国家高达90%以上,因此,现在的保健食品多已强化铁使其含量增加。
缺铁可使人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不振、皮肤、毛发干燥、无光泽并可导致缺铁性贫血、抵抗力
下降、易患感染。
婴儿及儿童缺铁主要是由于喂养不当,育龄期妇女缺铁主要是生育及月经过多所致,青壮年男性缺铁要注意有无痔疮
及消化性溃疡出血,缺铁性贫血发生于老年人则要考虑有无肿瘤可能。因此,贫血患者应到医院就诊找出病因,盲目
服一般市售补血保健药品有可能掩盖病情,延误治疗。
是否缺铁可通过化验血液诊断,体内缺铁时血清铁蛋白下降,骨髓铁染色细胞内外铁下降。
缺铁的治疗主要是口服补铁,常用的药物有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等。补铁时应忌饮茶叶及其它碱
性药物以免影响铁的吸收。缺铁及贫血症状缓解后应继续服药2-3月时间,以补足体内铁的储存避免症状复发。

【食物来源】
正常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靠合理的饮食给予保证。
动物性食物如肝、肾、血、瘦肉、淡黄、鱼及海产品等含铁较丰富,并易为人体吸收利用。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蛋
黄、海带、紫菜、黑木耳、豆类、叶绿素等含铁量也不低,但人体吸收率不高,主要是因为铁与植酸化合成为不溶
性铁盐。若将动植物食品混合食用,铁的吸收率可提高10%;蛋黄与绿色蔬菜等同食,铁的吸收率也可大大提高。
长期素食的人易患缺铁。母乳中的铁富余生物活性,易于吸收利用,但因为含量甚微,所以婴儿不能单纯依靠乳类
供给铁质。

【特殊用途】

铁、钴和铜三种元素互相间有协同作用,是生成红细胞所必需的。缺乏时会引起贫血。动物性饲料,如血、肝脏、脾
脏、肾脏和卵黄中,植物性饲料,如糠、麸皮、青菜和嫩植物叶中铁的含量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8
铁的生理功能
  1、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部分,而血红蛋白功能是向细胞输送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带出细胞。血红蛋白中4个血红素和4个球蛋白链接的结构提供一种有效机制,即能与氧结合而不被氧化,在从肺输送氧到组织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肌红蛋白是由一个血红素和一个球蛋白链组成,仅存在于肌肉组织内,基本功能是在肌肉中转运禾邰存氧
  3、细胞色素是一系列血红素的化合物,通过其在线粒体中的电子传导作用,对呼吸和能量代谢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细胞a、b和c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能量所必需的。
  4、其它含铁酶中铁可以不可以是非血素铁,台参与能量代谢的NAP脱氢酶和琥珀脱氢酶,也有含血红素铁的对氧代谢副产物分子起反应的氢过氧化物酶,还有多氧酶(参与三羟酸循环),磷酸烯醇丙酮酸羟激酶(糖产生通路限速酶),核苷酸还原酶(DNA合成所需的酶)。
  5、铁元素催化促进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从血液中转运以及药物在肝脏的解毒等。铁与免疫的关系也比有些密切,有研究表明,铁可以不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增加中性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也可使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强。阿胶是我国传统的补血配方,乳酸亚铁是非常好的二价补铁制剂,市场上非常多补血产品将它们单独作为配方来用。而铁之缘片是将乳酸亚铁、阿胶和蛋白锌都作为功效成分,补铁、生血加营养三效合一,能更好的预防和有所改进贫血,增强人体免疫力
第2个回答  2013-04-18
铁是hemoglobin(血红素)、myoglobin及重要呼吸酵素(cytochromes)与其它在的运输和细胞吸中伴演重要角色的酵素的重要成份。

铁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它是人体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血红蛋白的核心部分。铁与原噗林结合成血红素,血红素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中许多有重要功能的酶,如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还原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酸(NADH)脱氢酶等,均含有与蛋白质结合的铁。

正常成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2~4克,或男子约50毫克/公斤,女子约35毫克/公斤,其中2/3 ~4/5为血红蛋白铁,其余均为贮存铁。

人对铁的需要量因年龄和生理状况而不同。一个正常的男子或绝经后的妇女,每天从食物中吸取的铁只需补充每天所排泄或丧失极微量的铁,平均约1毫克。但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对铁的需要量都要多些。另外,由於食物中铁能被肠道吸收的仅是较小一部分,所以从食物中供应的铁常要比需要量多几十倍。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铁主要来自食物。多数食物中都含有少量铁。食物中铁含量最高者为黑木耳、海带、发菜、紫菜、香茹、猪肝等,其次为豆类、肉类、血、蛋等。人体对各种食物中铁的吸收量是不同的。从动物的肝、肌肉、血和黄豆等中能被吸收的铁可达15%~20%,而谷物、蔬菜或水果则为1.7%~7.9%。用铁锅做饭菜也能得到相当量的无机铁。人体从食物中补充的铁只有极小的一部分,而大部分来自红细胞破坏后,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的重新再利用。胎儿体内需要的铁全部来自母体。在病理情况下,铁可以从药物性铁或输血获得。

铁在体内吸收的机理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整个肠道对简单的铁化合物均能吸收,但以十二指肠的吸收能力最强。人体对铁的排泄是相当稳定的,因此人体不是通过排泄而是依靠吸收来调节体内铁的平衡。如体内缺铁时,铁的吸收增多。缺氧、贫血、红细胞生成加速均促进铁的吸收增加;而体内铁过多时,铁的吸收能自动减少。

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浆的铁,或从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来的铁,在血浆铜蓝蛋白的催化下变成Fe3+,才能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然后被输送至骨髓中幼红细胞或其他各需铁组织。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转铁蛋白仅有约1/3与铁结合。能够与血浆铁结合的转铁蛋白总量称为铁总结合力(TIBC)。当血浆(清)减少,铁总结合力就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血清铁总结合力×100)降低;反之则升高。正常人的转铁蛋白饱和度为(35±15)%。血浆转铁蛋白中铁池的总量不超过3毫克,但每天转换的铁约为30毫克。

进入骨髓幼红细胞的铁聚集成小粒,称为「铁小粒」,这类幼红细胞则称为「铁粒幼细胞」。在幼红细胞线粒体中,铁在血红素合成酶的作用下,与原噗林9结合成血红素。4个血红素分子分别与4条珠蛋白链连结而成血红蛋白。血红素合成后,多余的铁从幼红细胞中被排出,进入巨噬细胞。当幼红细胞内合成的血红蛋白足够时,细胞亦已成熟,此时细胞核被排出,成为成熟的红细胞。

当红细胞衰老进入脾脏及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骨髓)时被破坏,将铁释放出来,又与血浆转铁蛋白结合,再次被输送至骨髓幼红细胞内,重新用来合成血红蛋白。多余的铁还可被送至其他需铁的组织,或以铁蛋白、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在肝、脾、骨髓等器官、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铁蛋白不但具有贮存铁的功能,而且还有保护机体免於铁中毒的作用。因为游离铁是有毒性的,游离铁与脱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就能防止血液中游离铁浓度过高而产生中毒反应。铁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上不被排出体外,而是进入全身的铁代谢池,可以无数次的重新被利用。

铁进入肠道,被肠粘膜细胞吸收后,部分铁进入血浆,部分铁留在肠粘膜细胞内,随著肠粘膜细胞衰老、脱落而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是铁的主要排泄途径。此外,铁也通过尿、汗等排出,但量极微小。出血也可使铁丧失。妇女在来月经时、妊娠和分娩、哺乳时都丧失较多的铁。所以,育龄妇女更容易缺铁。
第3个回答  2013-04-17
  铁元素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成年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约为3g~5g,其中2/3集中在血红蛋白内。人体内铁元素的含量虽少,但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铁是人体中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红蛋白之所以能把氧输送到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中去,又把各个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CO2运走,与其组成中含有铁元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中的血液是红色的,也是由于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17
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