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轰-20绝不可能类似B-1

如题所述

我国轰-20绝不可能类似B-1    

央视公布的一个镜头中,中国轰-20的CG图疑似曝光,似乎“红色B-2”的设计思路是最受关注,也是最受期待的版本,即飞翼式隐身远程战略轰炸机。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中国远程轰炸机最有可能采取什么样的设计思路?

《科技日报》报道,按照国际标准来看,只有航程不低于8000公里,载弹量达到20~30吨,才能称为远程轰炸机。

世界上只有美俄两国拥有远程轰炸机,即美国的B-52H、B-1B、B-2A,俄罗斯的图-160、图-95MS。这其中,只有B-2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隐身。

那么,中国轰-20会是一种哪种类型的战略轰炸机呢?

要决定中国研制什么类型的战略轰炸机,就首先要明白中国到底对战略轰炸有什么需要。如果要对周边一些国家形成威慑,中国只需要装备一些轰-6K就足够了,就可以对日本、印度、越南和美国的关岛等地方构成致命威胁,因此对于轰-20轰炸机的需求就没有什么紧迫的。

但关键是中国的战略轰炸机目标并非这些国家或地区,也不是中东和俄罗斯等地方,而是非常遥远的北美和西欧,所以这些必须的战略轰炸目标,决定了中国的战略轰炸机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下的航程必须超过15000公里才有意义。

这样经过两次空中加油,轰-20必须具备抵达夏威夷以东的能力,也就是至少要能飞到东经150度附近,才有使用射程3000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打击北美陆上战略目标的机会。

要实现上述目标,轰-20就要具备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具备在漫长航程中的安全性,因为没有任何其他机型能够在如此长的航程中提供保护,所以轰-20必须依赖自身来确保飞行安全,因此就需要第二个条件。

第二个就是具备一定的隐身飞行性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隐身能力,像图-160或B-1B之类的机型,在这么大的航程中会有很多被发现的机会,不但飞行任务被终止的可能很大,而且能够抵达任务区的机会也很小。

三是不以飞行速度取胜,因为航程太大所以并非几个小时就能抵达导弹发射区的,因此超音速并不可取也无实际意义,而只能选择高亚音速最符合这种长途奔袭战略轰炸需要。

综合以上具体要求,可以发现轰-20的轮廓只能如下:利用中国已完全掌握成熟的歼-20的隐身技术设计的完全隐身的类似B-2A“幽灵”的大型战略轰炸机,其可利用自身的隐身特性实现在整个航程内的秘密飞行而很难被发现,可使用射程为3000公里的内置“长剑-30”空射巡航导弹在第三岛链以东打击北美陆上目标,

在起飞后和返回前分别在东海上空各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从而实现总航程18000~20000公里的目标,而对于轰-20的“长剑-30”空射巡航导弹的携载量不必过于苛求,不管是4枚还是6枚都可以(内部空间主要是载油料),没很大必要像B-2A那样能携带16枚,也几乎不用考虑其他武器的携带,因为中国要的只是重点核威慑能力而不是确保摧毁或常规打击能力。

至于一些专家担心的轰-20造价可能会导致国家无法承受,这简直是乱弹琴,中国制造的隐身轰炸机不会达到美国B-2A的25亿美元,很可能轰-20会达到20亿人民币的样子,这比美国低多了,中国绝对能承受不低于50架的机队规模。

毫无疑问,聪明的中国军事决策者,一定会做出最正确的战略选择:制造中国的B-2A。

根据中国国家级媒体公开讨论和承认轰-20项目的存在,以及中国唯一具备研发制造战略轰炸机的工厂——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宣传其运-20和轰-6K战机生产线——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由此,中国首架隐身战略轰炸机轰-20已经制造完毕。从中国系列“-20”机型的研发进度来看,轰-20是最晚亮相的一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