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炔导电原理

如题所述

聚乙炔导电原理:

聚乙炔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其中的碳原子利用两个电子与旁边的碳原子结合(双键结合),另一个电子与相反方向的碳原子结合(单键结合),剩下的一个电子与氢原子结合,聚乙炔就是由无数个这种结构组成的。

与普通的塑料相比,碳原子由双键和单键交替组成的塑料,具有电子容易流动的性质,如果在其中加入碘等杂质,电子就会被杂质吸引,电子原来所在的位置就会出现空洞,于是,其他电子就会先后流动起来,以弥补这些空洞,从而产生了电流。

扩展资料:

聚乙炔是一种聚合物材料。这种聚合物经溴或碘掺杂之后导电性会提高到金属水平,聚乙炔以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和电活性聚合物等。

聚乙炔包括单双键交替的共轭结构。由于双键不可扭转的性质,聚乙炔的每个结构单元都有顺式和反式两种结构。如果每个结构单元都呈顺式,则成为顺式聚乙炔,反之为反式聚乙炔。两者的电导率分别为10-9和10-5/欧·厘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4
聚乙炔导电原理:
聚乙炔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其中的碳原子利用两个电子与旁边的碳原子结合(双键结合),另一个电子与相反方向的碳原子结合(单键结合),剩下的一个电子与氢原子结合,聚乙炔就是由无数个这种结构组成的.与普通的塑料相比,碳原子由双键和单键交替组成的塑料,具有电子容易流动的性质,如果在其中加入碘等杂质,电子就会被杂质吸引,电子原来所在的位置就会出现空洞.于是,其他电子就会先后流动起来,以弥补这些空洞,从而产生了电流。
第2个回答  2013-04-13
聚乙炔本身有微弱的导电性,和石墨导电原理相似,因为分子间形成了大π键。

掺杂有两种情况:
1,掺入碘单质等,分子间形成了空穴,可以空穴导电,导电性初期随着掺杂浓度升高而升高,某比例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掺入钠等活泼金属,分子间出现了多余的自由电子,可以导电,导电性随着掺杂浓度提高始终提高。

这种掺杂有机物具有半导体的某些特性,被称为半导体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