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表面烧蚀程度减轻了许多,是采用新技术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8

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

这是中国航天的荣耀时刻,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时刻。

细心的网友发现,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表面烧蚀程度减轻了许多,这不经意的细节证明了中国航天的实力和魅力。

我们知道,返回舱经过大气层时会产生摩擦高温,这温度一般情况下有1000到1200度,必须要是特殊材料,方可经受严峻的考验并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好在中国研制耐高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的水平世界领先。

甭说1200度的高温考验,哪怕是2000度、3000度,中国科学家们也是得心应手了。

我看到央视的报道,据神舟十三号返回舱防热结构专项主任工程师梁馨说,他们团队为神舟研制的防热材料有100多种。

君不见美国水星飞船返回舱侧壁采用辐射防热结构,双子 星座 飞船返回舱侧壁采用辐射防热和热沉防热结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用的是低密度的蜂窝增强的烧蚀材料,耐受2000度的高温不在话下。

君不见,中南大学女科学家范景莲教授亲自带队研发出的一款新型耐高温的材料,可承受3000度的高温,未来运用可期!

君不见,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神舟十三号实现了多个首次,航天员王亚平也进行了太空行走,成为了首位在太空中进行舱外活动的中国女性。

新技术成就新高度!

据央媒报道,这次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创新地首次采用了快速返回模式。

以前飞船返回地球,要绕行地球11圈,这次只用了5圈。返回时间由17个小时缩短至约7.5个小时。

总而言之,神舟十三号的圆满成功,我们倍感自豪!

本人认为是我国已较熟练精确掌握了大气层边缘乘波弹跳溅落方式的重返技术方案,其能大大减轻了大气层减速造成的摩擦烧蚀,这项技术到目前为止或甚至领先于美俄。

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而且我们的三位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都身体状态良好。三位航天英雄在我国的空间站中一共工作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任务的时间纪录。

神舟十三号返回舱在这次返回地球地面的过程中,只用了9小时,而之前我们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地面用时是28小时。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返回地面的时间比神舟十二号减少了19小时。

按照之前的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绕地球飞行11圈来对比,这次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绕地球减少到了5圈。

1,快速返回系统。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各种系统协同工作,调节飞船推进舱,使飞船的点火速度进一步加快,同时返回舱的减速效率更高,从而使飞船的安全降落更快的实现。

2,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防热衣”。

在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防热技术上有一种像蜂窝状一样的防热材料,这种防热材料可以通过燃烧带走返回舱和大气层摩擦而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从而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3,利用导热性能好、熔点高、热容量大的钛合金等复合金属材料都是返回舱防热的重要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并且将这些热量储存在外层中,从而保护返回舱内部不受到高温的腐蚀。

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的神舟十三号返回舱表面烧灼程度轻的原因和技术。

神州十三返回舱落地光滑明亮,完整度好。说明返回舱经历大气层的摩擦高温后,表面并没有被烧蚀或熏黑。



这表明中国在耐高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研究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返回舱的表层,可能使用了更先进的隔热材料,这些隔热材料不仅能确保舱内温度平稳,而且脱落有序合理,确保了返回舱最大安全,不会留下当年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返回时,因为机身上某几块隔热砖有问题,导致航天飞机被烧融空中解体的隐患。


中国在研制耐高温材料和隔热材料研究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已不是秘密。中国已研制出高超音速导弹并在美欧众目睽睽下成功发射了数次。按俄罗斯公布它研发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数据,该弹头能以20倍音速滑翔飞行,耐受2000摄氏度高温。



想来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材料的耐受程度也达到了2000度水平。用它来制造神州十三返回舱外壁,完全可以承受返回舱重返大气层时产生的1000—1200度高温。

国家已经官宣了,神舟十三号采用飞行路线规划技术,延长返回时间,降低速度,自然表面烧蚀程度减轻许多!

那当然。致于什么新技术,得问那些顶尖的年轻的中国的爱国的钱学森式的科学家

注意看返回舱,有一面烧蚀较厉害,其他部分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