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刘备的蜀为什么会灭?

如题所述

 

1.经济决定一切

在关羽挂后,荆洲丢失后,以蜀一地之力已无法确保自身安全,更别提北伐了.

至于诸葛及姜维北伐,其实目的已经从逐鹿中原变成自保.利用全蜀之力来来对西北之地进行打击.让自己能多活几年.

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可以说,粮食限制了发展.而不是人口限制.当时来说,亩产200斤小麦,已经算是丰收了.

后面姜维屯田十年,所剩余的粮食还不够一次北伐,可见当时的粮食产量之低

       2.三分天下,战略错误

新野时,刘备与诸葛三分天下设想,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北方让曹,南方让吴,没错,但自己取荆洲,后取西蜀则是错误的战略.应该是西北之地的凉洲.

以当时冷兵器时代,骑兵在中原/河北来说是最理想的部队.但在新野时,完全可以从上庸出兵到汉中,以当时张鲁的力量,是无法抵抗的.再依托汉中对西凉进行攻略.完全有能力西取西凉,使骑兵有马匹供应.退一步说,不取西凉,按照当时马腾和刘备的奉血诏,应该说能支援刘备的.

结果,战略错误,使北伐没有一次平原对战,无法有效消灭曹魏的力量,使得陇西地区一直无法占领,从而让自己的北伐成空.既花费了大量的储备,却无法得到回报.多次北伐,全是粮食供应不上.一次是马谡没守住街亭(属于用人不当)

       3.至于彝陵之战,刘备原意是想夺回荆洲.否则,以蜀一地之力,根本就无法对抗曹操的.这点.刘备是看得很准.包括诸葛亮,但按照历史来说,那个时候法正死后,诸葛才总领蜀国的,而不是,三国演义上说的诸葛总领蜀国

不幸,刘备失败了,同时,损失的还有蜀80%的兵力.最后,加上南征孟获,最后北伐的兵力只有8W,根本就无法和曹魏对抗.加上当时的蜀道艰险.所以,以8W之兵对抗,根本就无法胜利.

      4.用人之道,诸葛时期,全是荆洲派.西蜀之地的官员全没有.难道西蜀之地就没有一个人才?诸葛的选人眼光确实不怎么的,仔细看下,三国里面除了早期跟随刘备的外,就是荆洲派,法正挂了后,最有名气的李严却去守白帝城.以当时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加上当时东吴的不善攻城,随便一个将都能守住,还需李严去吗?加上李严因粮食不够,不得编谎言东吴进攻.想想看.从白帝送粮食到关西.加上四川全是山区.可想当时粮食的紧张.


蜀国方面

主要原因:1地方偏远.交通极不发达,而且人口较少,地处蛮夷,人才较少,兵力也不足.只有魏国的六七分之一.

2后主的无能.我想不用讲了,要不是诸葛亮死撑住,蜀国灭的更快. (其实也有说法是诸葛亮对刘禅不注重培养,事事亲为)

3荆州失去,刘备新败的沉重打击,元气大伤,政局混乱,要多年才能恢复. 而且也导致由来诸葛亮只能出祁山。

次要原因:1达成不能尽全力.当宦官黄皓乱政时,有几人进谏:刘禅投降时,有几人制止?

2诸葛亮为国常年征战,使百姓负担沉重,民心失去.

3天公不作美,又多次绝好机会,蜀国多错过了.

4与吴国配合不紧密,没见过两方同时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4
①军事实力最弱,诸葛亮死后,蜀国就没有好的将领了。
②领导人太草包。刘禅没有能力,并且亲小人,远贤臣,导致蜀国政治环境差。
③经济实力较弱。蜀国偏距西南一角,凭借天险才能得以苟延。面积狭小,即使有天府之国之称,经济实力也比不过魏吴。
④大势所趋。国家是分久必合的,三家比较,只有蜀国最好欺负。
第2个回答  2013-04-24
蜀各方面都最弱,仅凭天险才坚持。一旦人家突破天险,必被灭。
第3个回答  2013-04-24
刘禅的无能,姜维只顾外事不顾内事,其他前期蜀将都差不多死光了,加上大魏的强盛,能不灭?
第4个回答  2013-04-24
原因很多,刘禅昏庸,诸葛亮太心急,蜀国易守难攻,应该先发展自己国力而不是急于求成,但是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可以理解,再有就是宦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