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人教育观念不同该如何解决?

如题所述

招式一,家庭成员分块管理

通常请老人帮忙带娃,都是出于父母上班没有时间。然而,年轻父母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老人在带娃这件事上有些先天的劣势,例如身体机能的老化导致缺乏足够的体力,固化的思维模式导致缺乏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过往的育儿经历导致教育行为老套。

当年轻人面对“必须要老人帮忙带娃,但老人又有一些难以改变的问题”时,家庭成员可以实施分块管理方法。由孩子的父母主动与祖辈协商,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兴趣等,将其一日生活进行时段划分,确定每段时间内由一位成人负责带娃并制表,之后便请全家遵守该表内容,在对应时段内由负责人进行与孩子的“一对一管理”。

在家庭“一对一的分块管理”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列出不同时段的带娃责任人,此时其余非责任人不得干涉责任人负责时间段里的带娃行为。否则,争吵在所难免,一旦争吵就会致使这一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在原有问题上雪上加霜——于孩子而言,他们会敏感地捕捉到大人间的“不同”,一部分会利用这种“不同”来达成自己的愿望,一部分孩子会为此感到内疚,认为大人的争吵因他而起。于老人而言,他们会因儿女的指责而心生不满和委屈,并更易激起他们的对立态度。

经百余户家庭长期实践,成员分块管理方式能有效避免成员间因教育理念不同而造成的争执,还能帮助孩子提高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课题组通过跟踪了解到,孩子们会对不同成人教育方式给出客观的评价,也会认可并采纳比较积极的方式,同时也会对成人不恰当的方式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招式二,执行“负面清单”管教

在隔代教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老人过分宠孩子。与其等待老人改变理念和行为,年轻的父母们不如直面老人的现实特点,放低对老人带娃的期许,将原来的“内心诸多育儿要求”(例如,需要老人管教孩子的一系列问题行为)改变为“几条简单的负面清单”。具体做法是,先列举1-3条老人宠坏孩子的行为,与老人共同协商,双方确认后形成“负面清单”。

需要注意的是,在笔者长期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与研究中,当列出“负面清单”后,老人一般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当遇到孩子吵闹时,又因不知道如何处理而选择满足孩子以快速息事宁人,因此,我们年轻父母们在与老人一起制定“负面清单”后,需要与他们继续沟通、询问在之后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帮助老人一起想应对方法,并将应对方法一同写在“负面清单”里,便于老人之后对照执行。

招式三,回应孩子不经意的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2
1、要充满爱而坚定的方式告诉父母,重视他们的想法,但是你可能决定在自己家里用不同的方式,并且希望她们支持你。这里具体告诉的形式有个小技巧,如果是男方父母由男士来沟通,女方父母同理。沟通的形式,可以是私下实际看到具体情形时进行沟通,避免家中父母觉得是儿媳妇或女婿私下告状,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矛盾而节外生枝;

2、当孩子的年龄大一些时,要相信他们能够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建立一种特殊关系,跟平常在家里不一样;

3、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形式明确长辈与自己不同的角色要求,明确哪些事情是底线,没有商量余地的;

4、如果家里对老人怀有一种感激的心态,孩子也能体会到更多积极的东西,而且职场父母的我们也能休息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第2个回答  2022-04-12
其实人和人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妈妈和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上都可能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更何况是作为隔代人的爷爷奶奶呢?出现分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问题不怕,只要我们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作为老年人应该清楚孩子的父母才是他的监护人,是他们要跟随孩子更长时间,他们知道什么是对孩子负责任。现在的育儿观念和几十年前有很大不同,不能够“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为理由强制年轻人依照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如果想教育孩子,那么老年人也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能一味的依照老方法来对待。同时在年轻人管教孩子的时候老年人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免得看着孩子哭导致心里不痛快,转而迁怒于年轻人。如果在年轻人管教孩子的时候,老人看不下眼去,出面去管教年轻人,孩子找到了长辈这把强有力的保护伞,马上会投奔过去,就会导致父母所有的工作前功尽弃。如果老人对年轻人的教育方式存在异议,那么就在年轻人教育完孩子以后,避开孩子,心平气和的单独和年轻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简单粗暴地制止。

其次,作为年轻人也应该虚心听从老年人的建议,毕竟是过来人,不可能他们给的建议一句对的都没有。有些时候我们静下心来的想想有时候老人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当时我们在气头上,无论如何也听不进去。老人的话不一定全对,但是肯定不会是全错。毕竟他们是长辈,他们对待孩子的心是好的,尽管爱中有溺爱,但是我们到老的时候,你能保证自己不会溺爱的更加厉害吗?

同一屋檐下,难免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尤其是小问题一旦关系到孩子,都变成了大问题。

年轻人要和老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尽管在孩子的问题上各有分工,但方向一定要保持一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第3个回答  2022-04-12
一、和老人观念不一样的时候,可以相互沟通。
别说和老人之间了,就和自己的爸妈之间那也是存在着一定代沟的,因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他受到的教育也不相同,所以他的教育与观念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没有必要特别的去强求,你们要保持一致,只不过平时呢也要告诉自己的父母,平常呢也可以多沟通一下,看看他们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然后说一下自己的方式只要是从孩子出发父母应该是能够理解的,而且现在大多数的爷爷奶奶他们也不过多的参与到父母的教育当中,要不然的话也会给孩子养成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还有不太好的一个性格。

二、学会尊重父母和自己之间不太一样的教育观念
作为孩子建议你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不能说他们的观念不是那么前沿,就对他们。不尊重他们是父母肯定是要尊老的,不管他们的教育方式怎么样都要尊重,而且要理解老人。当然了,也要和自己的爱人相互沟通,然后说一下你们的教育观念,共同的一致一下,然后再去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谈一谈,而且可以告诉自己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不要过多的插手,不过在教育完之后他们怎么说都可以,这样呢也能够避免孩子成为两种性格的人,到时候再想要改变过去就非常困难了。当然这个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来努力的,单靠一个人是不行的。
第4个回答  2022-04-12

与老人教育观念不同,该怎么办?

为什么老人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会意见不一致呢?

一,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毕竟隔代亲,不管老人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否严厉,对待孙辈都是忍不住溺爱的。正是因为老人容易因为溺爱孩子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在教育孩子时也会时常狠不下心,这就跟父母希望严格管束自己孩子的想法,意见不合了。

二,老人教育观念落后啦!他们虽然也养育过孩子,但是时代早已进步,育儿观念也日新月异。所以老人的一些教育观念不可避免的落后了。当老人用落后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孩子时,就很容易和父母的新时代教育观念产生冲突。

这时候父母和老人该怎么做呢?

一,避免发生正面冲突。有的老人脾气较为急躁,这个时候就要避免和她发生正面冲突,更不要与老人大吵大闹,以免老人气坏了身体。

二,让孩子出面。归根到底老人和父母都是为了孩子着想,因为教育孩子而意见不合时,父母不妨让孩子出面当和事佬。

三,冷静下来后,心平气和的去沟通。双方的初衷都是好的,只是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可以选一个合适的时间和老人心平气和的沟通,将平时教育孩子使双方的想法和目的开诚布公的探讨,达成一致后就能更好的避免产生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