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霜和隔离霜先用哪一个?

防晒霜和隔离霜先用哪一个?

防晒霜和面霜。先用防晒霜。隔离霜一般在基础护肤之后,化妆或其他保护之前使用。日常护肤的基本步骤:一般用洗面奶洗完脸后,用爽肤水(或爽肤水),再用润肤霜,然后隔离,再防晒。隔离霜一般是将污浊的空气与皮肤隔离,具有防晒、防辐射的作用。但是一般的隔离霜防晒系数低,对皮肤的刺激比一般的防晒霜小很多。所以在不需要重度防晒的时候,一般在基础护肤之后直接涂隔离霜就可以了。紫外线强的时候,需要使用有一定防晒系数的防晒霜。因为系数高的防晒霜一般对皮肤刺激比较大,可以在隔离霜之后使用,增加防晒效果。防晒霜和防晒霜的区别:现在很多隔离霜都有少量的防晒功能,所以隔离霜其实有一定的防晒功能,但是对于夏天来说,隔离霜的防晒功能微乎其微。隔离霜比防晒霜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还能防止空气中的污垢和辐射对皮肤造成伤害;而防晒霜,只起到防晒的作用,没有任何隔离作用。防晒霜是专门用于防晒的护肤品。防晒霜可以防止皮肤被太阳中的紫外线晒黑晒伤。隔离霜属于彩妆中的底妆产品,主要是减少彩妆对皮肤的伤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6
正确的化妆顺序应该是先防晒霜再用隔离。因为防晒霜可以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膜,可以挡住紫外线以及其他物质进入肌肤内部。
【拓展资料】一、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根据防晒原理,可将防晒霜分为物理防晒霜、化学防晒霜。防晒霜需要根据具体的对象来选择不同SPF或PA值的产品,以达到防晒的目的。[1]防晒霜的作用原理是将皮肤与紫外线隔离开来。防晒乳跟防晒霜,主要区别在于物理性状,霜剂一般的含水量在60%左右,看上去比较“稠”,呈膏状; 而乳液,含水量在70%以上,看上去比较稀,有流动性。一般来讲乳液比霜剂清爽,因为水的含量比较高,但配方师仍然可以利用不同的油性成分和增稠剂来调整霜剂的“油腻”程度。所以,还是需要看产品本身。
二、防晒霜,是指添加了能阻隔或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来达到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的化妆品。具体而言,阻隔紫外线的防晒剂一般是指物理性防晒成分,其原理犹如打伞戴帽,可以将照射到人体的紫外线反射出去,主要成分有氧化锌、二氧化钛、物理性防晒粉体280-370nm(防护UVA)、物理性防晒粉体250-340nm(防护UVB)。吸收紫外线的防晒剂一般是指化学性防晒成分,可以吸收紫外线的能量而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性防晒成分种类就非常多了,留待以下成分一栏中分紫外线UVA和UVB吸收剂分介绍。“防止肌肤被晒黑、晒伤”,是指防晒霜要同时具备防护紫外线UVA和UVB的功能。选购防晒霜时,不单只要看防晒系数,即看防护紫外线UVA的PA、PPD指数和防护紫外线UVB的SPF指数,还要看防晒成分,才能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
三、紫外线UVA全天都有,它的波长较长,穿透力却很强,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直达肌肤的真皮层。它能使皮肤里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含量减少,令皮肤干燥,加速黑色素形成,使肤色变黑,到达肌肤真皮层后,可以破坏肌肤真皮层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导致肌肤衰老,同时也是引起皮肤癌的重要原因。通常防护紫外线UVA的指数以PA+或者PPD来表示,PA+=PPD2,以此类推,指的是可以防护2小时的紫外线UVA。
紫外线UVA吸收剂名称,安全评价
Benzophenone-3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可能引起荨麻疹、湿疹等现象,也有光过敏反应。
Benzophenone-4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磺酸,可能引起荨麻疹、湿疹等现象,也有光过敏反应。
Parsol1789,效果好,不良反应暂无。
水杨酸盐类(Salicylates)、桂皮酸盐类(Cinnamates)与邻氨基苯甲酸盐类(Anthranilates)是目前被认为较安全、无刺激性报道的防晒成分。
防晒伤(UVB)
UVB射线可穿透表皮,使皮肤变得粗糙,产生皱纹、色斑。最具杀伤力的时段是早上10:00到下午2:00。在海边、草地等阳光折射率强的地方,UVB射线也最强,所以UVB又叫“休闲紫外线”。防护紫外线UVB的指数以SPF表示,后面是数字表示倍数,一个倍数为15分钟至20分钟,防止UVB的时间为15或20分钟乘以倍数。例如SPF15是指15倍的防晒强度,也就是防止UVB的时间为15或20分钟乘以15倍的意思。倍数越大,防晒时间越长,防晒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